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拙劣(zhuō) 瞭望 怒不可遏(è) 迫不急待 B.推搡(sǎng) 狡辩 纷至沓来(tà) 轻歌曼舞 C.寒噤(jìn) 缅怀 戛然而止(gá) 行将就木 D.襁褓(qiáng) 懈怠 接踵而至(zhǒng) 不修边幅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潮涨了会退,月满了会亏。沧海桑田,白云苍狗,不能期望任何一个特定事物能永恒存在。 B.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中寻章摘句,潜心研究几年终于写出了《唐诗杂论》。 C.受奔驰女车主事件影响,外资企业业绩下滑,汽车制造企业更是首当其冲,影响巨大。 D.蒙古族人民一向热烈奔放,他们在竞技场上有着气冲斗牛的表现。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要想防止水土流失,关键在于植树造林工作是否到位。 B.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D.朱校长那清晰的思路、超快的语速、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我。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 ②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④而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 ⑤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 ⑥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 A.①⑤③②⑥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⑥④ D.②⑥⑤③①④
|
5. 难度:简单 | |
给空缺处选填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啊!皎洁的明月,暗绿的森林, ,夜色中显出几轮较白的圆纹是月见草的花朵……自然之美多么丰富呵! A.耳边吹过牧民豪放的歌声 B.星星闪着他们晶莹的眼睛 C.像涌动着绿色波涛的海洋 D.牧民豪放的歌声在耳边吹过
|
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檄风伯① [宋]杨万里 峭壁呀呀虎擘②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溯流更着打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③。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④否?岸柳掉头获摇手! (注释)①檄(xí):此处指用诗文与风伯交涉。风伯,神话中的风神。②擘(bò):分开,这里指张开。③牛斗:原指牛宿、斗宿,此处指天河,比喻行船之难。④霁(jì)威:息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狂风吹来,峭壁好似猛虎张开血盆大口发出呀呀巨响,险恶的滩头发出雷鸣般吼声的情景。 B.颔联写本来就是逆流而上行船,如今偏偏遇上打头风,前行有如撑铁船上天河一样困难。 C.颈联写风实在是太大了,诗人干脆直接与风神交涉,而且劝风神来喝酒。 D.尾联自问自答,直接回答了与风伯的交涉结果。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主要运用了夸张、比喻手法,将原本无形无质的风刻画得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B.颔联运用奇妙的想象和比喻,写逆风行船之难,行船之险。 C.诗的前四句先从侧面,然后从正面极度渲染了风的猛烈、险恶,为下文诗人“通牒”风伯蓄了势。 D.本诗语言活泼诙谐,奇趣横生,生动地表达了诗人视险若夷、从容镇定的乐观态度。
|
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①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大夫置之馆,问曰:“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②。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③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闻晋约诸侯图楚,为坛而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王尚得奠枕④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⑤!”王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莫若割地与之平⑥耳。”王怒,囚之三年,劓⑦而纵之。 (有删改) (注释)①絷(zhí):拘捕。②上卿瑕:一个名叫瑕的高级官员。③趣:同“促”,催促。④奠枕:安枕。⑤有如日:古代发誓用语。⑥平:讲和。⑦劓(yì):割鼻。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夫/置之馆 B.瑕/恐获罪于王 C.楚国东/有吴越 D.已而/晋候帅诸候之师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客(________) (2)瞑(________) (3)居(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 (2)晋师锐甚,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4.尊卢沙的“善夸谈”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8. 难度:简单 |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4)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 (6)__________,白露为霜。 (7)得道者多助,_________。 (8)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①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展露才华的机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②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略有痛感而已。 ③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④“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⑤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⑥“……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⑦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⑧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他很可能成为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应求。 ⑨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⑩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11)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12)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 (13)去年秋天,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1.