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盈盈小扇,样式精美,层次分明,秩序井然,将豫园奇景的精妙灵秀,刻画得栩栩(xúxú)如生。 B.比起一蹴而就,我更喜欢纷致沓(tà)来;比起如约而至,我更喜欢来日可期。 C.上联“莫言老舍余秋雨”,难倒对联高手,一诗人顷(qǐng)刻对出“胡适东坡顾太清”,勘称经典。 D.为了处理日益升级的暴力事件,香港警方当然得配备足够的武器装备,但大部分时候当地媒体和西方媒体渲(xuàn)染的“开枪”往往是警用气枪所发射的橡胶弹或布袋弹等。
|
2. 难度:中等 | |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读书讲方法。方法一:“不动笔墨不看书”,对于一些作品,不仅要精读,还要总结归纳,锤炼出其中的精华,做读书笔记,能够提炼几句有用的话来,就算没有白读。方法二:读书时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切忌囫囵吞枣全盘接受。读书如交友,带着疑问去切磋,多交益友、诤友、挚友,少交损友、佞友、恶友。方法三:读书不强求一气呵成,一段时间再读,原本无味的地方可能就读出感觉来了。自己时间不充裕或读一些“难啃”的大部头时,不妨采取这种方法。 A.锤炼 B.囫囵吞枣 C.切磋 D.一气呵成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避免市民不从绿地中穿行,保护植物,城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公共的绿地上安装了栏杆。 B.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市人民参与程度的高低和创建力度的大小是成功的关键。 C.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电话、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 D.目前,中国足球人才短缺,竞争机制难以完善,个别队员恃才无恐,出现了职业道德与收入没有同步增长的怪现象。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网络阅读、手机阅读并存的多元化阅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铺天盖地的资讯。 ②近年来,“阅读”领域内的一些新变化,如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③这在拓展人们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得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取代了“深阅读”。 ④“浅阅读”的出现与社会竞争加剧,人们工作、学习节奏快、压力大有关,同时也与信息爆炸带来的多样选择有关。 ⑤所谓“浅阅读”,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 A.⑤④②③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④①⑤③ D.②⑤④①③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多年不见的同学给我带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 B.上元节,即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是这样描写元宵景色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C.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管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分别叫作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十二生肖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年循环一次。
|
6. 难度:困难 | |
综合运用 我校初三年级某班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请完成下列任务。 (1)(探究和) 材料一: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材料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材料三: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 仔细阅读三则材料,说说“和”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和) 我们的家庭中常常为了一些小事发生摩擦。周末,好不容易大家休息,但是爸爸要我们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妈妈要我们去探望外公外婆,为此,爸爸妈妈有了争吵。 请你作为家庭一员,从“家和万事兴”的角度,对爸爸妈妈说一段话,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6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和)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2019年12月13日上午全国各地举行了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请你结合国家公祭日的主题和“以和为贵”的主题,创作一条宣传标语。(2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简单 | |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孟浩然用“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一联婉曲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既写视觉,又写听觉,表现出战争激烈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的男主人公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
|
