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匡吉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方面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②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 ③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因“爱”或“恶”,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④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⑤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憎而不知其美”,以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 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如。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并且,这样的“爱”“恶”如果通过一个人迁移到与其相关的人身上,欣赏一个人就对被他推荐或与他亲近的人也特别好,反感一个人就连跟他同地域、同单位的人也一并打压……这样“推爱”“导恶”,不仅导致用人不公,而且污染整个社会生态环境。 ⑦其实,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努力规避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必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收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5日04版) 1.下列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B.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C.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D.识人待人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分析一正一反两个心理学效应是为了更好的提出中心论点。 B.选文通过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等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是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的破坏,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总(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⑤段画线句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与人相处带着“憎屋及乌”的偏见便会自陷孤立,体验不到人生的温暖幸福。 B.选文第②段讲的姜太公“把殷商臣民斩尽杀绝”的建议,是为了更有力地证明“恶魔效应”的危害。 C.事例“明朝有个吏部尚书叫王翱,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京城周边一个地方官吏,女婿请求王翱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王翱拒绝了。”可以证明“用人要防止‘爱屋及乌’”这论点。 D.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全部规避主观因素的影响。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荒茫大漠的孤烟、恢弘黄河的落日;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悠闲;国破山河中的心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法则呈献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和客观实际紧密相连,才能够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目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识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荒茫大漠的孤烟”是指唐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大漠孤烟直。”描写的景象。 B.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是指古诗词曲等古代的文章,材料一中举的例子就是经典的诗句 C.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法则呈献给世人,所以只要我们活学活用,就能解决现实问题。 D.“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李白在朝为官得意之时写下的豪迈诗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五千年”。 B.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假设复句,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假设情况的结果。 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生动,增强说服力。 D.材料三运用“假借”、“充斥”、“荒腔走板”等充满贬义的词,既说明内容清楚,又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
3. 难度:中等 | |
文学作品阅读。 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 我在一所环境很好的学校教书,这里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每年都有很多有财力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自然,对于贫困的孩子而言,这是一道高贵的门槛。可是,天下父母为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我们的学校里也有些借款读书的孩子,这种环境下,父母和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天下班后,我发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影,在路边忙碌着。他是一个五十上下的瘦弱的中年人,正准备收摊。那是一块一丈见方的塑料油纸,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棉拖鞋。他娴熟地收起几双鞋往旁边的蛇皮袋里塞着,浑然没有发现已快走近他身边的我。当我无意间发现了他头上几缕被风弄乱的银丝时,我又一次确定了自己的感觉:我曾见过他!猛然间,他抬起头,正问我是否要买鞋时,又迅速地低下头,似乎在逃避什么,我满心狐疑地走开了。 第二天,我为孩子们读了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文章写了一个孤苦的盲人为了生活,在学校门口摆摊为生,他的生意自然很清淡,可他心里高兴,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因为他心里也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盲姑娘,之后,他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慢慢地,孩子长大了,念小学了。盲人仍然在学校门口摆摊,孩子在里面上课,他就在学校外面等候孩子,然后与孩子一起放学上学。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次过马路时,他都牵着孩子的手侧着耳朵说:“等等宝宝,让我听听,有没有车!”开始孩子还有些胆怯,后来,孩子越长越高,可以牵着爸爸的手过马路了,盲人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孩子,只是现在过马路时,他因为有儿子的牵引,脚步变得轻盈了,脸上还带着微笑。 文章读完之后很久,学生们都没有回过神来。我让他们发表读后感,有的孩子说,盲人也有爱!有的说,盲人的爱更伟大!还有的孩子说,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突然,我发现了一双与卖鞋人神似的眼睛,他的眼中饱含了泪水,激动地看着我。我突然想起来,那名瘦弱的男子原来参加过我们的家长会,我的心里顿时有了数。 课后,我把男孩叫到了办公室,微笑着对他说:“知道吗?你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爸爸!”这一次,男孩又哭了,很伤心,也很快乐。 放学了,当我又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时,远远地,我便看见男孩正在帮爸爸收拾摊子上的鞋,还很开心地跟爸爸聊着什么。看得出,卖鞋的父亲今天也很快乐。 我突然想起了多年之前的我和父亲,那时,父亲为了给学习紧张的我补身体,吃了两个多月的咸菜,省下的钱买了香蕉、火腿和核桃送到学校。他为了顾及我的面子,站在教室后面的窗子边看了很久都没有惊动我,后来,东西还是托食堂做饭的奶奶给我的,当奶奶告诉我爸爸来看过我时,我心中的感觉难以言喻…… 整个晚上,我辗转不能入睡,眼前满是班里那个男孩与他父亲的影子。明天,我一定要去告诉这位卖鞋的父亲,其实,我也有一个贫苦的父亲,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我还要告诉他,他的孩子很听话,很优秀,我更要告诉他,他是一位非常富有的爸爸。 (作者 朱潜涛 选自《新民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为题,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蕴涵着爸爸的独特身份与深深的爱。 B.文章对人物描写细腻感人,如“又迅速地低下头”此处细微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个人怕老师认出自己,而给孩子丢脸的窘态。 C.文中写到我回忆自己当年的父亲也和这位男孩的父亲一样,表现了我现在才悟出父爱的惭愧之情。 D.文章的主题是父爱,但是写的生活是当代特有的,那就是生活还很拮据的父亲出于父爱,宁可自己受更多更大的苦,也要多花钱让孩子上名校! 2.“这一次,男孩又哭了,很伤心,也很快乐。”你对男孩的这个举动如何理解? 3.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你也把你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亲的伟大之处说出来,并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述出来。
