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得最多的一项是 A.麦穗(huì) 热泪盈眶(kuàng) 稽首(qǐ) 淙淙溪流(zōng) B.骸骨(hái) 强聒不舍(guō) 剽窃(piāo) 翘首以待(qiáo) C.绯闻(fěi) 锐不可当(dāng) 愧怍(zuò) 百舸争流(kē) D.挑剔(tì) 按捺不住(nài) 信笺(qiān) 惟妙惟肖(xiào)
|
2. 难度:简单 | |
(2015届四川达州中考)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 世外桃源 不胫而走 挺而走险 谈笑风声 B. 黯然销魂 唉声叹气 走投无路 罄竹难书 C. 粗制烂造 披星带月 无精打采 一泻千里 D. 通宵达旦 剑拔驽张 一筹莫展 再接再励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熟悉了工作流程,掌握了工作技能,并不意味着做起事来能一蹴而就。 B. 牛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提高办学质量的好建议。 C. 十八九岁的高三同学正值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D.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这所大学的一些学生的语文水平实在低劣,传扬出去,准会被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注笔端,这是源于作者平时用心观察,重视积累为基础。 C.“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时时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D.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
5. 难度:简单 | |
将①~⑤句组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再加上气温低、风小等自然条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 ②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相对湿度在80%到90%之间,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 ④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⑤白天湿度小时,霾占据主力。 A. ①②④③⑤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④①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 援疑质理 质:总结 C. 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从致书以观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 B. 人非生而知之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 C. 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 D. 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 3.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 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 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 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2)“看孙郎”“遣冯唐”和“射天狼”有什么特点?分别表达什么意思?
|
8. 难度:简单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破阵子》) (3)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知否?知否?____________ 。 (李清照《如梦令》) (5)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 (7)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8)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 。 (王维《使至塞上》) (9)孔子认为“恕”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中写道“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中华圆梦,民族复兴。”这不禁让人想到理想的实现需要执著追求,正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所高歌的那样“____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非连续性材料解读。 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对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长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5.18分钟。 材料三 上海市的调研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 ①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有一次,俞敏洪回答大学生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时,他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不一定值钱,值钱的人早晚有钱。”他又说:“同学们不要把自己变成‘储钱罐’,因为没有人能够靠储钱变富;但一定要把自己变成‘印钞机’,需要钱的时候可以随时靠能力去取。但要想使自己值钱,只有不断吃苦、不断努力、不断奋斗才有可能。你越值钱,你的价值就会越大,你对社会的贡献就越多。”刚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1)请解释俞敏洪先生讲话中“储钱罐”和“印钞机”的含义。 储钱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钞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俞敏洪先生这段话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朱成玉文(有改动),完成小题。(10分) ①那是一张永远无法定格在胶卷上的脸,那是裱在摄影家心底的一张照片,那是一群贫苦交加的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②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因为我的摄影家朋友略微懂得一些非洲语言,所以争取到了随同新华社记者去索马里难民营采访的机会。他一直有那样一个愿望,要用相机记录下难民们一个个水深火热的日子,唤醒全世界的善良来拯救这群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他们有黑色的皮肤,有褴褛的衣衫,有在贫困中依然闪亮的眼睛…… ③那是一个怎样的居住地啊,像城市里某个垃圾处理场,臭气熏天,尘土飞扬,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饱受了上帝揣在口袋里的所有苦难。 ④在那里,他摸到了儿童们瘦如鸡爪的手,听到了老人们临终时的哀嚎和呻吟,看到了妇女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都在他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里的一粒药片比一粒金子更珍贵,一次小小的感冒引发的高烧就会将人推下生命的悬崖。死亡就像一堆篝火的熄灭一样,平常得已经不能让人感到伤痛了。 ⑤但让他无比惊讶的是,在他决定给他们照相的时候,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纷纷去洗脸梳头,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要赶赴一个节日一样。他想:再贫苦的人,对生活也是充满向往的。 ⑥其实,他们是在为自己守着那最后一点尊严,让全世界都尊重的——非洲的心。 ⑦摄影家朋友倾其所有,为他们照完了整个口袋里的胶卷。就在他要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姑娘跑过来拽住他的胳膊,央求为她照张相。他看到她将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她的胸前,竟然还戴了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她似乎看出了他眼中的惊讶,笑着对他说了项链的秘密。原来那是她用泥巴搓出来的一个个泥球,然后在外面涂上花粉,串成了项链。 ⑧就为了做这串“项链”,她才耽搁了照相。 ⑨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他不能告诉她相机里已经没有胶卷了,他不能让这朵开在人世间最苦难之地的花在瞬息之间就凋谢,那是一颗真诚地热爱着生活的心啊。 ⑩她对着镜头绽放着灿烂的笑,他也不停地摁着谎言的快门,用一个个闪光灯骗过了她的期待。非洲女孩黑黑的脸和灿烂的笑,在那一刻永远定格在了摄影家的灵魂里,再也挥之不去。 ⑪回到大使馆后,我的摄影家朋友想尽办法向工作人员要了几个胶卷。他的心很乱,迫不及待地要求再回难民营一趟,想为那个女孩补拍几张照片。前后辗转约有二十多天,他不知道,这二十多天,一个满怀期待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⑫她纤细的生命一直在飘飘荡荡,一次普通的感冒,就让她永远地睡着了。 ⑬小女孩躺在母亲的怀里,已经离开了苦难的人世,胸前那串项链依然镀着阳光的色彩,刺得人的眼睛有种无法回避的疼痛。 ⑭那位母亲说,这二十天是孩子最快乐的日子,她每天都在盼望着能看到她的照片,看到自己在灿烂的阳光下,像花一样绽放;她临终前最后一刻还在问:中国叔叔来了吗? ⑮这就是生命。在那最贫苦的地方,一颗苦难的灵魂涂抹上阳光的色彩,变成珍珠,串成了美丽的项链…… ⑯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 1.请你根据全文内容,为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第④段划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第⑨段中“他拿着相机的手在颤动”这一细节描写,蕴含着摄影家怎样的情感?(2分) 4.选文结尾“对美的向往之心,让这个世界重新看到了希望”一句让你产生了怎样的感悟?(3分)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8分) 谈孝 季羡林 ①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②中国人民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嘴里常说的、书上常讲的“三纲五常”,又是什么“三纲六纪”,哪里也不缺少父子这一纲。具体地应该说“父慈子孝”是一个对等的关系。后来不知道是怎么一来,只强调“子孝”,而淡化了“父慈”,甚至变成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古书上说:“身体肤发,受之父母。”一个人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如果愿意收回去,也是可以允许的了。 ③历代有不少皇帝昭告人民:“以孝治天下”。自己还装模作样,尽量露出一副孝子的形象。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并不缺少为了争夺王位导致儿子杀死父亲的记载,野史中这类记载就更多,但那是天子的事,老百姓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如果发生儿女杀父母的事,皇帝必赫然震怒,处儿女以极刑中的极刑。在中国流传时间极长而又极广的所谓 “教孝”中,就有一些提倡愚孝的故事,比如王祥卧冰、割股疗疾等等都是迷信色彩极浓的故事,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④但是中华民族毕竟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就在已经被视为经典的《孝经·谏净章》中,我们可以读到下列的话: 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 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⑤这话说得多么好呀,多么合情合理呀!这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一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立。后者只能归入愚孝一类,是不足取的。 ⑥到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孝呢?我们还要不要提倡孝道呢?据我个人的观察,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孝的概念确实已经淡化了。不赡养老父老母,甚至虐待他们的事情,时有所闻。我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消极因素。我们当然不能再提倡愚孝。但是,小时候父母抚养子女,没有这种抚养,儿女是活不下来的。父母年老了,子女来赡养,就不说是报恩吧,也是合乎人情的。如果多数子女不这样做,我们的国家和社会能负担起这个任务来吗?这对我们迫切要求的安定团结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简单的道理,希望当今为子女者三思。(选自《读书与做人》) 1.作者提倡“孝”,认为 “孝”的核心内容是 。(1分) 2.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于理性的民族,为什么还流传着一些如“王祥卧冰”这样的愚孝故事?(2分) 3.第④段中两个“令”的意思分别是什么?这一段在论证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4.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孝作为一种行为在中国独为突出,原因是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宗法伦理色彩浓厚。 B.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孝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从“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到“三纲六纪”就是这个过程的体现。 C. 孝的概念淡化是时代变革大潮带来的必然结果,而子女赡养父母才是社会安定团结的积极因素。 D. 关于行孝,作者的提议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切实可行,就是赡养;同时作者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是孝的身体力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