8.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中的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家庭、对儿子傅聪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成才、如何为国争光的问题。 B.美国作家夏洛蒂的《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和情感历程。 C.《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鲁直率,爱憎分明。 D.《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著作,它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从下列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其生平经历分析人物的讽刺意义。 A.周进(《儒林外史》) B.高俅(《水浒传》)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越中览古 唐·李白 越王勾践灭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从这首诗的题目“越中览古”看,这是一首怀古诗,写游览春秋时期越国王城故址时诗人的所见所闻。 B.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接下来诗人选取的是越王勾践得胜,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 C.“战士还家尽锦衣”一句描写越国战士打胜仗之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得意地回家的样子。即成语“衣锦还乡”的意思。一个“尽”字,暗示了越王以后的生活图景。 D.“宫女如花满春殿”暗指越王送西施到吴国以迷乱吴王,迷恋声色的吴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终日轻歌曼舞,纵情享乐,对世仇越国不再防范,使得越军趁势攻入,最后亡国自尽。 E.这首诗讽刺了越王勾践打了胜仗之后的骄奢傲慢与恣情欢乐。 2.请赏析“只今惟有鹧鸪飞”一句。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④,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⑤,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⑥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⑥岑文本:唐初贞观年间宰相之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陛下当任其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征与诸葛亮孰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C.公不见金在矿何贵之有/马之千里者(《马说》) D.以彰得失/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B.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C.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D.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 (2)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不允其辞官。 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 C.皇帝认为房玄龄助他平定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 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
|
11. 难度:困难 | |
说明文阅读 春色正中分 刘汉杰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订立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农事历法,早见于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所谓节气,即时节和气候。古人在观天识象的基础上,对每个季节进行了精细的划分:“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一岁有二十四节气。”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恰逢春季之半,致名“春分”;又因是昼夜时长相等之日,古人也称其为“日中”“日夜分”。 ②按古人“候应”之说,每候都有一个物候现象与之对应。春分有三候:初候玄鸟至,玄鸟就是燕子,燕子属于季节性候鸟,生活于北方的古人认为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二候雷乃发生,春天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增大,天空开始打雷;三候始电,雨多了,闪电也开始出现。此时,甘霖滋润,万物勃发,人们可以欣赏到“花重锦官城”的美景了。 ③春分是农事播种的季节,与乍暖还寒的惊蛰节气不同,春分时节的气温回升较快,因此民间有“冷惊蛰,暖春分”之说。天气变暖,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谚讲“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东汉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讲,仲春二月,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④春分是祭祀的日子。春分时节有帝王祭日、百姓祭祖、春社祭神等祭祀活动。帝王祭日是春祭的重要活动,从先秦开始,祭日已经成为帝王的独享祭祀。明清之前,帝王一年之内要有多次祭日活动;明清之时,则固定在春分这一天,地点设在京城的日坛,祭日的仪式颇为隆重。百姓祭祖也在春分举行。此俗流行于浙江、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社,为土地神;春社,即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也称“春社日”。《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南北朝时期楚地春社的情形:这一天,四邻宗亲在神庙树下搭棚屋,宰牲祭神,祈求社神赐福,祈盼五谷丰登。 ⑤春分有特有的饮食习俗,春分吃“春菜”。春菜可以泛指春天里的各种应时蔬菜,但在广东开平一带,春菜特指当地的一种野苋菜。每逢春分之日,村民们就到田野里采摘春菜,把春菜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俗言“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春分这天还有吃汤圆,喝汤面的习俗。汤圆不仅人们食用,还要分享给鸟吃:把煮好的汤圆用竹叉插着,置于田边地头,名曰“帖雀子嘴”。据说,这样能粘住麻雀等鸟的嘴,以防它们来啄食稻谷,以保年景丰收。春分酿春酒的习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浙江于潜,民众春分造酒存于瓮,过三伏天糟粕自化,色赤味醇,谓之“春分酒”,预示着甜美生活长长久久。 ⑥春分还有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俗话说:“春分到,蛋儿俏。”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人们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玩法简单的民间游戏叫“春分竖蛋”,深受百姓喜爱。在我国南方地区,春分日妇女多出游,称“踏青”;儿童则竞放纸鸢为戏,谚云“杨柳青,故风筝”。 ⑦“促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裴回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诗人徐铉的《春分日》,道出了春分时节春色的美妙,万物的变化。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因这一天恰逢春季之半,古人也称其为“日中”。 