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面加粗字的读音或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休憩(qì) 皎洁(jiǎo) 络绎不绝(yì) 永垂不朽(xiǔ) B. 窗棂 (líng) 允诺(yǔn) 举世瞩目(zhǔ) 齐心协力(xié) C. 战粟 (lì) 挑衅(xìn) 返璞归真(pǔ) 怦然心动(pēng) D. 蹒跚(pán) 积攒 (zǎn) 沸沸扬扬(fèi) 玲珑剔透(tī)
|
2. 难度:简单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 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 ; , ,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漂在水上。 A. 芳醇 温柔 低低地 轻轻地 B. 芳醇 温柔 轻轻地 低低地 C. 温柔 芳醇 低低地 轻轻地 D. 温柔 芳醇 轻轻地 低低地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上万次敲击制作出来的铜器,让人们感受到了武汉老手艺人的匠心。 B. 八小时内,他们需要完成近百列动车组的列控车载设备检测、数据分析等工作。 C. 武汉铁路公安合理优化岗位布置,积极应对阴雨天气造成的客流集中高峰等突发情况。 D.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
4. 难度:简单 | |
下面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等美丽的小鸟。 B. 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 C. 云是一种诱惑,在云的诱惑下我们再也躺不住了,躺不住那就起来吧!尽情地唱和! D. 是不是感觉有点春天的慵倦了?那么让我们走吧,一一看云去!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经典相较于一般作品具备独特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经典更能展现作者的所感所思、作者的欢欣疼痛。 B. 经典根本不在意故事情节,而是瞩目事物内部,触及事物内核,揭示生活本质。 C. 经典在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总能体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D. 经典在节奏、韵味、布局谋篇上,更加微妙精细,有比一般作品更纯粹的文字之美。 2.关于人们不读经典的原因,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缺乏相应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去阅读经典。 B. 人们缺乏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去阅读经典。 C. 快节奏的生活、丰富乃至泛滥的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 D. 铺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占用了人们的阅读时间。 3.阅读经典能给我们带来帮助,下列说法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经典,我们将拥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动力。 B. 阅读经典,当别人看故事情节时,我们可以看到内在的人性根源。 C. 阅读经典,我们可以获得充足的时间,从容的心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阅读经典,我们可以收获深刻,睿智,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精神愉悦
|
6.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写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①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②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靧:洗脸。 ②摘;挑剔。 ③沮止:阻止。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颂一篇 奏:进献 B. 有诏供奉翰林 诏:诏书 C. 援笔成文 援:执拿 D. 益骜放不自脩 脩:约束 2.文中划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B. 其先/隋末以罪徒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C.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D.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贺知章一读到李白的文章便惊为天人,对他大加赞赏。 B. 唐玄宗非常看重李白,赐以美食,封以高官,甚至亲自为他搅拌羹汤。 C. 李白自知不被玄宗身边的权贵所容,于是辞官还山。 D. 李白的诗歌与裴的剑舞、张旭的草书相提并论,是唐朝的艺术高峰。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力士素贵,耻之, 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
