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 做学问需要孜孜不倦的勤miǎn(_____)精神,需要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更需要学思结合的质疑精神;必须不被表面的现象kuāng(_____)骗;任何虚wàng(_____)的口号都是懒惰者的dùn(_____)词。
|
2. 难度:简单 |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B.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让观众了解了文物的“前世今生”。 C.商店前的告示牌,全是“大减价”“大甩卖”“跳楼价”……云云,好像店主都在做赔本生意似的。 D.一大批里下河地区作家: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兴化籍作家毕飞宇、盐城籍作家曹文轩等,他们的作品先后问鼎全国重要奖项。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 不二法门 鸠占鹊巢 波澜不惊 解说: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主谓短语。 B.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解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芦荡如万重大山”。 C.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得知自己已然中举,范进内心狂喜,随即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解说:这句话中的成语使用正确。
|
4. 难度:简单 |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③山水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 ⑤酒文化是诗词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酒能解愁,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思乡以及功业未建无法归乡之愁;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现实无法驰骋疆场,只能醉后看剑聊以慰藉之愁。
|
5. 难度:简单 | |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第三日,又做筵席,庆贺宋江父子完聚。忽然感动 A 一个念头,思忆老母在蓟州,离家日久,未知如何。……众头领席散,却待上山,只见 B 就关下放声痛哭起来。宋江连忙问道:“兄弟,你如何烦恼?” B 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俺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A处应该填写的的人名是__________,B处应该填写的的人名是__________。 ② 梁山泊好汉不仅“义”而且“孝”,A回家后为老母不愿再回梁山,B和戴宗一起去寻A,B为什么要主动请缨去寻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水浒传》和《艾青诗选》内容及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________)(________) A.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B.“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艾青式的忧郁”。 C.《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镇关西,被鲁智深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林冲所杀;一是开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D.《水浒传》中大部分好汉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史,他们很多都是被逼无奈才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的。上层人物被逼造反的典型人物是柴进。 E.“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里,晁盖、吴用等人分工合作,扮作挑酒汉子的是白日鼠白胜,揭酒盖的是赤发鬼刘唐,借饶酒下药的是智多星吴用。
|
6. 难度:简单 | |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某中学九年级(3) 班开展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让我们随着该班同学,进行一次奇异的语文之旅…… (读文识人)请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人名。 片段一:他A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 片段二:他B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 片段中的人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彩纷呈)请用你熟悉的小说中的人物,将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补写完整。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旁征博引) 小天同学说:“在制作‘小说人物档案卡片’时,我对《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心灵成长历程还不十分清楚。” 请你结合文章的内容,向他解说杜小康的心灵成长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贾岛的《寄韩潮州愈》,完成下列小题。 寄韩潮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韩愈写了一首《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出一种深情的眷恋和神往的心曲。 B. 颔联中一个“来”字与“过”字表明二人高山流水,肝胆相照。 C. 韩愈在诗中写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贾岛实写潮州的瘴气,以“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两句来劝慰祝愿。 D. 此诗直如澄清的泉水,字字句句从丹田流出,语言酷似韩愈的《左迁蓝关示侄孙湘》,可以称得上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请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
8. 难度:简单 | |