|
4. 难度:困难 | |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生命应该是永远发出力量的机器/应该是一个从不停止前进的轮子/人生应该是/一种把自己贡献给群体的努力/一种个人与全体取得调协的努力/……/我们应该宝贵生命/不要把生命荒废 (1)这首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哪位著名的诗人的长篇诗作《火把》? (2)结合以上诗句,简要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
|
5. 难度:中等 | |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燕地①寒,花朝节②后,余寒犹③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④。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⑤。高柳夹堤,土膏⑥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⑦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⑧。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⑨,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⑩?己亥之二月也。 ——选自袁宏道的《满井游记》 (注)①燕地:指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北京一带。这一地区原为周代诸侯国燕国故地。②花朝节: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据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③犹:仍然。④砾:小石块,碎石子。⑤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 井”。⑥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⑦娟然:美好的样子。⑧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好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⑨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古同“隳”,坏、耽误。⑩纪:通“记”,记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B.问其姓氏 其真无马邪 C.游人虽未盛, 虽有千里之能 D.山峦为晴雪所洗 或异二者之为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C.(甲)文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乙)文的“倩女”意思是美丽的女子。 D.(甲)文的“是金陵人”与(乙)文的“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这两个句子均为判断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中“绝”字妙在从听觉写出大雪后一片寂静,湖山封冻,人、鸟都不敢外出,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B.(乙)文中用了不少四字句,如“高柳夹堤,土膏微润”和“鳞浪层层,清澈见底”,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C.(甲)、(乙)两文都是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 D.(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甲)文写出了作者远离世俗的雅趣和厌世之情,(乙)文则写出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
6. 难度:中等 | |
古代诗词鉴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赏析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7. 难度:简单 | |
按提示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 (1)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枳花明驿墙。(温庭筠《商山早行》)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用姜太公和伊尹受重用的典故表达自己也想受重用建功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人事全非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具有动静对比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加点字的音形都正确的是( ) A.妖娆(ráo) 天娇(jiāo) 断章取义(yì) B.冠冕(miǎn) 恪守(kè) 随机应变(yìnɡ) C.旁骛(mù) 咸言(jiān) 荡然无存(dànɡ) D.褴褛(lán lǚ) 恣睢(zì shuī) 与日具增(jù)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空谈闲聊言不及义必致穷困,勤干巧干方可致富。 B.批评要讲究艺术性,太直接反而让人感觉李代桃僵。 C.许多旅游景点垃圾遍地,自惭形秽,可见提高公民素养实为当务之急。 D.他十拿九稳地提起水桶打水去了。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没有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B.今年国庆70周年大庆,我们大家都观看了威武雄壮、催人奋发的国庆阅兵式。 C.中国即使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 D.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是新时代的新使命,更是习近平总书记设置“两个一百年”大棋局。
|
11.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③孔子曰:“孝,德之本也。” ④从远古时代的“孝感动天”的舜,到“亲尝汤药”的刘恒、“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不胜枚举。 ⑤我们国家是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孝行”贯穿整个社会发展史。 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①②④⑤
|
12. 难度:中等 | |
综合性学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日前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也达到2014年以来最高值,为27.7小时,而排在上网时长首位的网络群体则是中学生!网游的影响有: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差异。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会误导中学生,使其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2.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增加了经济负担。 3.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从武士道精神到神风敢死队,再到人体改造,中学生如果长期沉迷于这种游戏,很可能会被另一种价值观所同化,后果很难想象。 4.对身心健康的危害。长期坐在电脑前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引发各种疾患。爆破、枪杀等恐怖镜头频繁,容易使情绪不稳定,导致失眠,甚至发生知觉错乱现象。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2)结合上面的材料,请就你最关心的一个点,谈谈网游对中学生的危害。
|
13. 难度:困难 | |
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又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3)不少于5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