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校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开展了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是学生们整理的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西夏的法律对植树和保护树木的问题规定很详细。《天盛律令》第十五章《地水杂罪门》规定大 ① 是在指定渠段应种植柳、杨、榆等树种,除按照时节剪枝条及伐而另植以外,不许任何人砍伐。 有人认为,成吉思汗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甲)金玉珠宝,(乙)一部法典——《成吉思汗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包含宪法意义的成文法典,颁布于1206年。可以说,《成吉思汗法典》是最具环保精神的一部法典。比如以下诸条文:“第五十六条保护草原。草绿后挖坑导 ② 草原被损坏的,对全家处死刑。第五十七条保护马匹。春天的时候,战争一停止就将战马放到好的草场上,不得骑乘,不得使马乱跑。第五十八条保护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溺于水中。” 在唐代,城市已极具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极为可观。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唐代对于随便倾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处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骑乘 惩罚 B.溺水 拘泥 C.倾倒 顷刻 D.处罚 处理 2.根据语义,应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正确字形是 A.致 致 B.至 致 C.致 至 D.至 至 3.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冒号 冒号 B.分号 冒号 C.冒号 分号 D.分号 分号 4.依据语境,在文段(甲)(乙)两处填写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 还是 B.不是 而是 C.既是 又是 D.是 还是 5.下面是同学们读完材料后写出的心得体会,其中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当读到“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的诗句,我都会对诗中描绘的美景心生向往。 B.每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典都仿佛向我们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代人们的环保理念。 C.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D.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行动,也同样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古代有关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定,对于我们当今环保工作的开展,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书法作品,请欣赏以下三幅书法作品,完成各题。 这幅书法作品是宋代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它自取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段关于沧浪亭的介绍。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① ,景象万千。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② 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沧浪亭石柱上石刻对联。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远山近水皆有情。对联内容是对园中美景最好的总结,也和园中美景相映成趣。 (1)依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浮光掠影 ②山石 B.①波光倒影 ②绿树 C.①浮光掠影 ②绿树 D.①波光倒影 ②山石 (2)你喜欢上面三幅书法作品中的哪一幅,请结合沧浪亭的环境特点和书体特点来阐释理由。
|
3. 难度:中等 | |
(1)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①_____代的范仲淹,诗句开头一个②______字写出了延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秋季风光,同时也为整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设下伏笔。 2.在众多诗人笔下,白发不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渔家傲·秋思》中的画线句,分析两位诗人借助“白发”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死亦我所恶 十恶不赦 B.乞人不屑 不屑置辩 C.所识穷乏者 穷冬大风 D.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析】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析】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二十年夏①,日侵朝,绝海道。世昌乘致远②,最猛鸷③,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④,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清史稿·邓世昌列传》 注:①二十年夏: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②致远:致远号巡洋舰。③鸷:凶猛。④罄:用尽。
|
6.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好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能映射人间的丑陋或纯洁 ”。请结合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100字)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为应对 。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低碳减排措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去年全国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约4%,超过年度预期目标0.1个百分点,较2005年累计降低45.8%。赵英民称,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并提前实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材料二) 你听说过沙漠中的长城吗?