B.春分时节乍暖还寒,意味着农忙季节的开始,农民可以把树枝埋在土里,令其生长,也可以种地黄,采桃花、茜草、土瓜根等。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播种的农作物也不一样。 C.明清之前,帝王和百姓一般在春分这天进行隆重的祭日活动。春分前后,还有一项祭祀活动——春社祭神。 D.春分的习俗除了吃“春菜”、喝“春汤”、吃汤圆、酿春酒外,还有“竖蛋”、“踏青”、放纸鸢等。这些习俗,大多蕴含着祈福的美好愿望。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春分”为说明对象,介绍了“春分”的名字由来、物候现象、与农事耕种的关系、民间习俗、饮食习惯等。 B.文章第三段通过下定义、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春分与农业耕种的关系。 C.文中“据说春分这天最容易把蛋立起来”一句中“据说”一词不能删去,否则会影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引用的谚语、俗语、诗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根据上下文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有三候:“初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 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初候梧桐开花,5天后田鼠变成鹌鹑之类的小鸟,再过5天,天空出现彩虹。 (选自《百科知识》) (材料二)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劳动人民在总结“候应”时关注了哪三类物象?人们总结“候应”有什么作用?请根据选文内容和链接材料作答。
|
12. 难度:中等 | |
议论文阅读 道是缺憾却完美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憾。”是的,缺憾是人生的一种常态,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正因为有不完美,人们才会不断地弥补、完善。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②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对待这种缺憾,有的人恨,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完美,恨它们破坏了本该有的幸福。可转念想想,如果霍金拥有健康的身体,如果邰丽华能言善听,如果史铁生可以向着大海奔跑……完美,就真的存在了吗?因疾病缠身的缺憾,霍金用超凡的意志在轮椅上,给现代物理科学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听说障碍的缺憾,邰丽华在舞蹈方面逐渐显露天赋,给舞台艺木添了完美的一笔;因双腿瘫痪的缺憾,史铁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给文学艺术添了完美的一笔。由此可见,身体病残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③人生的不如意也是一种缺憾。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向往美好,排斥缺憾,但出现错误,遭受挫折和失败,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事情。面对这些缺憾,有的人徘徊不前,半途而废;有的人唉声叹气,急流而退;有的人甚至自暴自弃,悲观绝望。 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进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乌江自自刎,是不是令人潸然?其实,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会有谁认为项王渡江而逃有失颜面,不会有谁认为这是项王人生中的一个缺憾,除了他自己。他因为这所谓的缺憾迷失了方向,因为这所谓的缺憾放弃了梦想。因为这所谓的缺憾,给本可以完美的明天画上了休止符。 ⑤项王拒绝缺憾,放弃梦想,将自己的人生结束在了缺憾中,他永远跨不到那个叫“完美”的殿堂。其实在人生这场戏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能正视人生的不如意,就可能将缺憾转变为完美。 ⑥1868年,美国3M公司发明了—种胶水,却不是很成功。这种胶水看上去很粘,可就是粘不牢东西。这一缺憾一直困扰着工程师福莱。直到1974年,福莱参加礼拜翻开歌本时,书签掉了下来,他突然想起那次不成功的发明,于是灵机一动:把这种胶水粘在书签上,书签不就掉不下来了吗?通过实验,—种带粘性的书签诞生了,无论把这种书签粘到哪儿,它都会乖乖地呆在那儿,不需要时把书签揭下来,也不会对书有任何损伤,而且往上写字也非常方便,这就是不干胶便利贴的前身。便利贴一经问世,便十分畅销,至今仍是3M公司的不败商品,并持续演化出其它无痕挂钩等明星产品。一次失败未必永远失败,工程师福莱就是一个人生的智者,他将生活的缺憾智慧地转变成了完美。 ⑦既然缺憾可以转变为完美,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缺憾、实现完美呢?面对缺憾,我们无须听从命运的安排,要以坦然的心态逆势起飞,不被缺憾羁绊,勇敢地走出阴影;面对缺憾,我们要用坚强的毅力将缺憾化作一种动力,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营造完美;面对缺憾,我们还应有智慧的思考、创新的意识,改变缺憾带来的不利因素,最终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⑧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追求完美,但不能苛求人生十全十美。完美并不意味着缺憾的完全消失,只要能将缺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力使缺憾最小化,也就能更加接近完美。 (选自《文道》有改动)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通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应该正视缺憾,追求完美。 B.第②段通过举例论证,证明了身体的病残是一种缺憾,有这种缺憾的人也可以创造人生的完美。 C.选文④⑤⑥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对比论证,先从反面举项羽因不能面对兵败这一缺憾而乌江自刎的例子,再从正面举福莱把不成功的发明改进为畅销商品的事例,正反对比,使读者对观点有了鲜明、深刻的印象。 D.文章第①②段是引论,③④⑤⑥段是本论,最后两段是结论。 2.如果要为第②段补充道理论据,下面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身残志也残,那你会一落千丈。——赵玉鑫 B.正视疾病,敢于承受的人,将变得更加坚强、壮大。——希尔泰 C.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D.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3.有人认为选文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刪除,你同意吗?为什么?