阅读《郑同北见赵王》,完成下列小题。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草鄙之人 ②兵固天下之狙喜也 ③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④临王之境 2.下列句中与例句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 A.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B.不以物喜(《岳阳楼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今 王 既 受 先 王 之 传 4.翻译下列句子。 (1)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同为劝谏君王,唐雎和郑同劝谏方式有何不同?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麈 尾》,完成下列小题。 ①麈(zhǔ)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宋朝以后逐渐失传。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拂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只有善于清谈的 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勿谓质卑,御于君子。拂秽清暑,虚心以俟。”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 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这两则故事说明: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下列说法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麈尾,类似于“权杖”,不能随便交给别人。 B.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为平直状。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 C.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因为常着名士之手,所以身价倍增。 D.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2.第⑤小节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③小节句子“据说,麈是一种大鹿。”中的加点词“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2)《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写道:“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结合本文所提供的知识,你认为这儿用得对吗?写出理由。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饶人》一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道士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②“饶人”即“让人一步棋”;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之意。 ③饶,在汉语里还有丰足的意思。丰足,____是物质还是精神,____需以前倾的姿势去进取,也需适当“退一步”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马不停蹄,无休无止,定有山穷水尽时。略停停,退后一步,放开视野,让思想回旋一下,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多情和惊喜。 ④饶,饶人,都贵在这退后一步。 ⑤饶人,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自信的情怀。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游刃有余的从容淡定。就像那个宋朝道人,身有绝技,可骄矜,可放旷,可目中无人,藐视四野;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这饶人处,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⑥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宽阔在哪?宽阔在其中有一个饶人处。 ⑦唐朝时,狄梁公与娄师德一同担任国相。狄仁杰刚直不阿,遇事敢言,娄师德却委曲求全,“唾面自干”。狄耻于与娄同列,屡屡明里暗里排挤他。有天,武则天问狄仁杰说:“朕重用你,你知其中原因吗?”狄说:“我文章出色,品行端正,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的人。”武则天说:“我起初并不了解你,你受重用,是娄师德的功劳。”于是令侍从拿来十几篇荐人奏折给狄仁杰看。狄仁杰读了之后,惭愧难当。 ⑧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饶人者,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心无杂念,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宽了,就厚了,就暖了,自个儿暖和,拢一块儿暖和,抱在一起更暖和。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 ⑨饶人,不是一种愚昧,而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按说,得理不饶人,是不逾矩的,属个人权利;而得理且饶人呢,境界更为超拔。它是一种原谅,一种放下,一种人生大智慧。人一得理,往往会理直气壮,有声势,要讨个说法,喧嚷,焦躁,振振有词;但是,任何事,过犹不及。不讲理,是缺点;硬讲理,是盲点。 ⑩不管什么时候,留一点余地,便可以让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这饶人之处,像那雨过天晴,人情与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饶人,流露人情之真。 ⑪人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难得的是长风万里;饶人处,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那地界,柳暗花明,月朗风清。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依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饶人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2.根据上下文,填入第③段画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 所以 B. 既然 就 C. 无论 都 D. 如果 就 3.请选择下面这段文字在本文中最恰当的位置并具体阐明缘由。 清朝宰相张英在京辅政,一日接到安徽桐城一封家书,信上说:邻居在圈院子时,把自家的地界也圈进去了,要张英想办法。