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 ⑴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⑵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⑶_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⑷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⑸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⑹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提示写出词语 (1)上野的樱花烂漫时节,望去确也象fēi hónɡ (___________)的轻云, (2)母亲那种kuān hòu (____________)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不管在俄国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hè lì jī qún (_____________)引人注目的可能。 (4)母亲在家庭里极能rèn láo rèn yuàn (_________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如果“支付宝”里藏污纳垢,就可能吸引不法分子将病毒植入其中,对用户权益构成伤害。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战狼2》预告片中的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描述。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 为了防止恶性交通事故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大了监管力度。 B. 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金秋时节的家乡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脸上都笑开了花。
|
5. 难度:困难 | |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 , ; , 。
|
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________ (2)沿溯阻绝 绝:________ (3)素湍绿潭 素:________ (4)不以疾也 疾: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文末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什么作用?
|
7. 难度:中等 | |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予欣然从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B.更欲远去/解衣欲睡 C.有老书生数人来过/及鲁隶过寻阳 D.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欣然起行 2.请用三条“/”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3.短文中,作者借“走海者未必得大鱼”道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
8. 难度:中等 | |
父亲的“外公纸” 丰一吟 ①我箱子里珍藏着一叠小小的宣纸片,宽约二寸,长约三四寸,是父亲用画画写字废弃的宣纸裁成的。这种纸在我们家里有一个特殊的专用名称,叫作“外公纸”。 ②提起这种“外公纸”,我总是叹佩舞文弄墨的父亲竟也如此善于安排日常生活。一般艺术家似乎总是给人落拓不羁或生活零乱的印象。父亲却不然。他的生活虽然朴素,却是有条不紊,而且他善于采取合理的措施。“外公纸”便是其中的一例。 ③作画写字时废弃的零星纸,父亲从来不丢掉,总是把它们裁成小片,叠成一叠,收藏着备用。这种纸的用途可多呢。书桌上有了一点墨迹水滴,只要取一片小宣纸来一擦,便擦掉了。作画时,放几片小宣纸在桌上,纸的一端压在调色盘下,当着色的毛笔笔端水分过多时,只要往小纸片上一捺,水分被吸了去,画面便不致化水。调色盘里的颜料要更换,可以用这种纸片把先前剩余的一点颜料擦去,再挤入新的水彩颜料。在画面着色时,如果着好的颜料水分太多,要越出轮廓,也只要用这种纸吸一下,便不再渗出了。所以父亲给画着色时,桌上常备这种纸,供必要时用。 ④那么,写字桌上用的这种纸,为什么被称为“外公纸”呢?原来这种纸在和外孙共同进餐的食桌上也有它的妙用。所以父亲经常带一点在身边。他不仅用来擦自己的嘴,也给当时还挂鼻涕的外孙、外孙女擦鼻子用,或者给他们在用餐时抹桌子擦碗筷揩手用。 ⑤我姐姐们的孩子小时候经常来父亲家。喜欢作乐的父亲也时常带他们上馆子或者去杭州等地游玩。一到吃饭的时候,老老小小在桌前坐下来,父亲总是在他们需要时掏出这种纸递过去。孩子们习惯了,认为这种纸是父亲专有的。有时父亲还没来得及把纸拿出来,就有人喊着:“外公,纸!” ⑥这样一喊,父亲就笑嘻嘻地掏出纸来。渐渐地,“外公,纸!”也就变成了“外公纸”这一名称。 ⑦这种“外公纸”上,常常有一些作画打草稿用的木炭条印,有时还写着几个不完整的字,甚至会出现一只燕子或人的身躯的一部分。 ⑧用“外公纸”比用抹布更吸水,比用抹布更干净,只用一次就丢,很卫生。我也很喜欢用,有时也向父亲讨“外公纸”。“外公纸”源源不断地产生,我们当时却不懂得珍惜它。如果不把“外公纸”裁碎,即使是画坏了写坏了的,留下来做个纪念该多好啊! ⑨有人认为,名画家是下笔成画,不可能废弃。父亲并非这样。不知是他对自己要求高,还是每天画的画写的字实在太多,总会产生一些“外公纸”。当然其中也包括他习字的纸。父亲到老也不放弃临摹自己喜欢的字帖。 ⑩如今我箱中还保留着最后一叠“外公纸”,我再也舍不得用它了。但使用“外公纸”的习惯已经养成。画画写字后,我也把废弃的纸留下来供画桌上用。至于给外孙们擦嘴擦鼻子的“外公纸”,早已被餐巾纸所代替了。 ⑪其实,“外公纸”就是餐巾纸的先行者! —— 选自《回忆父亲丰子恺》 1.文中所提“外公纸”具体指什么?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他不仅用来擦自己的嘴,也给当时还挂鼻涕的外孙、外孙女擦鼻子用,或者给他们在用餐时抹桌子擦碗筷揩手用。 3.说说第⑨段中画线句子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品格。