在非洲,有11个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正联手建立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色长城”,以减缓撒哈拉沙漠对各国土地的覆盖进程。这条总长度为7500千米、宽15千米的树墙,西起塞内加尔,东至吉布提,中间将穿越毛里塔尼亚等9个国家。从2012年开始,一群来自中国的“沙漠园艺师”来到这里,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治沙经验带到非洲,从而构建适宜于非洲“绿色长城”的技术应用模式。 那时,正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读博士的周娜来到了毛里塔尼亚,参建非洲首条“绿色长城”。虽然,一路走来,困难重重,但周娜都想方设法努力克服,并且她觉得这一切无论多苦都值。未来,她和同事们还将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型荒漠化示范中心,帮助改善环境,为当地人民造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涂瑞和在2019年11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以切实的行动支持区域和全球环境保护,已经从过去的 ① 。中国正在为全球治沙工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材料三) ②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1/3的风力发电、全球十大风力涡轮机制造商中的4家、全球十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中的6家,以及全球1/4的太阳能发电能力。如国际能源署所指出的,中国的清洁能源规划和投资,是目前推动低碳能源技术发展势头的关键。 1.阅读(材料一)的图文,在横线处补全语句。 2.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二)(材料三)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参与者、贡献者,逐渐转变为引领者。 ②中国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收入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B.①参与者、引领者,逐渐转变为贡献者。 ②中国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收入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C.①参与者、引领者,逐渐转变为贡献者。 ②中国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D.①参与者、贡献者,逐渐转变为引领者。 ②中国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已超过了美国和欧盟的总和。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析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现代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2019年的金秋,我随《香港商报》组织的作家采风团来到兰州,当飞机在空中缓缓飞翔,开始降落时,我不由得大吃一惊,碧蓝的天空下面,一座五彩斑斓的城市,中间分明有一条大河穿越。这不是一般的河流,而是大名鼎鼎,金光闪闪的黄河!从高空俯视,黄河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柔软的波浪在车水马龙,在广厦万间的城市中间自由地流淌。大诗人李白曾挥笔:“黄河之水天上来……”我想,他应该这样写下句:流过兰州宽阔的胸怀!…… ②特别是当我攀登到我下榻的白云宾馆,真就弄不清我是走进梦境还是仙境。因为夜色刚刚降临,宾馆窗外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地闪烁着,黄河两岸所有的楼厦墙面犹如巨大的电视屏幕,都在放射着赤橙黄绿的耀眼画面。猛然间我发现,就在这迷幻般的光彩中,黄河竟然贴着宾馆的楼根浩荡前行!我像个孩子,在心里不断地惊呼,这是黄河吗?这真就是黄河吗?这真真就是我在书本上,在梦境中,在世界江河的排行榜上看到的黄河吗?…… ③我在窗前足足站立了半个小时,欣赏着现代与历史交辉的壮丽场景,因为我感到宾馆的大玻璃窗,也是个巨大的电视屏幕。我用手机拍摄窗外的视频,发给家乡的朋友们。他们惊呼,问我这是欧洲还是美洲,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我立即斩钉截铁地回复——这是中国的兰州。 ④然而,朋友们百分之百地不相信,这怎么会是兰州?怎么会是那个荒凉的西部城市!……但仅仅是在几个小时前,在我从家乡大连机场登机时,我也与我的朋友们有一样的想法,认定兰州是荒凉的西部城市,再美能美到哪里去呢!肯定是风沙滚滚,肯定是严冬酷夏,肯定是令人呼吸困难的高原…… ⑤我突然为兰州感到委屈,同时为兰州感到骄傲。 ⑥第二天一早,我在黎明中就走出宾馆房间,站在观景台似的宾馆门前,呼吸着清爽的空气,因为此时沿海城市的大连还在混沌的热气中蒸腾,而这里却是避暑胜地。昨晚电光闪射的斑斓场景悄然而逝,城市建筑从五彩的光色中显露出真正的面容,国画一样的山水楼阁渐渐凸现出立体的美感,突然,一轮红日从东方——从黄河滔滔向前的尽头冉冉升起,像一个硕大的蛋黄,那样亲切,那样温柔,世界变得清晰了。陡然,这个亲切的“大蛋黄”爆发出火热的激情,骤然射出万道金光,国画般淡青色的城市也瞬间亮出坚实并优美的形象,她怀抱里的黄河此时似乎是激动了,千千万万涌动的波浪,犹如千千万万金色的小手,充满滔滔不绝的情感,一齐朝红日升腾的方向挥舞,俨然拥抱升腾的太阳。 ⑦我真切地感到,黄河的水波是那样金灿灿的黄,兰州的天空是那样明朗朗的蓝。是黄河的金黄显示出兰州的湛蓝,还是兰州的湛蓝衬托出黄河的金黄?黄河啊黄河,你使兰州更加靓丽,兰州啊兰州,你使黄河更加壮美。猛然间,电击般的灵感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句话: ,这就是我要写的文章题名。 ⑧兰州是我国有名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兰化”就座落在这里,工业污染是全世界城市都很难解决的难题,兰州怎么会如此“春光明媚”呢?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为了这一片片绿色的城市屏障,兰州人付出了数十年的艰难辛苦,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因为我乘飞机从大连飞向兰州时,途经黄土高原的上空,就已经感到大自然的严酷。可过了黄土高原再往西,更是一片接着一片光秃秃的山梁沟壑。只是接近兰州,才突然看到绿宝石般的世界。以为这是大自然对兰州的赏赐,其实是兰州人的奋斗成果。问题是在沿海城市的山区里,栽活一棵树都相当艰难,而在兰州火烧般干渴的荒山上栽树,谈何容易!英雄的兰州人却为此而奋勇拼搏。他们在干硬的荒山上挖出成千上万个深坑,趁黄河封冻时,凿出一块块冰团,车拉人抬肩扛,将成千上万个冰块送上百米高山,埋入土坑里。第二年春天到来,这些凝固的黄河冰块融化,滋润着成千上万亩干渴的荒山,然后,嫩绿的小树苗在黄河滋润的荒山上茁壮成长,一年一年拔高,终于成林。正因为树林面积扩大,这些年兰州的雨水也就多起来。 ⑨令作家们十分敬佩的是,在流经兰州的150多公里长的黄河两岸,特别是在市区沿岸,兰州人已经建起将近200万平方米绿地;12万多平方米绿化带犹如长城一样耸立在黄河沿岸,16000多株行道树整齐排列;11个公园,14组雕塑群美化着这座大河流经的城市。但兰州人并不满足,他们成立的“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正继续全力奋战,美化了再美化,实施夜景亮化工程,更上一层楼地提升兰州城市品位。 ⑩短短的一周,我们采风团在兰州不但是走马观花,简直就是“跑”马观花。