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niàng        sǒu     cùi

B.zhuó)落               liăng)全

C.kuàng   )笑     dàn     zhuàn

D.      yìn)蔽    ruì     duó)逼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朗润    宽敝    心绪      绿菌菌

B.伫蓄    化装    分歧      翻来覆去

C.侍弄    决别    取诀      花枝招展

D.信服    祷告    絮叨      喜出望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月一日那天,我们欢天喜地地莅临了六中校园,从此成为了一名中学生。

B.每个人都要学会修练自己的脾性,用暴怒来处理问题终会让事态变得更坏。

C.今年十一长假,各地旅游景点人员暴满,这也让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他们趁乱各得其所

D.校园“战马杯”蓝球赛开赛了,为了表示对此次活动的重视,所有参赛运动员都穿上了新队服,打扮地花枝招展的上场了。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下列病句的修改,错误的是 (       )

A. 小明变化了早晨睡懒觉的习惯。(把“变化”改为“改变”)

B. 当我走到农贸市场时,看到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删掉“当”和“时”)

C. 展览室的桌子上厚厚的放着一叠植物标本。(把“厚厚的”调到“放着”后)

D. 我一进教室,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很大的地图。(把“一幅”和“很大的”颠倒过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B.曹操,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是他的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他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仿照下面的例句再写三句话。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

(4)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5)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李白)

(6) 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李白)

(7) 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8) 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9) 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0)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绝句》志南和尚)

 

四、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与人行     期:_____________    (2)太丘舍    去:_____________

(3)去后至     乃:______________   (4)下车之    引: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从元方的表现来看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太阳

丁立梅

①天阴了好些日子,下了好几场雨,甚至还罕见地飘了一点雪。春天,姗姗来迟。楼旁的花坛边,几棵野生的婆婆纳,却顺着雨势,率先开了花。粉蓝粉蓝的,泛出隐隐的白,像彩笔轻点的一小朵。谁会留意它呢?少有人的。况且,婆婆纳算花么?十有八九的人,都要愣一愣。婆婆纳可不管这些,兀自开得欢天喜地。生命是它的,它做主。

②雨止。阳光哗啦啦来了。我总觉得,这个时候的阳光,浑身像装上了铃铛,一路走,一路摇着,活泼的,又是俏皮的。于是,沉睡的草醒了;沉睡的河流醒了;沉睡的树木醒了……昨天看着还光秃秃的柳枝上,今日相见,那上面已爬满嫩绿的芽。水泡泡似的,仿佛吹弹即破。

③春天,在阳光里拔节而长。

④天气暖起来。有趣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那外套扣子就不知不觉松开了——好暖和啊。爱美的女孩子,早已迫不及待换上了裙装。老人们见着了,是要杞人忧天一番的,他们会唠叨:“春要捂,春要捂。”这是老经验,春天最让人麻痹大意,以为暖和着呢,却在不知不觉中受了寒。

⑤一个老妇人,站在一堵院墙外,仰着头,不动,全身呈倾听姿势。院墙内,一排的玉兰树,上面的花苞苞,撑得快破了,像雏鸡就要拱出蛋壳。分别了一冬的鸟儿们,重逢了,从四面八方。它们在那排玉兰树上,快乐地跳来跳去,翅膀上驮着阳光,叽叽喳喳,叽叽喳喳。积蓄了一冬的话,有的说呢。

⑥老妇人见有人在打量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先自说开了:“听鸟叫呢,叫得真好听。”说完,也不管我答不答话,继续走她的路。我也继续走我的路。却因这春天的偶遇,独自微笑了很久。

⑦一个年轻的母亲,带了小女儿,沿着河边的草坪,一路走一路在寻找。阳光在她们的衣上、发上跳着舞。我好奇了,问:“找什么呢?”我们在找小虫子呢。”小女孩抢先回答。她的母亲在一边,微笑着认可了她的话。“小虫子?”我有些惊讶了。“我们老师布置的作业,让我们寻找春天的小虫子!”小女孩见我一脸迷惑,有些得意了,她响亮地告诉我。

⑧哦,这真有意思。我心动了,忍不住也在草丛里寻开了。小蜜蜂出来了没?小瓢虫出来了没?甲壳虫出来了没?小蚂蚁算不算呢?我想那个老师真有颗美好的心,我替这个孩子感到幸运和幸福。

⑨在河边摆地摊的男人,不知从哪儿弄来一些银饰,摆了一地。阳光照在那些银饰上,流影飞溅。他蹲坐着,头稍稍向前倾着,不时地啄上一啄——他在打盹。听到动静,他睁开眼,坐直了身子。我拿起一只银镯问他:“这个,可是真的?”他答:“当然是真的。”言之凿凿。

⑩我笑笑,放下。走不远,回头,见他泡在一方暖阳里,头渐渐弯下去,弯下去,不时地啄上一啄,像喝醉了酒似的。他继续在打他的盹。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1.文章开头从雨雪写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3.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从哪些事上可看出“春天的太阳,惹人醉”。

4.《雨的四季》中,刘湛秋爱恋雨,而在本文中,丁立梅沉醉太阳。那么你是更喜欢雨还是更喜欢太阳呢?说说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阅读《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完成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是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五十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宽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漫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乞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那是一位八十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看着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亦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1.你从选文中读出了“儿子”与“女儿”的哪些共同品质?

2.请赏析第9段画横线的句子。

3.细读选文段,请说说为什么“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

4.从选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 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 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 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这段短文出自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哪篇文章?请再写出其中两篇的篇名。

2.选段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评论文段中父亲让“我”背好书才看戏的行为。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