|
9. 难度:困难 | |
两个人的秘密 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的逛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来:蹭书看,就是到书店内只看不买。 这天,在书店一角,肖静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内,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起就别看!” 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她魂都没了。 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可是,小小的人鱼能接近王子吗?她跟王子有美好的结局吗? 肖静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于是又鼓起勇气到另一家书店蹭书看。肖静发誓看完《海的女儿》就不再往下看。 躲在书店的一角,肖静捧着《安徒生童话选》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啊,久违了的小人鱼,久违了的小王子…… “小姑娘,我要打烊了!”当耳边再一次响起这样的声音时,肖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原来天都黑了,书店老板——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正温和地招呼着自己。 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可书中的世界依旧萦绕心头: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吗?她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偶尔来蹭书看,老先生是不会发现的,肖静很侥幸,第二天便壮着胆再次走进书店,然后又直至天黑。当再次走出书店的时候,肖静( )说:“再也不来了,否则会被老先生识破的。” 可是,在茶饭不香地挨过两天后,肖静决定再蹭一次书看,那本《安徒生童话选》差一点点就要看完了,老先生应该不会发现的,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不来了…… 当肖静( )走近书店时,远远看到坐在门口的老先生抬起头,眼睛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然后起身进了店内。 老先生在干什么呢?有怀疑了? 肖静有些忐忑。 《安徒生童话选》终于看完了,可肖静发现书店内还有更多的好看的书。它们就像一只只小手牢牢抓住肖静的心,肖静抵抗了几秒钟,然后全线溃败:再看下去,如果被老先生发现,至多以后不来就是。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胆战心惊的蹭书生涯中,肖静终于放下心来:老先生是个粗心人,他一直没有发现自己的秘密。不过肖静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每次快要走近书店时,总发现老先生看她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什么,再起身走进去。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肖静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看了多少书。 这天,当肖静再次走近书店时,发现老先生不在门口,肖静没有多想,直接走了进去,可( )发现上次没看完的书不在原处,看样子是另有读者翻阅后随手放在了另外的地方。 肖静正四下找,身后有人开口了:“你是在找这本书吗?” 肖静转头一看,一位三十几岁的阿姨正递过一本书来,正是自己没看完的那本。 肖静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吓坏了,轻声问道:“你、你是怎么知道我正在看这本书的?老先生呢?” 那位女士亲切一笑,说:“我爸病了。他嘱咐我说,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很难得。我爸还说,一定要把你没看完的书先收着,等你来时再放回原处,好让你一来就能找到。抱歉的是,刚才我没注意到你进来。” 肖静惊讶极了,说:“这么说……” 女士点点头:“是的。你每次走后,我爸便把那本书收在抽屉里。当远远地看到你来了,便马上把它放回原处……” 多少年后,已是作家的肖静在一篇文章里写道:“原来老先生早就发现了我的秘密,而我对他的秘密一无所知。老先生就用这种春风化雨的方式帮助着我成长,又维系着我的自尊……我笃信,天堂的模样一定就是这间书店的模样!”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坚定地 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B. 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失望地 C. 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D. 坚定地 忐忑不安地 失望地 2.老先生为什么不揭穿肖静到书店蹭书的秘密? 3.阅读下面句子,说说肖静两次“羞红了脸”时不同的心情。 (1)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 (2)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 4.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中说道:“书非借不能读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
