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絮叨(dao) 发髻(jì) 花团锦簇(cù) B.黄晕(yūn) 匿笑(nì) 人迹罕至(hǎn) C.憔悴(cuì) 棱镜(léng) 恍然大悟(huǎng) D.瘫痪(tān) 酝酿(niàng) 咄咄逼人(duō)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郎润 质朴 花枝招展 B.和霭 徘徊 疲倦不堪 C.澄清 分岐 小心翼翼 D.静谧 斑蝥 人声鼎沸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 C.他这次考试的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D.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 A.小明对有残疾的同学说:“你虽然是个残废人,但这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B.小明去小刚家玩,进门时对小刚说:“好久不来拜访,家父在否?” C.小刚接起电话时说:“您好!我爸爸不在家,请您过一会儿再来电话,好吗?” D.饭桌上,老王举杯向客人敬酒说:“可惜今天该来的人却没有来!”
|
6. 难度:简单 | |
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你缺少发现美这一种特殊的能力,没有审美的眼睛,没有审美的耳朵,没有审美的感受,那么 , , 。 ①你谛听“春江花月夜”只会莫知其然 ②你置身苏州园林也难以领略其中的佳妙 ③你面对“断臂维纳斯”只能瞠目而视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龙须沟》《骆驼祥子》等。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范爱农》中提及。
|
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面没有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 A.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2.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选出对这个结尾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结尾句的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B.结尾和标题相照应。 C.这样的结尾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D.标题的中心词是“冬天”,结尾的中心词是“济南”,自相矛盾。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写济南的山水之前,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 B.“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喜爱之情。 C.作者把济南城比作“小摇篮”,把小山比作“婴儿”,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特点。 D.“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中的“妙”字有统领全段的作用,后面对雪后山景的描写全部围绕这个字展开。
|
10.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相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1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日中不至 吾日三省吾身 B.与人期行 君与家君期日中 C.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D.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2.下列加点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车引之 B.学而时习之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子无敢食我也(_______) (2)故遂与之行(_______) 2.翻译句子。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
13. 难度:简单 | |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论语>十二章》中讲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简单 | |
七年级某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 (1)活动之前,班级为此出了一期“新同学,新朋友”的黑板报,其中小标题有:相处之道、名人间的友谊故事、友谊的警句(诗词)。请你为此再拟写一个小标题。 (2)活动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典故: 典故内容: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
|
15. 难度:中等 | |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⑴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⑵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⑶“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⑷“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 ? ”我吞吞吐吐地说。 ⑸“作业做完了,再做其它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⑹“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⑺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⑻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⑼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⑽“喝杯茶吧。” 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⑾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⑿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⒀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⒁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⒂听了徐老师 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⒃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6年第 2期 有删改) 1.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 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3.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
16. 难度:中等 | |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 请以“ 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