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中没有凡音的guō(_______)噪,没有尘世的kuāng(________)骗,无畏时空所限,黑白笔墨之间,行吟唱和,恍若与古人促膝,聆听圣贤的箴(_______)言,妙趣横生,受益匪(________)浅。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的有效制约。 B.孩子向家长倾诉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亲情沟通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C.无数的镜头在追逐、在捕捉,最吸引观众的却是那些浮光掠影般闯入视线的画面。 D.九九重阳登高时,极目远眺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爱国之情不由地在我心中激荡。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发展,文艺作品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使得读者必须作出正确的抉择与判断。 B.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他一直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宝贵经验。 C.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D.事实证明,中美新能源战爆发的原因是由新能源产业发展逻辑、政府政策、公共态度和投资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差异共同导致的。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驳论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B.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诗清新豪健、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词成就使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C.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而臣下谥号则由朝廷赐予,如范仲淹谥号“文忠”,欧阳修谥号“文正”。 D.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大驾、足下、在下;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
5. 难度:中等 | |
根据课文默写 ①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蓬山此去无多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因思杜陵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⑤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怜君何事到天涯! ⑦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众人却待动手,原来A在门缝里都看见,听得喝打B,便拽开房门, 大吼一声,直抢到马边,早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那二三十人却待抢他, 被A手起,早打倒五六个,一哄都走了。A拿殷天锡提起来,拳头脚尖一发上, B那里劝得住。看那殷天锡时,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有诗为证: 惨刻侵谋倚横豪,岂知天理竟难逃。 A猛恶无人敌,不见阎罗不肯饶。 A将殷天锡打死在地,B只叫得苦,便教A且去后堂商议。B道:“眼见得便有人到这里,你安身不得了。官司我自支吾,你快走回梁山泊去。”A道: “我便走了,须连累你。”B道:“我自有誓书铁券护身,你便去是,事不宜迟。” A取了双斧,带了盘缠,出后门,自投梁山泊去了。 ⑴ 选文出自《水浒传》,作者是 (朝代)的小说家 (人名)。 ⑵ 请写出选文中A和B所指代的人物及他们各自的绰号。 ⑶ 选文能体现出A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内容加以简要说明。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手”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争”“受”字所给示例,用七字句描述“友”的形体结构和“尊”字义。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兀坐 清 赵树吉 书帷①人散后,兀坐思无端。 炉火明知夕,瓶花冻觉寒。 烽烟惊远道,升斗②恋微官。 愁绝团圆月,他乡独自看。 (注)①书帷:书斋。②升斗:微薄的薪俸。 (1)请结合颔联,概括诗人“兀坐”的环境特点。 (2)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复杂的心绪。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林逋①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放鹤。良久,逋必棹小舟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学,唯不能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 (选自《梦溪笔谈人事二》) (二)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溪声淙淙出阁下高厓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诗,与天池徐渭友善。客至,则呼僮驾小肪,荡桨于西泠断桥之间,笑咏竟日。以山石自磥累生圹②,死即埋之。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余与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月、余弟平子读书其中。主僧自超,园蔬山蔌,淡薄凄清。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有删改) (注)①林逋(968—1028):字君复,钱塘人,卒谥和靖先生。②生圹:指生前预造的坟墓。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常畜两鹤(_______) (2)延客坐(_______) (3)笑咏竟日(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溪 声 淙 淙 出 阁 下 高 厓 插 天 古 木 蓊 蔚 人 有 幽 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林逋和李茇在志趣上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
10. 难度:中等 | |
君子知“怕”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至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⑤段中划横线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请说明理由。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1)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2)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曰的午后推回了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3)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4)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5)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 “你别管。”刘伟头也不回,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走了。 (6)“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7)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揭开锅盖看看。 (8)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9)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10)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 ”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 :“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 母亲购买旧车——(_________)——(___________)——父子骑车看病 2.请赏析第(3)小节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第(9)段与第(7)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结合全文,谈谈对“一串清脆的车铃声”的理解。
|
12. 难度:困难 | |
写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情志的提升,曾以为遥不可及的事物,如快乐,如幸福,如成功等,都进驻过心田,化成真切的体验,铭心的感受,前进的动力。 请以“原来,__________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空缺处填上合适的词或短语;(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4)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