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无论)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①______;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②______;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③______。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淌尽/流尽)了血汗,歌舞生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金弋铁马去”的慷慨志向,“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需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造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虽九死而犹未悔! 1.文中加点字词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溯(shuò) 怡然 歌舞生平 B.蒙蔽(bì) 刚健 阿谀逢迎 C.谄(chán)媚 慷慨 躬耕陇亩 D.泽畔(pàn) 金弋 马革裹尸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论 流尽 造就 B.纵然 淌尽 造就 C.无论 淌尽 铸就 D.纵然 流尽 铸就 3.文中三处横线上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这是豪壮的选择 ②这是执着的选择 ③这是高雅的选择 B.①这是执着的选择 ②这是豪壮的选择 ③这是高雅的选择 C.①这是高雅的选择 ②这是执着的选择 ③这是豪壮的选择 D.①这是执着的选择 ②这是高雅的选择 ③这是豪壮的选择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自主研发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不孚众望,在月球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 B.对作文中屡现错字的现象,有的同学不以为然,长此以往,他们就将成为“白字先生”。 C.网传“高中生靠解剖鲫鱼上清华北大”,其实是断章取义,误读了这次权威赛事。 D.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古典诗词被演绎得栩栩如生。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B.“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面对磨难道,“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C.孔子编撰古书时得知:过去的“三代”——夏、商、周,是君贤民安居的太平盛世。 D.我们面对人生该做出怎样的选择,是让生命更加朝气蓬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等,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或尊称)有“令、尊、贤”等。 B.《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与“三更半夜”的“更”都表示时间,更次。“更定”是指晚上八点左右。 C.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D.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孙少安两兄弟,分别扎根乡村、走进城市,勇于面对磨难,坚持奋斗追求,铸就了不平凡的人生。
|
5. 难度:中等 | |
名篇名句填空。(任选四题作答)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秋瑾《满江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5)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北冥有鱼》)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苏轼《定风波》)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岑参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国事的忧虑。 (8)李商隐在咏史诗《贾生》中嘲讽封建统治者虚伪求贤和不顾苍生疾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名著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1)选文作者是 ,选文中的“他”是 (请选择下列人物中一个选项填写在横线上),并简要写出与他有关的另一个故事情节: 。 A.席方平 B.寿生 C.王冕 D.林之洋 (2)请从(1)题另外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按下面的格式制作一张读书卡,在阅读课上向同学介绍这个人物。
|
7. 难度:中等 | |
