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母每每到我床边掩了褥被,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咬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还有一次,忙碌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刚想入睡,耳边传来了一息低低的叩门声,我一度怀疑这是幻觉,但那声细若蚊蝇的声音再次响起,“睡了吗?”于是我起身下床。想想是怕惊扰我,才这样小心翼翼吧。 ⑨其实,生活中的许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了。那一声清响,传递了一份心灵的默契,就像一首婉约的小夜曲,涓涓细流般流淌进人的心田。而这份默契与婉约,竟在不经意中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⑩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1.对文章中心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像品一口茶的余香。 B.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 C.人与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不经意的轻轻的掩门、叩门之间。 D.一声轻轻扣门的清响震撼了彼此的心灵。 2.理解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蹑手蹑脚”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年仅八九岁,个子还小,自然脚步也就很轻了。 B.“蹑手蹑脚”一词形容“我”怕惊扰午睡的父亲, C.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爱。 D.也表现父亲对我做人方面的影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每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的顺序来写的。 B.第⑤段与第⑥、⑦段的结构关系是总分关式。 C.第⑧段所举的事例是大学里的经历,此段应该删去,文章结构更简洁。 D.第⑩段的作用是内容上表达出作者成年后真正感受到了父亲做人方面带给自己的影响,结构上与文章开头照应,升华文章中心。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②,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④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⑤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王:指孙权。②伏羲、文王、周公:伏羲、文王,古代有名的贤德君王。周公,西周辅佐周王的贤臣。③世祚:指国运。④日月广明:指天地宇宙。⑤政:只,仅仅。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当世无双 B.莫不穷精极妙 悲守穷庐 C.但当涉猎 但微颔之 D.众人皆问之 以我酌油知之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中的“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等儒家经典的书。 B.(乙)文画波浪线断句划分为: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惊起/ C.(甲)文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乙)文的“常”是古今异义词,文中的意思是“有一次”。与(甲)中的“孤常读书”的“常”意思相同。 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的“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乙)文主要通过举吕蒙“博览群籍”和“梦中诵书”来表现吕蒙的好学。 C.(甲)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4.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愿为市鞍马,____________________。(乐府诗《木兰诗》) (2)日月之行,__________________。(曹操《沧海》) (3)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4)枯藤老树昏鸦, 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5)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6)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7)《木兰诗》中衬托木兰在出征至黄河边时思念父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油翁》中的卖油翁对自己“酌油”技法自我评价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小题。 爷爷的黄豆 王琼华 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 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 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 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 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 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 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 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 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 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 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 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 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 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 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 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 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 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 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 (根据王琼华《最后一碗黄豆》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 B. 小说中的“父亲”赌钱输掉染坊,“爷爷”搬家那一天“没有嚼他的黄豆”,表现了“爷爷”对生活彻底绝望的心情。 C. 小说中的“我”明明知道金珠子在哪里,但他坚决不取用,这与“父亲”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 2.小说中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 3.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 4.小说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爷爷给了,我的财富”具体指的是什么?请写两条你读这篇小说所收获的人生感悟。
|
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作答。 在这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混含着由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街上仿佛已没了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而没有一点凉气,白花花的令人害怕。他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极慢的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昧儿。走了会儿,脚心和鞋袜粘在一块,好像踩着块湿泥,非常的难过。本来不想再喝水,可是见了井不由的又过去灌了一气,不为解渴,似乎专为享受井水那点凉气,由口腔到胃中,忽然凉了一下,身上的毛孔猛的一收缩,打个冷战,非常舒服。喝完,他连连的打嗝,水要往上漾! (1)这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的文段节选。 (2)节选的精彩文段主要是写_______在烈日下辛苦地____________的情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加点字音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g) 挚友(zhì) 鞠躬尽瘁(cuì) B.殷红(yǐn) 驻立(zhù) 锲而不舍(qiè) C.秩序(chì) 叫对(jiào) 深恶痛绝(wù) D.疙瘩(gē) 抹杀(mǒ) 截然不同(jié)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课堂上,小明总是对着窗外发呆,他那得迷茫的眼神显得不可捉摸。 B.相同的爱好,使他们两人常常不以为然;一见面,两人都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愉快。 C.在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自身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D.任何困难和问题在努力和坚持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D.一堂堂看似普通的体育课,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体育价值观,更直接地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
|
10. 难度:简单 |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②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③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④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⑤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①④⑤ C.⑤③②④① D.③⑤②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获“马哈蒂尔科学奖”的袁隆平、获“中国奥林匹克金质奖章”的姚明等。 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以“学习名人精神,引领人生航向”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两个活动项目:________________ (2)从本单元的名人“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孙权、吕蒙”中任选一位,以“我想对_______说”的句式,抒写出你对他的崇敬之情。 我想对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在(1)题里提出的活动项目,选出其中一个项目,说说完成项目设计的步骤(至少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根据要求作文。 回望过去,我们身边的父母师长、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学同乡……他们也曾以各种特有的方式陪伴过我们成长,给予过我们温暖,给予过我们力量,让我们感动。 请以“别样的________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注意选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来写,要写出人物的精神;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