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倜傥(tǎng) 匿笑(nì) 粼粼(líng) 着落(zháo) B. 霎时(chà) 憔悴(cuì) 姊妹(zǐ) 徘徊(huái) C. 瘫痪(huàn) 拆散(chāi) 虐杀(nüè) 萧瑟(sè) D. 骤然(zòu) 搓捻(niǎn) 看护(kān) 粗犷(guǎng)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嘹亮 云宵 博学 油然而生 B. 淅沥 鉴赏 静谧 绌绌逼人 C. 确凿 莅临 苍海 人迹罕至 D. 秕谷 高邈 菜畦 美不胜收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B. 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D. 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 他是新调来的今年的班主任。 C.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 让孩子远离网吧,健康成长,这是许多家长的心愿。
|
5. 难度:中等 | |
从上下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_______________;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 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B. 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C. 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 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A.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最普通的人不可以改变志气。 B. 温故而知新 译: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C. 吾日三省吾身 译: 我每天三次反省我自己 D.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B. 朱自清,字佩弦。我国著名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C. 曹操是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作家。 D. 马致远号东篱,是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
9. 难度:中等 | |
在横线处填入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 , , 。 ①花儿们也陆续开放了 ②洗去了冬日的沉重 ③几阵轻风 ④数番微雨 ⑤大地透出了嫩绿的颜色 A. ⑤①③④② B. ③④②⑤① C. ④②③⑤① D. ⑤③④②①
|
10. 难度:中等 | |
默写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 (朱自清《春》) (4)_________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________ _______ (6)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11. 难度:中等 | |
综合性学习 认真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对你有什么启示?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谷煜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原文有删改) 1.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下面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3.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洞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里没了一根檀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坏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说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说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去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文中句子“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照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2.文章开头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下列句子朴实而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 ①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②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 4.“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表现了什么?
|
14. 难度:困难 | |
课内文言文阅读后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词。 (1)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2)去后乃至_______ (3)下车引之____ (4)相委而去___ 2.翻译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读了第二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请写出两点。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已得履_________ (2)及反 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 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⑴何不试之以足? ⑵宁信度,无自信也。 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
16. 难度:困难 | |
作文 人的一生,要跟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告别。同学离散,友人远去,我们不得不依依惜别;童年美好,我们还是要跟她轻轻道别……在生活中,我们还要跟烦恼、软弱、不良习惯等等告别。在告别中,我们不断成长,走向成熟。 请以 “告别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2)文面整洁。(3)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