12月13日,学校举行“牢记历史,砥砺前行”主题活动,请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1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国家公祭网列出了七类遇难对象供海内外网民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化学武器死难者、细菌战死难者、劳工死难者、慰安妇死难者、三光作战死难者、无差别轰炸死难者。 材料2 1995年4月19日,苏联将5月9日定为战胜德国法西斯纪念日,又称“卫国战争胜利日”。2011年,珍珠港事件70周年当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命令,将12月7日定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并定期举行纪念活动。 材料3 中共中央、国务院12月1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2018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中国江苏网) (1)结合材料1、材料2,谈谈你对“国家公祭日”的理解。 (2)请你主持主题班会,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填写句子完成这段结束语。(要求: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时间流逝,却带不走这段沉重的记忆,抚平不了这道深深的伤疤。我们不愿遗忘,也不能遗忘。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落后必亡的训诫; , , 。历史留给我们的是伤痛,也是警示。历史的见证者正在凋零,祭之以国,我们当自强。愿人类远离灾祸,愿家园安全温暖,愿世界和平永续。 (3)下面是某同学写的部分活动感言,其中三句话有语病,请找出其中两处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一百多人。②我们目送他们离去,记忆却不会凋零。③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知道国家公祭日意义重大。④它不但让我们通过历史记住了耻辱,也让我们通过历史吸取了教训。⑤它还让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牢记使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奋发图强! (1) 处(填写序号),修改意见: 。 (2) 处(填写序号),修改意见: 。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蕉 沈周 惯见闲庭碧玉丛,春风吹过即秋风。 老夫①都把荣枯事,却寄萧萧数叶中。 (注释)①老夫:诗人自称。 1.“春风吹过即秋风”句中的“即”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诗中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贞观)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进左光禄大夫、郑国公。多病,辞职,帝曰:“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①得便尔?”征恳请,数却愈牢。 它日,宴群臣,帝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间关②草昧③,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为国家长利,征而已。虽古名臣,亦何以加!”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时上封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欲加谯黜⑤,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其谤木之遗乎!陛下思闻得失,当恣其所陈。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帝悦,皆劳遣之。 (节选自《新唐书》卷九十七) (注释)①庸:岂,怎么。②间关:道路险峻,这里是辗转奔波的意思。③草昧:形容时世混乱黑暗。④封:封事,密封的奏章。⑤谯黜:斥责。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善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____ (2)朕方自比于金____ (3)虽古名臣,亦何以加____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存大体,处事以情/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B.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C.为国家长利,征而已/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 D.或不切事,帝厌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独不见金在矿何足贵邪? (2)言而是乎,为朝廷之益;非乎,无损于政。 4.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这段文字内容简要分析。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出门的风景 李汉荣 ①清早,出了家门,正要乘电梯下楼,到了门口,那已关了门的电梯,又开了,一张安静的脸,微笑着等我进去。他是刚进了电梯,听见我的关门声和脚步声,就又开了电梯门,让我进去。他原本是可以不管我的,反正我也没看见他,大热天的,一人乘坐,正好凉快。以前乘电梯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你与先走进轿厢的那人仅一步之遥,门只关了一半,人家快速瞄你一眼,装作没看见,独个儿御风而行去了。今天遇到的,是中年汉子,是忙人,而非闲人,又值早高峰时段,时间对于他应是分秒必惜。但他眼里心里有别人,才这样做。这样,省了我等待的时间,也不用电梯来回几十层耗电磨损,这就节省了资源,有益于地球众生。他那一刹那的开门动作,不只让我欢喜,我想地球他老人家也欢喜,据说地球是厚德载物的模范,人家厚德载我们,我们也应该厚德,人家才乐意永远载我们。厚德载物,载何物?其必曰:载万物,载美德,载君子,载好人。我欢喜,出门就遇见好人,与好人同行,如走林荫道上,身心清爽;那电梯也欢喜,喜滋滋地运送着一段好心情。 ②饭馆门前,年轻老板在街边树下放一碗清水,一问方知,他是担心麻雀鸟儿们,于酷暑烈日下无处饮水而渴毙,就生起这心意,盛夏时节天天如此,帮助雀鸟们度过这艰难日子。树上,常见雀儿携家带口,飞上翻下,似与人亲;语调恳切,似在声声致谢。听着鸟声,看着小伙儿单纯的目光和清凉的水,我的燥热的心,也清凉了许多。为表示对这位好小伙的嘉许,我决定以后常到这里用餐,我断定,他做的饭菜里,不会投放地沟油。一个爱心及于雀鸟生灵者,不会做对不起人的事。 ③城郊土路,低洼处有水滩,拾荒老人步履蹒跚走着,小车驶过来,缓速慢行,生怕溅水打湿了老人。此时,这轮胎那么厚道,似通了人性;这钢铁那么有教养,似受过良好人文教育,怜小惜弱,柔软温情。物虽无灵,人却有心,这铁硬之物也呈现出一份感人的温润,只因驾驶席位上,跳动着一颗温润的心。 ④端阳节,周公巷口,一位八十五岁乡村老婆婆,拉着人力车(俗称拉拉车)早早进城,车上装着几十把艾草和菖蒲,两元一把,一位年轻媳妇先买了一把,又买了一把,给了老人五元钱,老人要给她找钱,她不要,说我妈不到六十岁就退休了,你八十五岁了还在干活拉车,我过意不去,一元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是一点心意;我也上去买了两把,接着又有几拨人来了,一会儿就买完了车里的艾草菖蒲,都不让老人找钱。老人感到占了大家便宜过意不去,要将艾草把儿扎大一些,大家异口同声说,算了算了,艾草把儿大了门上不好挂。其实,此刻大家心里是同一个心念:早点把东西买完了,让老人趁日头不晒时赶紧回家歇息,至于那少找的钱,算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点爱心贴补。 ⑤我这个写诗的人,对诗意场景和情义细节格外敏感,端阳节是屈原节,是诗歌节,屈原礼赞过的香草,此刻仍在我们手里握着,在我们门上挂着。对了,这是在我居住小区相邻的周公巷,一个千年古巷,据方志记载,巷子里以前有祭祀周公之地。此刻,大家围着老人,围着艾草,围着空气里散发草木芳香的端阳节。屈原,我们千秋怀想的诗人;周公,孔子日思夜梦的先贤。他们都是公元前的人,但他们并未走远。在端阳节,在周公巷,我眼里有光,我心里有诗。虽然,我们都是普通人,但是,我们向善向美,我们重情重义,这一刻,我们有资格说:我们都是诗人的后人,我们都是先贤的后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24日,有删改)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出门的风景”的理解。 3.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1)树上,常见雀儿携家带口,飞上翻下,似与人亲;语调恳切,似在声声致谢。 (2)物虽无灵,人却有心,这铁硬之物也呈现出一份感人的温润,只因驾驶席位上,跳动着一颗温润的心。 4.作者为什么在文末说“我们都是诗人的后人,我们都是先贤的后人”,请谈谈你的理解。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蜗牛很“牛” 蒋骁飞 ①在很多人眼里,蜗牛是羸弱的小动物,它们行动迟缓、不堪一击,遇到天敌,几乎只能坐以待毙。然而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蜗牛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动物之一,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森林、草地、池塘、沼泽、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随处可见其踪影,甚至在一些高寒地区也能发现它们笨拙但坚定的身影。一个种群能如此繁盛,一定与其强大的适应力有关。其实,在适应环境方面,蜗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者。 ②蜗牛足部有一个特殊的结构,被称为活板,就相当于蜗牛壳的大门。蜗牛一旦预感到危险,就会把自己的身体缩回蜗牛壳中,用活板封住蜗牛壳的口,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直到它感觉到警报解除,才会再次出来活动。那么蜗牛在壳中一次能待多久呢?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有可能。躲在壳里的蜗牛可以将自己的代谢速率降到极低的程度,仅仅能维持呼吸、循环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③在日本,有一种叫蚤蜗牛的蜗牛,它们可以“迁徙”——从一座岛屿迁移到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另一座岛屿上。大家都知道,蜗牛行动极其迟缓,每天的生活区域通常只有几平方米,蚤蜗牛难道能借助什么神秘力量“飞”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④科学家最终揭开了谜底。有一种叫暗绿绣眼的鸟特别喜欢吃微小的蚤蜗牛,但有一小部分的蜗牛被鸟吞食之后,能忍受住鸟儿的消化液,最后随粪便被鸟儿排出体外而逃生。日本研究人员裕也一郎说:“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受到地域限制的无翼陆生无脊椎动物,尤其是蜗牛为什么能够迁移到很远的地方?也许通过以下解释可以揭开这个谜底——它们借助鸟儿的足、肠胃,抑或是龙卷风,被散布到更加广阔的区域。”动物的消化液腐蚀性极强,能将钢铁溶化,一些看似弱不禁风的蜗牛却能在其中安然无恙,并借助“鸟的翅膀”成功地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生存策略。 ⑤在我们的意识中,快速、攻击、凶猛是强者的象征,但自然界的逻辑似乎并不如此,不然,缓慢、羸弱、渺小的蜗牛为何也能在“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下生生不息? (选自2018年第4期《思维与智慧》) 1.结合全文来看,蜗牛的“牛”体现在哪些方面? 2.请指出第②段画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曾经有人将一只被认为死去的蜗牛制成标本,没想到四年之后,当他把这只标本拿到湿润的环境中时,这只蜗牛竟然从壳中钻了出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闲庭信步起来。 3.第④段画线句“我们发现大约有15%的小蜗牛经过鸟儿的消化后,仍然能活着。”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去掉?请简析原因。 4.读完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小鸡破壳而出的时候,刚好有一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阅读上面文段,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