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名句填空。 (1)千里之行,_____。 (《老子》) (2)树树皆秋色,_____。 (王绩《野望》)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 (崔颢《黄鹤楼》) (4)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6)岂不罹凝寒?_____。 (刘桢《赠从弟》) (7)“_____,_____。”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天 的花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
|
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àng( )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踱步树下,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 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颗向着阳光的树。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àng(_______)然 踱(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改正。______改为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三十多年前,战士们在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的火箭发射基地。 B. 那个骗子殚精竭虑,企图骗保,自以为演技高明,没想到最终栽在了警方手中。 C. 交响音乐会上,大家正襟危坐,静静聆听,倾心领悟。 D. 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儿童剧《青铜葵花》走进原著作者曹文轩的故乡受到一致好评后,将继续走进全省校园进行公益巡演。 B.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C. 来自全球约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企业家及专家学者将参加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D. 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
5. 难度:中等 | |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打“精神灿烂”这个词语植入我的心境,我发现自己几乎依赖上了这种表达。看到 生得蓬勃,便夸它“精神灿烂”;看到 开得忘情,也赞它“精神灿烂”;在厨房的角落,看到 挺出娇嫩花苞,也慨然颂之“精神灿烂”;在寂静无人的山谷里,看到 长得郁郁葱葱,必欣然誉之“精神灿烂”。 ①一枝花②一丛草③一根被遗忘的葱④一棵扎根悬崖的松树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6.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 (1)选择。为下面三位同学的读后感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填写字母)。 (2)填空。 《飞向太空港》的主体结构呈两大板块交叉递进状,一块是外交斡旋,另一块是_____攻关,这也是_____与美国星(“亚洲一号”通讯卫星)“苦恋”成功的两大因素。 《长征》以长征的_____和_____为基本框架,采用全景式写法,真实、完整、生动地记叙了红军长征的历史。 (3)简答。 阅读润泽生命。读完《红星照耀中国》《长征》《飞向太空港》后,我们心中荡漾起汹涌澎湃的激情,精神为之振奋。请各结合一个具体情节分别说说你对下面两种精神的理解。 长征精神:________ 航天精神:_________ (4)阅读。 ①当我经过红军大学的时候,全体学生正坐在露天的一棵大树下,听着洛甫的讲演。②他们都走过来,我们彼此握了手,我含含糊糊地说了几句话,于是回转身涉水过河,向他们摇手告别, 然后坐上我的小马车很快地走了。③我想:我也许竟是看见他们个个都活着的最后的外国人吧。 ④我感到非常难过。⑤我觉得我并不是在回家乡,倒像在离开家乡。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任务一)上面这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书名有什么含义?这本书为什么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第①句中加点的“我”是谁?联系整本书看,第②句中“我们彼此握了手”有一个原因是,我曾参观红军大学并受邀对学生讲演。请问:讲演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另外,我在参观中了解到的军事课目内容,打消了我深入根据地采访所怀着的一个什么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第⑤句中加点的两个“家乡”词义不同,你从中体会到“我”对采访所得事实持什么样的态度?这种态度在书中还有什么体现?试举一例。除要善于体会和辨别作者对于事实的立场、观 点或态度之外,基于对纪实作品特点的把握,请你就《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再向同学提出一条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困难 | |
语文实践活动。 海盐中学八(1)班正开展“人无信不立”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任务。 (活动一)知晓·信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 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②人倍(违背)信则名不达。(刘向《说苑·谈丛》) ③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材料二 “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 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讲述·信 (2)阅读下面的消息,然后请用一句话把下面消息的主要事实讲述给爱在 网上购物的同学小明听,提醒他参与的方式与截止时间。 材料三“双十一”临近,各大网络销售平台纷纷开展打折促销活动,广大消费者也是摩拳擦掌,准备新一轮“血拼”。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信用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中国改革报社《中国信用》杂志在中国信用官方微信平台和改革网开展关于2018“双十一”期间网上购物的问卷调查,旨在全面评估“双十一”前夕可能出现的各类信用风险,并为最终形成《2018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十一”预警报告》提供基础性数据。调查问卷截止时间为11月10日。 ——摘自“信用中国”网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践行·信 3)请以“诚信”为主题给自己写个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起到激励、警醒的作用,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③。 优娄比丘④经论学,伛偻丈人⑤乡里贤。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⑥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于辋川山谷所建园林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③ 然:同“燃”。④优娄比丘:此处指有道高僧。⑤伛(yǔ)偻(lǚ)丈人:此处指超逸乡贤。⑥衡 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1.请从写景手法角度赏析《辋川别业》的颔联。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析】 1.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 此 吾 故 人 陈 慥 季 常 也 何 为 而 在 此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相与步于中庭/未余谪居于黄 C. 怀民亦未寝/方山子亦矍然 D. 余告之故/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3.解释加点词语。 (1)欣然起行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3)怀民亦未寝______ (4)欲以此驰骋当世______ 4.翻译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问余所以至此者。 5.甲文中“闲人”—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示例: 闲人——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受污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传记文学撷取典型细节刻画人物。乙文“俯而不答,仰面笑”表现方山子复杂的情感,请结合 前后文写出你对“不答”与“笑”的理解。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穿裙子的士 文/简爱 ①南开大学的教学楼里,一位满头灰发、身着紫蓝色长裙的老人刚到一间教室的门口,上课铃就响起。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然而,当她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马上展现出坚韧的力量,再没有一丝摇晃。她用干枯的手托了托眼镜,接着,抑扬顿挫地朗诵起《采莲曲》,清晰婉转的声音勾勒出一幅夏日荷塘的美景。台下座无虚席,但静得出奇。一首诗诵罢,掌声从教室的各个角落响彻开来,表达着对老人无限的敬意。 ②这位老人,便是94岁的叶嘉莹先生。 ③叶嘉莹,本姓叶赫那拉,是蒙古裔满族人,从小背古诗,学国学,写汉字。17岁那年,她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在那里,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古典诗词名家顾随教授,也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传承古诗文,让国粹发扬光大。 ④动荡年代,叶嘉莹经历了家道败落、丧母之痛、父子失联、丈夫家暴、女儿女婿车祸双亡等一系列打击,但都没有影响她对信念的追求。数十年间,她辗转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等地,但无论在哪儿,她都会把自己的知识、见解倾囊相授。 ⑤为了让世界了解汉文的精妙,叶嘉莹42岁时重新学习英语。她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面蕴含了多么深厚的意境,你翻译成‘Isawthesouthernmountain’,这是什么?” ⑥1974年,50岁的叶嘉莹终于踏上了阔别30年的故土。兴奋之余,她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写下1878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在火车上,叶嘉莹看到一位年轻人正捧读《唐诗三百首》,深深感到,尽管这个民族历尽磨难,但诗歌的灵魂仍在。 ⑦1978年,叶嘉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中国的学校需要教师,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一了封申请信——“这一生没有什么是我能决定的,这是我第一次自主选择”。她情愿回国教书,自出旅费,不接受国家一分钱,也不要任何报酬。 ⑧1979年,国家教委批准了叶嘉莹的申请,安排她去北大教书。不久,她又应邀去了南开大学。 ⑨南开大学中文系为叶嘉莹安排的课程,是讲授汉魏南北朝诗。同学们反响极为热烈,临时增加的课桌椅一直排到了讲台边缘和教室门口,以致于有时叶嘉莹想要走进教室、步上讲台都十分困难。 ⑩南开大学无奈规定:只有持听课证的同学方可入场。这引起了其他院校学生的不满。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姑娘竟然用萝卜仿刻了文学院的图章,自制了一个假听课证。一时间,真假听课证统统洛阳纸贵。每次上课,教室的阶梯和墙边,依然挤满了或坐或立的人。 ⑪此后的三十多年,每逢假期叶嘉莹就飞回国内讲学,直到2014年定居南开。 ⑫很多人知道叶嘉莹,是从1857万元的捐款开始。 ⑬2018年6月3日,在全球南开校友会会长论坛上,叶嘉莹通过视频宣布,将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尽管校方遵从了叶嘉莹和家属的意愿,对捐赠做了低调处理,但消息还是在网上传开了。 ⑭如今,94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依然站在讲台上,在她看来,“人生总有一天像燃烧的火柴一样化为灰烬……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选自《博爱》2018年9期有改动) 1.选文写叶嘉莹先生人生中的几件事,请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踏上讲台讲课——_____——执着追求信念——_____——终于踏上故土——如愿回国教书——_____——依然站在讲台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体会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见她背微弓,脚微颤,在保安的搀扶下走进教室。 3.文章第⑩段写“南开大学无奈规定”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说说题目的含义与作用。 5.读了本文,你认为作者要突出“穿裙子的士”身上哪一种品质?理由是什么?你从中又受到什么启发?
|
11. 难度:中等 | |
作文 请以“听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3) 600 字左右,书写工整、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