但就是“飞”马观花,也只是看到兰州风光的一角。所以,当我采风结束后,兰州的每一处绿化、每一种景观都让我流连忘返,仿佛我不是要返回故乡,而是正恋恋不舍地与故乡离别。为此,当我回到大连,下飞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转身再度登上飞机,飞回可亲可爱的兰州!…… 作者:邓刚 (有删改) 1.梳理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2.结合第⑦段及整篇文章内容,在第⑦段横线处给文章补充一个恰当的题目。 3.文中两段画线句分别是对兰州夜景和晨景的描写,二者在内容、情感、语言、手法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点。请你任选一点,结合这两处,作简要分析。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红日初升,光芒万丈;月涌大江,悠远静谧;夏之原野,苍翠欲滴;雪后山川,纯洁无瑕。自然如同多彩的万花筒,时刻展示着美丽,也提醒人们用心去感受、用情去呵护。 ②“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致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为子孙后代留下碧水蓝天的美丽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的致辞,洋溢着热爱自然的情怀,传递着绿色发展的理念,让世人深刻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天地间,我们应当珍视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土壤,善待草木山川、鸟兽虫鱼,与自然和谐共处。 ③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是保护和发展人类自身。我国是农业文明古国,早在《吕氏春秋·审时》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意思是说,庄稼,种它的是人,生它的是地,养它的是天。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了顺天时,因地利的重要性。人类衣食来源皆赖自然所赐,人类的启智与发展也离不开自然。近代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开启了系统记录生物多样性、探求自然秩序的进程,博物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学科相继确立,人类也得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孟德尔从豌豆杂交中读出了遗传的奥秘,袁隆平从野生稻中研发出超级水稻,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这里面闪耀着人类的智慧,但自然乃是一切发现的前提。人,永远无法脱离自然而独立存在。 ④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能安放绵延不断的乡愁。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不仅慷慨地供给着物质,也给人以精神慰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大自然的春花秋月、高山峡谷、流水潺潺、大海浩荡,不知给了孤独的灵魂多少抚慰。那些流传至今的文学经典,满是美好的草木情缘。如果没有深秋芦苇随风摇曳,又怎么能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果没有夜下江河浩荡开阔,又怎么能存“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如果没有高山峻岭巍峨矗立,又怎么能有“ , ”。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天不再蓝,水不再绿,人类那些细腻的情感记忆,又该如何寄托?无论工业文明如何发达,即便“异乡的机器模糊了家乡的虫鸣”,人们的田园情结也从未消失。因为,人们渴望诗意地栖居,“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幸福的了”。 ⑤用心呵护自然之美,就当在汲取教训中行进。“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的演进,人们从遭遇的环境灾难出发,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伦敦烟雾事件使得数千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危害延续数十年,日本的水俣病成为惨痛记忆……20世纪的一次次生态危机,促使人类集体反思,促进了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向。今天,我们这颗星球依然遭受着各类环境污染,仍有约百万种物种濒临灭绝,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自然的美,我们要用心呵护;自然的痛,我也要用心们体察。 ⑥用心呵护自然之美,才会创造无限奇迹。 。 ⑦哲人有言:“自然总是美的。”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形成深刻的人文情怀,我们就能促使更多人葆有热爱自然、呵护自然的心灵,享有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你所爱的自然,必将因你的呵护而更加美好。 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作者从自然美景和习近平主席的致辞写起,引出关于呵护自然的论述。 B.第③段作者引用《吕氏春秋·审时》的话,论证了人类的启智与发展也离不开自然。 C.第④段作者从反面假设分析失去自然之美的难以想象,从而再次强调要用心呵护自然。 D.在文章结尾,作者再次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树立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 2.依据语境,在文章第④段填上恰当的诗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允许有不会拼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3.请以现代文阅读(二)中第⑧段到第⑨段内容为材料,组织语言,给本篇文章第⑥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使行文完整流畅。(不超过60个字)
|
10. 难度:中等 | |
题目一:绽一张笑脸可以营造和谐社会;守一份坚持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承一种民俗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请你以“小举动巨能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1)字数在600-800之间。(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11. 难度:困难 | |
题目二:2030年,你作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特聘专家去非洲参与“绿色长城”的建设。此时“绿色长城”防风固沙效果显著,但也面临重重困难……请以“沙漠园艺师的非洲之旅”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1)字数在600-800之间。(2)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