张英拈须提笔,沉吟一下,写下28个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顿悟,将院墙拆除并后退三尺。邻居被感动,也将院墙推倒后退了三尺。这便是千古流芳的“六尺巷”佳话。 A②③之间 B.⑥⑦之间 C.⑧⑨之间 D.⑩⑪之间 我选择(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周海亮的《伤口》,完成下列小题。 他坐在正午的阳光里,面前的细铁架上绑一只白晃晃的口琴。他的额头和脸颊上挂着亮晶晶的汗水,他微笑着,尽量用口琴吹出悦耳并且连贯的曲子。可是那曲子并不连贯,它断断续续,调子甚至跑出很远。他端坐着,脸上露出抱歉的表情,口琴声却并不停歇。他旁边放一个红色的小塑料桶,偶尔有行人走上前来,往塑料桶里扔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他并不看行人,更不理会那个塑料桶。他只顾吹他的口琴。可是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感激,对好心人,对一张零钞,或者一枚硬币。 和着曲子,他的脸上表情丰富。人们注意到他肘部以下的袖筒空空荡荡,那袖筒随着他身体的微小动作而轻轻摆动。 男人带儿子横穿了马路。他们站在不远处听他吹琴,男孩说那里有个人在“演奏”。男人说:“他是乞丐,他不过是在胡乱地吹口琴。”男孩坚持说:“不,不,他在认真地演奏。” 然后,男孩跟父亲要十块钱。 “什么?”男人吃了一惊。 “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 “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 “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 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男人拉着男孩的手,径直走到他的面前。恰逢一曲终了,他抬起头,舔一舔干燥的嘴唇,冲男人和男孩笑笑,然后将头深低下来,在肩膀上擦一擦汗水。男孩捏着五块钱,向前跨一步,试图将钱扔进他面前的红色塑料桶。 “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男孩不解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对他说。 他再一次抬头,再一次看面前的男人。他的脸呈现出紫黑的颜色,分不清是因了阳光的照晒还是因了男人的话。他的嘴微张,嘴唇轻轻抖动,然而,他没有说话。 “我得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重复说,“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我不想让我和儿子再一次受到欺骗。我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想证明你是乞丐……请你原谅我……” “可是我不是乞丐。”他说。 “你不是乞丐?” “我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在大街上吹口琴的艺人。” 男人不知是否应该把手里的五块钱扔进塑料桶。他迟疑着,愣怔不动。“我还是想看一看你的胳膊,”男人坚持说,“我真的没有别的意思,我只是想证明一下……” 他低下头,久久不语,然后,将嘴唇重新凑近口琴,吹起另一首曲子。他似乎完全沉浸到自己的曲子里,对面前的父子二人视若不见。 男孩看着父亲。他感到不知所措。 最终男人还是将那五块钱扔进了塑料桶。他拉起男孩,转身,往回走。他们需要重新横穿马路。 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 “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他努力低下头,用牙齿咬开胸前的两粒纽扣。一滴汗水恰在这时滑过额头,滴进他的眼睛。他用一种艰难并且笨拙的姿势脱下身上的T恤衫,男人和男孩同时看到他丑陋并且可怜的残肢——的确,他的两个肘部以下,空空如也。 男人和男孩,同时愣住。男人开始不安和尴尬。男人说:“对不起。” 他笑一笑,重新用笨拙并且艰难的姿势将T恤衫穿好。他再一次低下头,用牙齿仔细地系上胸前的两粒纽扣。他抬头看看男人,对男人说:“请收回您的钱。” “什么?”男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收回您的钱。”他重复一遍,“我想您还是把我当成了乞丐——只有把一个人当成乞丐,才会在意他是否伤残……但事实上,我并不是乞丐,我只是艺人……我给您看我的胳膊,既不是为了博取您的同情和怜悯,更不是为了得到您的五块钱……” 他用光秃秃的肘部指指面前的小男孩,说,“我把伤口展示出来,只是想让您的儿子相信,这世上,并非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这世上,至少还有诚实……” 他埋下头,再也不肯说话。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 1.根据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男人”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然后填写表格内容。
2.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请说出下面两个句子中“稍等”一词所表达的言外之意。 ①“稍等。”男人说。他将五块钱重新握到手中。 ②身后的口琴声戛然而止。“稍等!”他喊住父子二人。 (2)赏析结尾句“稍顷,又一支曲子在正午白晃晃的阳光里飘荡开来”的作用。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他”在正午的阳光下专注地吹口琴,旁边放着红色的塑料桶,人们往塑料桶里扔钱,他是卖艺的乞丐。 B.男人带着儿子横穿马路,在不远处听他吹口琴,儿子认为他在“演奏”,父亲认为他在胡乱地吹,是因为儿子听出他吹得认真,父亲听出他吹奏的曲中的错误。 C.男人虽然同意让儿子给吹琴人五元钱,但坚持要先看看吹琴人的空荡荡的肘部,是因为他要教导孩子要有同情心。 D.小说中的“他”向男人展示了自己的丑陋的伤口,但拒绝男人给的钱,因为他想让男人明白不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是骗子,也想教育小男孩这世上有诚实。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和本文划线句子,分析两段文字中作者刻画的小男孩形象意义的异同。 (本文)“什么?”男人吃了一惊。“五块钱也行。”男孩让了一步。“你要给那个乞丐五块钱?”“是,我想给他五块钱。”男孩认真地说,“我们听了他的演奏,我们应该付钱……他那么认真,他没有胳膊……”男人想了想,掏出五块钱递给男孩。 (链接)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疯了!……”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世间万物,都会遇见。当温暖遇见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季,便有了岁月; 当天空遇见地面,便有了永恒。生活中,我们会遇见很多美好:美好的课堂,美好的老师,美好的友情,美好的……因为遇见这些美好,让我们感受着生活的幸福! 请以“遇见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②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请认真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