10. 难度:简单 | |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就是那一片不一样的叶子。回顾自己的过去经历,说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别人介绍一下这个与人众不同的“你”。请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小传。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有创意。不少于600字。文中真实的人名请用化名代替。
|
11. 难度:简单 | |
苏维埃掌权人物 (1)小村庄在西北很多,但是城市不论大小却不常见。除了红军草创的工业以外,西北完全是个农业区,有些地方,还是半游牧区。因此,纵马登上崎岖的山顶,看到下面苍翠的山谷中保安的一片古老城墙,确实使人觉得十分意外。 (2)我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南京同他打了十年仗的共产党领袖——**,用最近采用的正式头衔,就是“中华人民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旧名“中华工农苏维埃共和国”已在共产党开始实行争取建立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的时候放弃了。 (3)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首先,切莫以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决不会有一个人可以做中国的“救星”。但是,不可否认,你觉得他的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这并不是什么昙花一现的东西,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的迫切要求作了综合和表达,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假使他们的这些要求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运动是可以复兴中国的动力,那么,在这个极其富有历史性的意义上,**也许可能成为一个非常伟大的人物。 (5)但是我并不想宣布历史的判决。同时,除了他的政治生活以外,**作为个人也是一个使人感到兴趣的人物,因为,虽则他的名字同蒋介石一样为许多中国人所熟悉,可是关于他的情况却很少知道,因此有着各种各样关于他的奇怪传说。我是访问他的第一个外国新闻记者。 (6)**有能够从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南京曾经一再宣告他死了,可是没有几天以后,报上的新闻栏又出现了他的消息,而且活跃如昔。国民党也曾经好几次正式宣布“击毙”并埋葬了朱德,有时还得到有千里眼的传教士的旁证。尽管如此,这两个著名人物多次遭难,可并不妨碍他们参与许多次惊人壮举,其中包括长征。说真的,当我访问红色中国的时候,报上正盛传**的又一次死讯,但我却看到他活得好好的。不过,关于他的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看来是有一些根据的,那就是,他虽身经百战,有一次还被敌军俘获而逃脱,有世界上最高的赏格缉拿他的首级,可是在这许多年头里,他从来没有受过一次伤。 (7)**现年(一九三七年)四十四岁。在第二次中华全国苏维埃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这次大会的出席者,代表着当时生活在红色法律②下的九百万左右的人民。说到这里,我要附带插入几句话。据**的估计,中央苏维埃政府在一九三四年直接控制下的各区最高人口数字如下:江西苏区三百万;鄂皖豫苏区二百万;湘赣鄂苏区一百万;赣湘苏区一百万;浙闽苏区一百万;湘鄂苏区一百万;总共九百万。有些估计高达此数的十倍,令人难以置信,大概是把红军或红色游击队所活动的各个地区全部人口加在一起而得出来的。我把中国苏区人民有八千万的数字告诉**的时候,他就笑了起来,并且说,要是他们真的有这样广大的面积,革命就差不多胜利了。不过当然,红色游击队的地区,人口还有好几百万。 (8)**在中国的共产党势力范围内的影响,今天大概比什么人都要大。在几乎所有组织里,他都是一位委员——如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政治局、财政委员会、组织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以及其他等等。他的实际影响是通过在政治局的支配地位发挥出来的,因为政治局有着决定党、政、军政策的大权。不过虽然每个人都知道他而且尊重他,但没有——至少现在还没有——在他身上搞英雄崇拜的一套。我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口中老是叨念着“我们的伟大领袖”。我没有听到过有人把**的名字当作是中国人民的同义语,但是,我却也从来没有碰到过一个不喜欢“主席”——个个人都这样叫他——或不景仰他的人。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显然是很大的。 1.**指的是____ ,南京指的是______。 2.文中“死里逃生、大难不死的传说”,具体指什么? 3.文中人物细节描写有很多,试分析第7段中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