|
13. 难度:中等 | ||||||||||||||||
记叙文阅读 擦鞋的女人 ①老街的街口总站着一个擦鞋的女人,在她的身旁,有两把半新不旧的藤椅,抹得干净泛光,一尘不染。 ②小城的早晨,是勤劳而又新鲜的,擦鞋的女人也是这样。她一脸微笑地立在晨曦里,大方地和来来往往的行人打招呼。她不像其他擦鞋的人不厌其烦地问擦鞋吗?她问:去上班?去买菜?去送小孩?……很得体,很亲切,一如她内心的欣悦。 ③我早上上班,她见着我,笑着问:上班去?有时,她还提醒我:抓紧点,要迟到了。我一看时间果然很紧,便加快了步伐。走了几步,回头看时,她也看着我,一脸的友好,满是真诚的笑意。 ④后来,每回经过她的摊前,我就放慢脚步。她看到我,就笑,然后定定地看着我脚上的鞋。我会意,坐在她的椅子上。她笑着说,早啊!我说,你比我还早呢!她就笑着说,老辈人说的——人勤春来早! ⑤然后,她埋下头来认真擦鞋,再无言语。她先用鞋刷轻轻地刷去尘土,不急于上鞋油,而是用小喷壶对准皮鞋面喷潮,再用另一鞋刷蘸点鞋油,在潮的地方打着圈把鞋油涂均匀,然后从鞋尖部位开始擦,一点一点地往后。擦完一只再擦另外一只。两只鞋擦完后,她又重新擦一遍,和上次打圈擦不一样,这次是直线来回擦。最后换软棉布擦,棉布缠在右手上,四指并拢用力向外撑,飞速地来回…… ⑥她擦的鞋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尤其,她把鞋带也都解下来,揉在手心,用洗衣液浸了,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她手执鞋带一端,抻开,在空中甩得啪啪作响。只几下,鞋带就甩干了,洁净似新。 ⑦接下来,她帮我系鞋带,执带似丝,穿孔如飞,左手内扣,右手外扣,绕一圈,左手抓右绳,右手抓左绳,绞花一般,最后,用力一扯,成了:好一个大方美观的蝴蝶结! ⑧看,很好,美丽在我的鞋上,幸福在她的脸上。 ⑨这时,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晨曦中的她,朴素得体,健壮生动,让人感觉到一份真实的美丽。 ⑩后来,听她聊起她的家乡、孩子和她的工作。她说在这儿擦鞋已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擦鞋挣钱、养家糊口,供儿子上完了大学,直到参加工作成家立业。儿子现在在广州创业办了个小厂,红火着呢…… ⑪我说,擦了这么多年鞋,你现在也该回去享享清福了。她说,儿子好几次都要她去带孙子,说一家人在一起比啥都好。我说,那当然,去吧。她却没有接话,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是劳碌命,动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是歇不下来……” ⑫她没有说下去,我也没有再劝下去。她低下头,一丝不苟,双手在我的鞋面上飞舞着。 ⑬我每回见她捧着鞋的样子,就像捧着一个宝贝似的,全神贯注。有一天,我听得真切,她竟自言自语地说:“鞋啊,不是你穿着它走,是它带着你往前走呢!” ⑭那年夏天,在老街的街口,我没见着她。我四下里张望,还是不见她的影子。那个早晨,无风,闷热,让人有些焦躁不安。接下来几天,仍然不见她出现,没有她的老街街口,仿佛少了一道风景。 ⑮我听说这个擦鞋的女人终是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到儿子工作的城市带宝贝孙子去了。起先两三年,她整日忙忙碌碌,在儿子宽敞明亮的家里带小孩、做家务。每到节假日,一家人逛商场、游公园、下馆子,她却免不了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过往行人的脚上看。后来孙子进了幼儿园,她闲着无事,竟背着椅子,操着家什上了街,在一条大街的街口摆起了擦鞋的摊子。不巧却被城管逮个正着,让儿子去领人。堂堂公司总经理的儿子颇感蒙羞,破天荒在老娘面前发了大火。 ⑯再后来,她又回到了老街,还是风霜雨雪里立在老街的街口,一脸笑,勤快,整洁,生动,阳光。 ⑰远远地见着我,她似见了亲人一般,说,好久好久了,人也蔫了,手也生了……她注视着我脚上的鞋,我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地也瞧了瞧自己邋遢的鞋,说,早该擦擦了! ⑱她把我的鞋捧在手上,又一丝不苟地擦起鞋来。擦好了,抬起了头,兴奋地对我说:“鞋不擦不亮,人不勤不精神!” ⑲我频频点头称是。望着晨曦中的小县城,有几分美好、清丽和诗意……放眼打量,自己好久没有注视这近处的风景了。 1.请依据文章内容,从擦鞋女人的角度填写下表。