7. 难度:简单 | |
古诗文填空 (1)晨兴理荒秽,_______。(《归园田居(其三)》)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已亥杂诗》) (3)予独爱莲之_________,灌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不幸诗家幸 -----时事评论集《常识》序言 ①除非你是梁启超,有一支生花妙笔,能够痛快淋漓地把四万万人的心底话都写出来,或者是林行止,香江第一健笔,能日日笔耕,每年一本集子恰恰就是整个时代的记录;否则,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②首先,技术上有难度。时事社会评论永远都是一种介入,这种介入性格通常都能反映在文字里头。例如“最近”,评论家最常使用的一个词,当他写下“最近”这两字的时候,他已经假设了许多东西不必再说,因为那都是最近发生的事,感兴趣的读者早已知之甚详。假如他还要长篇大论地把已经发生的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一道明,不只报刊篇幅不允许,连读者都会嫌他太啰嗦。也就是说,一篇优秀的评论在发表当时总是欠缺背景的,理由是那个背景就是当时的社会认知、媒体回响以及读者的心理情绪,用不着你去铺排,也很难铺排。可是它若在一两年后成书,这种精简的优点就会反过来变成缺点了。因为原来的背景不复存在,再铿锵有力的言论也会变成脉络抽空的一堆文字,漂浮无根,读来不知所云,读者必须发挥很大的想象力,才能勉强回到这些文字所契入的当年时空。 ③然后我们就要来谈时间的问题了。 ④在我读书上学的年代,香港人最欢迎的评论大概就是预测和评论赛马的“马经”了。眼光奇准的马评家不知有多少粉丝,有时候一个人就能带起一份报纸的销量。可是我从来没见过哪一个马评家会把自己的文章结集出书,再忠实的追随者和赌徒也不至于要看过期的赛马预测吧。所以我很早就放弃了出书当“作者”的幻想(假如出书是作者身份确认的话),因为我一出道写的就是评论。除了马评、股评这类如此极端的例子之外,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和时间有关,它们的寿命就和它们所评的对象一样长,或者一样短。 ⑤艺评和乐评的情况还好一点,因为据说艺术是不朽的,尤其是艺术史上的经典和古典音乐,看的人仍然很多,听的人还是不少,因此谈论它们的文章至少有历史价值。依此类推,凡是所论对象在世年月越长的,评论文字腐朽封尘的机会也就越低,例如书评、影评。至于时事,被人遗忘的速度奇快,评论时事的文章也当然是要过去的。 ⑥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几年前发生过矿难,评论家费煞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后的处置,指出杜绝它再度发生的方法。结果它不只没有消失,反而更加频密地发生。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⑦我们常把经典和畅销书对立起来,觉得后者虽能红极一时,终究是过眼云烟;而前者面世初时光华内敛,却能长明不息。写书出书,当以铸经典为职志。然而,我却一直向往西方知识史上一种以畅销为荣的出版物,那就是“小册子①”了。从长度来看,这手册型的小书又不过是篇长文的篇幅;从深度看来,它们不求专精但求浅显。知识分子在皓自穷经钻研学问之余,写这些上不了庙堂的东西就是想普及某种观念,为社会的变革造势。假如它们畅销,一纸风行,那就是目的达成的 征兆。擅长小册子书写的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曾经嘲笑出版商:“你们不知道什么叫做‘出版’。你们一想到‘出版’这个动词就想到印书,但它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它的真正意义是‘面向公众’。”寻常书商印书,赚钱是动机;写小册子的知识分子出版,欲是回到“出版”的根源意义:让一种想法公之诸于世,交给“公众”分析思考,再酝酿出变化社会的土壤。抱着这个想法,我把近年来的时事评论结集成册,献给中国所有的时评作者,能与你们共赴国运是我的荣幸。 (文/梁文道,有删改) (注释)①小册了:西方历史上一种以普及和知识为目的出版物。 1.文章第①段,作者认为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的意义是什么?) 2.把时事评论结册出书在技术上存在的困难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文章标题为“江山不幸诗家幸”,请从时事评论的写作价值角度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4.读第⑦段,说说“小册子”与一般畅销书有何异同。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要求完成 下面小题。 一句简单的祝福,一次友善的微笑,一个深情的拥抱都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感受,班上决定开 展一次主题为“幸福片段”的班会。 1.作为班长,请你根据主题内容,向同学们布置三项不同的家庭作业,以更好地筹备此次班会。 2.你的同桌小吴对这次班会不以为然, 觉得既不长知识, 也不增见闻, 请写一段话说服他。(100-120 字)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心”,东林书院的这幅对联激励了无数学子睁眼看社会和世界,而不仅仅埋首于卷册之间。其实,把眼光投向书本之外,不仅不会妨碍学习,更是“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请以化名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