本文围绕“朗读与呐喊”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2.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呱! 3.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做简洁分析。 4.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5.作者在文末说:“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人何时开始用筷子 徐 风 ①中国人使用的筷子,在人类文明史上是一桩值得骄傲和推崇的科学发明。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物美价廉。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李政道论证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种族时说:“中国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发明了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手指能做的事,它都能做,且不怕高温,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 ②究竟是谁发明了筷子?我们早已无从考证。《礼记》郑玄注云:“以土涂生物,炮而食之。”说的是先民把谷子用树叶包好,糊上泥再放入火中烤熟。更简单的方法是把谷粒放进火灰中,不时地用树枝拨动,让谷物得到均匀的受热后再食用,也许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一根树枝逐渐变成了两根,树枝又被竹木代替,最原始的筷子就出现了。 ③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是最早使用象牙箸的君王。司马迁在《史记•宗微子世家》亦云:“纣为象箸,箕子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这虽是对纣王生活奢侈而引起朝臣恐惧的陈述,却为我们追溯箸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文字史料。 ④在商周及其以后的春秋战国时代,用筷子的则是贵族,用筷子吃饭在当时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之后才慢慢向民间推广普及。 ⑤有专家认为,筷子的发明与面条有关。2005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实物——距今40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⑥考古学家发现的这些古老面条保存完好,长而细,呈黄色,盛在一个倒扣的密封的碗中。科学家确定这种面条是用小米和高梁两种谷物制成的,小米是中国的本土谷物,在7000年前便被广泛种植。而现代北美和欧洲的面条则通常是用小麦面粉制作。 ⑦这个发现将面条的发明权交到了中国人的手上,从制作水平来看,面条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食品。但使用匙匕吃面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早已放弃了手抓习惯的先民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用骨箸食用面条。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 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古人同时使用匕和箸进餐,但箸的地位渐渐取代匕,却是在汉代开始的。而以汤饼为前身的面条,也是在汉代开始普遍流行的,到了宋代,面条已经发展出炒鸡面、笋辣面、卷鱼面等不同品种。或许,正是面条走入寻常百姓家,才让筷子成为人们的主要进食工具。 ⑨筷子曾经传播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形成东亚地区使用筷子进餐的传统。这些国家使用筷子的习惯延续至今。 ⑩然而,东亚地区之外的外国人见到筷子的第一感觉多半是新奇并且惊讶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来到中国,他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记录了中国人使用筷子吃饭的习俗:“他们吃东西不用刀、叉或匙,而是用很光滑的筷子,长约一个半手掌,他们用它很容易把任何种类的食物放入口内,而不必借助于手指。食物在送到桌上时已切成小块,那些是用筷子很容易夹开的。” (11)到了全球化的今天,使用筷子吃饭已经不再是中国人或者东亚人的专利,美国每年都会从中国进口数千万双竹筷子,法国甚至还设立了“金筷奖”来表彰中餐及亚洲风味餐厅的出色经营者。如今,有3000年历史之久的筷子传递着东方特有的饮食文化,正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发挥着它的作用。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1期,有删改)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介绍?请简要概括。 2.指出文章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为什么说“2005年,青海喇家遗址发现了距今4000年的面条,或许让筷子的出现变得顺理成章?”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面条的出现,或许是筷子出现的最大原因。
|
11. 难度:简单 | |
201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媒体与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请你参考下列几则材料,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看法。 要求: (1)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2)150字左右。 材料一: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罗瑞明在文章中写道:婴儿时双手抱在怀里;上学时牵着小手送往接来;做错事时拉着你的手给你讲道理……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爸妈的手拉扯大。开展“你有多久没有牵妈妈的手”的活动,旨在“常回家看看” 尽孝道,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而更重要的是要牢记和传承良好的家风。 材料二:春节期间,众多网络新媒体共同发起“牵妈妈的手”大型网络活动,呼吁春节回家的广大网友,牵起妈妈的手,与父母合张影,多说说心里话。“牵妈妈的手”活动吸引了众多网友热情参与。仪征南师大二附初中学生也不例外,开学伊始,很多同学晒出了和自己母亲的合影,分享和妈妈在一起的美好瞬间,并认真附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 材料三:为营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展示家庭生活中的温馨和谐,先锋街道建新村妇联在春节期间围绕“你有多久没有牵妈妈的手”开展主题活动,积极发动村民“牵起妈妈的手”,表达感恩之心。此次活动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大家纷纷在妇联工作群内晒出“牵妈妈的手”系列照片。麻元组村民周彭妙利用休息时间经常回家看望妈妈,陪伴妈妈一起做饭聊天,为妈妈修剪指甲,整理衣服,做家务,天气晴好的时候,一起外出旅游散步。
|
12. 难度:简单 | |
写作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请以“那一天,与你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