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贻误(yí) 烙印(lào) 田圃(pǔ) 叱咤风云(chà) B.麾下(huī) 吞噬(shì) 粗犷(guǎng) 呕心沥血(ǒu) C.风靡(mí) 笨拙(zhuō) 分娩(miǎn) 芳草如茵(yīn) D.蕴含(yùn) 妖娆(ráo) 契约(qiè) 含辛茹苦(rú)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慨 魁梧 受益匪浅 如火如茶 B.要诀 羞愧 碌碌无为 出类拔萃 C.贿赂 毕竞 无人问津 风烛残年 D.娴熟 摇篮 暗然失色 相形见绌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明同学的基础不太好,课堂上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呢? B.伏案夜读,我们常常被那些对善与美情有独钟的灵魂感动得泪眼迷蒙。 C.云南省罗平县的80万亩连片油菜花相继盛开,黄绿相间,真是美不胜收。 D.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昆明市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丽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能提升市民的精神生活品位,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B.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关于它们的来历至少都有一个以上的动人故事。 C.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D.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沉管隧道最长、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
|
5. 难度:中等 |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②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汉语之于我们,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③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有人说:“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④它连接起中华民族,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⑤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A.④③⑤②① B.③①⑤②④ C.④⑤②①③ D.③④①⑤②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的科举制度中,全省的考试一般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B.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往往在最后突然揭示故事的谜底,呈现出人意料的结局,被称作欧·亨利式的结尾。 C.《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德国的契诃夫、英国的莎士比亚。 D.《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
7. 难度:中等 | |
根据提示填空。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2)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甘愿牺性自己以换取百姓温暖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郦道元的《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风”字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困难 | ||||||||||||||||
目前,中学生带手机的现象极为普遍。有人曾对50个学生一天时间使用手机的情况 做过抽样调查。详情如下:
(1)请根据以上表格提供的数据,概括一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特点。 (2)假如要你给学生家长发一个短信,劝说他们不要给孩子买手机,你打算怎么说?
|
9. 难度:中等 | |
选段中加点的“他”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选文有改动)
|
10. 难度:简单 | |
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书正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勇往直前 不负韶华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展示的画面。 2.“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______________ (2)右备容臭 臭: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4.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三点即可)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析本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3.文中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本文,按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式,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美的照片 ①九岁那年,因为父母都在城里打工,不想让他一个人留守在家里,于是就让他跟着来到城里,父亲托了很多的人,说了很多好话,他才得以在一所城里的小学借读。刚到学校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土里土气的,不大喜欢跟别人说话,一说话就脸红,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似乎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②有一次班里举行了一个活动:评选最美的照片,班主任希望同学们将自己认为最美的照片带到学校来,张贴在班级的文化角进行展览,并最终投票选出最美的照片。活动刚布置完不久,同学们便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我去年和爸爸妈妈一块儿去欧洲旅游,在巴黎埃菲尔铁塔下我们照了一张照片,绝对是最美的照片!”有的同学说:“我今年去香港迪斯尼乐园,我的妈妈给我拍了很多张照片,我觉得其中有些照片绝对能获得‘最美的照片’!”还有的同学说:“我爷爷家里养了几株昙花,那次开花的时候我就在现场,还拍了好多照片呢,昙花一现的照片恐怕独一无二吧!”…… ③正当同学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自己的照片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默默不语,他把头埋在桌洞里。在那时,他恨不得立刻离开教室,他不想听到同学说的那些话,因为从小到大他的照片也不过三四张。家庭条件不好,他从小很少照相,仅有的那几张照片也是很小的时候照的,他觉得跟其他同学的照片相比,自己的照片简直就是相形见绌。 ④到了第二天,同学们依次将自己的照片贴到了班级文化角里,可唯独就是没有他的照片。班主任看了之后没有说什么,只是说本来今天要对所有的照片进行评比,但唯独缺少了一张照片,所以推迟一天进行评比。他的心里一直惴惴不安,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仿佛几十双眼睛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⑤又过了一天,当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的时候才发现,原来缺少他的照片的位置贴上了一张图片,大家定睛一看,图片上一个学生在帮一位老人用力地推着三轮板车上斜坡,而这个学生恰恰就是他。原来有人目睹了这一幕并拍摄了下来,被投到报社并刊发了出来。看到这张图片的同学们都目瞪口呆,啧啧赞叹,这一张质朴得不能再质朴的图片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大家一致认为这张图片才是“最美的照片”,并且推举他为这学期班级的“最美少年”。 ⑥就这样,原来默默无闻、不善言辞的他一下子被同学们包围了起来,一时间所有的同学都来主动找他做朋友,他也开始渐渐地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但是有一个疑问却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那张照片的来历,是谁拍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他终于找到了刊发这张照片的那期报纸,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⑦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的是,这次班里举行的“最美的照片”评比,是班主任提议,然后和其他所有同学一起策划的,他们想通过这次活动帮助他融入到这个班级里来,而班主任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源于他无意中拍摄到的那张照片。 1.请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他不敢抬头正视大家,仿佛几十双眼睛像是刺刀一般扎进他的心里。 (2)照片下面赫然写着——拍摄者:胡中华,而胡中华正是他的班主任。 2.文章第②段写同学们热烈讨论自己“最美的照片”有什么作用? 3.文章结尾说“他倏地明白了一切,但他不会想到”,他明白了什么?他不会想到什么? 4.文章中的胡中华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5.有读者认为,本文的题目“最美的照片”应该改为“最美的摄影师”。你认为用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
15. 难度:中等 | |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满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以“ ,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5)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