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夹袄(jiá) 烟囱(tǒng) 驾驭(yù) 熏陶(táo) B.顷刻(qǐng) 拘泥(nì) 劫难(jié) 瘦削(xiāo) C.犀利(xī) 幌子(huǎng) 侦缉(jī) 蓦然(mò) D.侍候(cì) 哄笑(hōng) 笔砚(yàn) 附和(hè)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簇新 惦记 喷薄 轻而一举 B.眷属 荤菜 惋惜 吹毛求疵 C.门槛 坎肩 惆怅 雕粱画栋 D.劝戒 锲合 寂寥 蹑手蹑脚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见过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他妙手回春,医好了许多病人,被人们称赞为在世华佗。 B.这家店的厨子做的菜味同嚼蜡,同行的人没有一个喜欢。 C.阅读不是看热闹,在阅读中要做好笔记,寻章摘句,多多积累。 D.纪录片《寻味顺德》以富有美感的语言,把顺德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也向中国发出了一张“顺德美食名片”。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B.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请分析材料中“付出”、“享用”、“分享”的含义,确定文章的立意。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海燕》—《高尔基文集》— 高尔基—苏联作家—散文诗 B.《孔乙己》—《呐喊》—鲁迅—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小说 C.《唐雎不辱使命》—《左传》—刘向整理—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传文 D.《屈原》—《郭沫若全集》—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剧
|
6.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 (1)他是南昌太守,一心记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刚上任,便了解此地“出产”,衙门里就满是“戥子声,算盘声,板子声”。“他”是_______________ 。 A.汤奉 B.王惠 C.荀玫 D.周进 (2)《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_______、____和____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3)简·爱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后,担任阿黛尔的____,后来与阿黛尔的监护人____结婚了。
|
7. 难度:中等 | |
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文天样《过零丁洋》)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7)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②在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③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3)为激发同学们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激情,九年级开展了以“悦读生活·绽放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补全活动宣传语的空缺部分,使之构成排比。 生活亦是一本无字之书,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我们会在一草一木间读出生命的真谛,也能在鸟鸣花香中读出生活的美好。读沙漠,我们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我们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古诗词阅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你说说其中的妙处。 2.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写边地军中送别的诗,此诗题为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B.在诗人心目中,边地苦寒,这种苦痛是很难让人忍受的。 C.主人客人离别虽依依难舍,但不觉其缠绵。 D.这首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色彩鲜明,风格别致。
|
10. 难度:中等 | |
文言文阅读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4)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以奉先帝之遗愿 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翻译下面句子。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兵北伐的三个理由。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⑪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2.请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3.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 5.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
12. 难度:困难 | |
作文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捕捉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整洁、美观;④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