2.结合语境,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画线句子。 她抬起头来,再用手抹抹我的鞋面,无一丝灰尘,又轻轻地向鞋面上吹一下,再抹一下,舒口气,她轻轻地抚一下自己额头上的秀发,站了起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擦鞋女人的话语质朴而亲切,平凡的语言拉近了与顾客的关系,蕴含着朴素而丰富的人生道理。擦鞋女人虽然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但也是个乐观善良,热爱生活,敬畏工作,富有人生智慧的人。 B.文章前三段说她不像一般擦鞋的人,是因为身旁的藤椅总是干干净净。 C.文中并没有出现擦鞋女人的名字,而是用“她”指称,这非但没有影响人物形象的真实丰满,还使这一形象具有了群体代表性。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全面真实细致地展现了擦鞋女人的日常生活,使读者感觉亲切可信。 E.“那个早晨,无风,闷热,令人有些焦躁不安”一句,既写了当时的天气状况,更写出了“我”没见到擦鞋人的失落、沮丧的心情。 4.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⑮段在文中的作用。2019年10月,对于全国人大“关于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立法”的建议,教育部进行答复:强化劳动教育。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请你谈谈劳动的价值或意义。 (链接材料) 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这可以说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毛泽东与毛岸英的谈话 近日,天津大学留园餐厅窗口一名东北小姐姐火了!因为在售菜窗口前,贴着几张霸气的告示:凡年满13周岁在校学生,谁再叫我阿姨,立马拖出去大刑伺候。这位90后的“网红”食堂姐的“威胁”,无非是一种更易于拉近与大学生们之间距离的玩笑话。面对这份平凡而又辛苦的工作,她以自己的风趣幽默,满溢着乐观。通过贴出“霸气告示”吸引睽睽众目,营造开心互动的生活乐趣,这何尝不也需要一种“不以己悲”的职业自豪?称之是一种爱岗勇气,恐也并不为过。 ——《宁波晚报》
|
14. 难度:中等 | |
学习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听到这样两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心中有梦想,学习才有力量!”“梦想能当饭吃吗?学习就是为了找到饭碗,这个很实在!” 你赞成其中哪一种观点?请具体展开论述。 要求:①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理由充分,有说服力。②150-200字。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眼见初三期末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同学们都进入紧张的复习中。学习上有一些吃力的王晓也较之前更努力,他的好朋友李阳见了,对王晓说:“都这个时候了,学了也没用,复习了也不一定考得好,别白费力气了,随便考一下算了!”王晓听了不以为然。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或思考?请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要套作,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