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狭隘(ài) 蜷伏(juǎn) 哺乳(bǔ) 呻吟 拈轻怕重 B. 慷慨(kǎi) 禁锢(gù) 庇护(bǐ) 纯粹 惊慌失错 C. 怦怦(pīng) 称职(chèn) 掺和(chān) 帐蓬 畏罪前逃 D. 怅然(chàng) 虐待(nuè) 干涸(hé) 惩戒 怪诞不经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贵阳一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东边冷冷清清,西边却热热闹闹。 B. 目击者说,当地人都为这两个为了一些蠢事而打架的成年人感到大窘,同时,一些年轻人还在旁边怂恿他们。 C. 期末考试快到了,好朋友对小明说:“虽然你段考语文没有及格,但我相信你经过认真的复习,期末考试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加油! D.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怎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B.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C. 《流动儿童心理研究》为全国约13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提供了参考。 D. 为防范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省交管部门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
|
4. 难度:简单 | |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③④
|
5. 难度:困难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来自古人的诗句,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等,都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的景象和习俗。 B.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一年中的最后两个节气是小寒、大寒,其中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C. 冬至是三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白天最短。谚语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南方地区还有吃汤圆、吃狗肉等习俗。 D. 古诗有“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其中元夜指的是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元宵节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元宵的传统习俗有赏袍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故事,写出一个从故事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打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那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而称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
7. 难度:困难 | |
综合性学习 余秋雨有一篇文章叫《读书的5个秘诀》。书中说,读书是件很快乐的事,可现代人读书却很累、很痛苦。读书的5个秘诀是:减肥(不要滥读)、抬头(读一流的书)、排序(对要阅读的书目排队)、返己(也就是返回,不喜欢读的书就不要读)、脱敏(对流行的书要谨慎选择,真正的好书不是那么容易流行的)。恰逢学校即将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人文艺术节的一次读书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一起激发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去吧! (1)(留言栏)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辩论台)传统阅读与网_阅读都有利有弊,同学们对此议论纷纷。你更喜欢哪种阅读方式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成语)请根据后面的提示在横线上写出成语。 ①__________:比喻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②_________:编联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此外该词也可指穿联甲骨的牛皮断了多次,典故溯源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
8. 难度:中等 | |
古诗文默写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探究的动力。当你对语文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两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时,我们不应该过于急躁,应当在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正如《诫子书》中用双重否定句式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坦然面对人生之路。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4)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困难 | |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高强的本领有次眼金睛、七十二变、筋斗云和定身术,这些都是菩提祖师传授的。 B.取经路上,孙悟空因和唐僧产生矛盾两次回到花果山,其中一次是因为白骨精假变成人要抓走唐僧,被悟空识破并将之打死,唐僧认为悟空滥杀无辜,便写了贬书。另外一次是唐僧被盗贼捉住,孙悟空将金箍棒变大将盗贼压死,后来将强盗之一的杨老儿之子杀死,唐僧大怒,念起紧箍咒将他赶走。 C.《西游记》第九十八回情节:唐僧一行上山直至如来佛之雷音寺,拜见如来。因唐僧未备礼物只拿到无字经书。唐僧再来求佛,阿傩、迦叶得到唐僧的紫金钵后,方传真经。 D.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回长安后,唐僧捧经登台,忽听八大金刚召唤,便腾空而去西天。其中如来授孙悟空为斗战胜佛,猪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 (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文段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作者是____。从文段中可知孙悟空想借“芭蕉扇”的目的是“扇息火焰山过去”和“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那么结合原著可知;孙悟空共____次借调芭蕉扇。
|
10. 难度:困难 | |
古诗阅读 月夜忆舍弟① 杜甫 戌鼓断人行,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因关中大旱便弃官离职前往秦州(今甘肃天水县)。亲人大部分分散在东部战乱地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作者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作,其人被誉为“诗圣”,其诗沉郁顿挫,被称为“诗史”。 B. 首联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诗人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描绘了边城同样战事频繁,戒备森严的背景和荒寂凄凉的景象,为“月夜”渲染一种压抑、凄凉的气氛。 C. 颔联承上启下,自然过渡,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的思念,“分散”即哀,“死生”即痛,此中哀痛于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中一个“长”字,既说明时间之久,又体现状况之频繁,战乱兵祸还没有止息,诗人含蓄地表现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寄托着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和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 E.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辞浅而情深,情景交融,哀感动人、“诗人将个人的家庭遭际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句句写景言事,句句抒感含情,意境恬淡,诗情浓郁。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句诗。
|
11. 难度:困难 | |
文言文阅读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夫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善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一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寝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定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坐而假寐,私怒其故。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拳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余俯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 一——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方欲行 是方啮也,而遽死耶 B. 一狼径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C. 止蹭笑耳 拊床而止之 D. 屠自后断其股 坐而假寐,私念其故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久之,目似瞑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B.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是鼠之黠也 C. 拊床而止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 举烛而索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4.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请你简要概述这两个故事的结局并分析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
12. 难度:困难 | |
记叙文阅读 别把我当陌生人 “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刚走进包厢里,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哔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激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道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惆。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刚进包厢时, 忐忑 →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①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②____→快到终点站时,③____→与小姑娘分手时,④____。 2.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3.文中的小女孩对我影响非常大,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小女孩的性格特点。 4.文章开头在我即将出行时家人反复叮嘱我,文章结尾处朋友又发来短信提醒我,读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与陌生人交往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在某个讲座上主讲人讲了一个故事,内容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还抱着孩子,胳膊上又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自己怀里。”故事讲到这里,主讲人突然问道:“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的听众说:“这个男人是人贩子,想用这种方法抢孩子。”第二个站起来的听众则说:“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是要收费的。”主讲人继续启发道:“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又有一个听众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听完这几个答案,主讲人摇摇头,最后答案揭晓:“因为那个男人学雷锋,他不仅无偿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家。”现场先是一片哗然,接着一片寂静。
|
13. 难度:困难 | |
小作文 请结合上下文语境,展开想象,在《别把我当陌生人》第⑨段“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这句话后面补充一段小姑娘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 要求。符合情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150字。
|
14. 难度:困难 | |
(题文)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养料,更需要丰厚的精神养料。物质养料强健我们的体格,精神养料强大我们的灵魂--失败让我们坚强,批评让我们成熟,艰难让我们上进,感动让我们珍惜,阳光让我们温暖…… 请寻找成长中那些曾给你精神滋养的东西,以“_______也是一种养料”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