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
2. 难度:中等 | |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水何澹澹,________。(《观沧海》曹操) (2)________,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王湾) (3)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4)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5)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峨眉山月歌》李白) (7)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中巧用典故,表现了自己军旅生活的寂寞和凄凉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亲情”是一个水不褪色的话题。请积极参与“歌咏亲情”主题活动,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图说“亲情”) 親(亲),本义为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 在古代,无论罪名大小,一个人一担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蜜的人,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 (1)为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亲”字的本源,第一小组展示了以上材料。细心的你发现这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____”改成“____” ②“____”改成“____” (文解“亲情”) 家,是爱的港湾;是心的宿营地;是父爱与母爱共同编织的爱心巨伞。我是一只风筝,( )飞得多高,也( )得多远,永远扯不断的是我身上的线。而那效风筝的人便是我至亲至爱的双亲。 (2)第二小组朗诵美文,赢得了阵阵掌声。请品读语段,找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________) A.第一句话中的两处“;”应该改为“,”。 B.这段话主要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 C.文中加点的“港湾”“宿营”“编织”“双亲”四个词词性相同。 D.文中括号处可以填人的关联词是“不管”或者“无论”。 (感悟“境界”) (3)第三小组为本次活动准备了名著理解题,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完成题目。 《____》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鲁迅先生在这些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生活的作品中,描写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____,《阿长与<山海经〉》中的____。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肉包和香蕉 ①12岁那年,我生了一场大病,父母带着我四处求医。在省城的一家大医院,病情终于得到确诊,医生建议给我做手术。慌忙为我办理了住院手续后,母亲就离开了。这几个月的奔波已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花去大半,母亲必须回去为我筹集动手术的钱。 ②病房里尽是惨白的颜色,我的心情愈加沉重。大部分时间里,我喜欢静静地坐在病床上,望着窗外发呆。或许是怕惹我心烦,守在我身边的父亲也总是小心翼翼地陪我一起沉默。只有每天清晨,才是父亲最活跃的时候。他总是早早起床,冲出门去,买回4个肉包,当做一天的饭菜。肉包是小贩们提来叫卖的,数量有限,很多人抢买。我好奇父亲为什么总要去买肉包,父亲抱怨说医院的饭菜味道太怪,他吃不习惯。我的看法倒与他不同。医院的饭菜里有我从没吃过的豆芽菜,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肉制品,香甜可口。所以,每到饭点,我吃饭配菜,父亲吃肉包,配一碗清汤。肉包的味道很浓,经常惹来病房里其他人的小声抱怨,但父亲还是雷打不动地买,雷打不动地吃。 ③过了几天,母亲筹集的钱寄来了。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但我能感受得到,父亲是想鼓励我坚强、别害怕。年幼的我对手术难免恐惧,但我努力对父亲挤出微笑,直到他的身影渐渐离我而去。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回到病房。父亲趴在我的病床旁睡着了。我刚试着动了下身子,父亲就一个激灵坐起来,怜爱地摸摸我的头,问我想吃点什么。 ④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吃李子、桃子或苹果。李子和桃子是我们县城最常见的水果,我怀念那种味道。而苹果是我很少能吃得到的,一直对我充满诱惑力。但话到嘴边立刻就被我改了--“我想吃香蕉。”我轻轻地对父亲说。我观察过,医院门口的水果摊上,李子、桃子和苹果的标价都在每斤3元以上,唯一便宜的就是香蕉,每斤1.5元。 ⑤父亲很乐呵地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提了一串香蕉进来。虽然我并不爱吃香蕉,但为了帮父亲省点儿钱,此后的20天里,只要父亲问我想吃什么,我都会回答“香蕉”。 ⑥出院回家后,有一天,母亲要出门买东西,问我们想吃点什么。没想到,我和父亲同时指着对方喊到:“只要不给她(他)买香蕉(肉包)就行!” ⑦母亲一头雾水,而我和父亲只是相视一笑。是的,只是笑,不必要说什么。原来 。 ⑧肉包和香蕉,承载着我们这对清贫父女心有灵犀的默契。很多时候,最深沉的爱,往往无需言明,埋于彼此的心底,默默享受,便已足够。 1.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当我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父亲只是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什么话也没说。 2.根据语境,在第⑦段横线处补充恰当的句子。(60字左右)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不可阻遏 B.风正一帆悬/箭在弦上 C.思君不见下渝州/逾期不候 D.受降城外月如霜/飞机降落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然:……的样子。(《咏雪》) B.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论语>十二章》) C.应傍战场开 傍:靠近。(《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D.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期。(《陈太丘与友期行》》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隙太丘与友期行》》 中午了你还没到,就是没有信用;当着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去做老师了。 C.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咏雪》) 兄长的儿子胡儿说:“(天上纷纷扬扬的雪)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上可以相比。”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大雁这一意象表明自己身怀鸿鹄之志,却未有机会施展,只得铩羽而归的境遇。 B.“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象征着诗人的飘零之感、离别之恨。 C.“古道西风瘦马”中的“西风”即秋风,“瘦马”既写出了游子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诚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磷坚还亡友财 蔡磷,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④之,不立券⑤。亡何⑥,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⑦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⑧而致之。 (注释)①重诺责:在意由于许诺或承诺失信而招致的谴责。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寄:存放。⑤券:票据,凭证。⑥亡何:不久。⑦愕然:惊讶的样子。⑧辇: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亡何,其人亡(逃走) B.而翁知我(了解) C.故不语郎君(因此) D.卒辇而致之(送还,归还)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他知道蔡磷是一个“重诺责,敦风义”的人。 B.蔡磷想将朋友存放的千金归还给朋友的儿子,而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为“父未尝语我”。 C.“券在心,不在纸”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信用契约是立在心里,而非写在纸上的。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磷的诚信品质。
|
10. 难度:中等 | |
百善孝为先。请观察下边两幅图,根据图一推测图二的内容,并写出其本义。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鲁迅的样子 在鲁迅同时代人的回忆中,由于回忆者和鲁迅的关系不同,有爱他的,亲近他的,敬仰他的,也有嫉妒和怨恨他,和出于种种原因看不起他的,反映在他们眼中的鲁迅,也就有了不同的形象。比如走路的姿态,内山完造的描写是:“身材小而走着一种非常有特点的脚步。”后文又说,鲁迅“个子小却有一种浩大之气”。鲁迅的日本学生增田涉的形容是:“走路的姿态甚至带有飘飘然的仙骨。”1927年,鲁迅在上海光华大学演讲,在记者笔下,鲁迅“演讲时,常常把手放在长衫的后大襟里,在台上像动物园内铁笼里的老熊一样踱来踱去”。在萧红的回忆里,也有几段,可算是最细致的观察、最传神的刻画吧: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一推开门从家里出来时,两只手露在外边,很宽的袖口冲着风就向前走,腋下挟着个黑绸子印花的包袱,里边包着书或者是信,到老靶子路书店去了。 黄乔生《鲁迅像传》转引的1933年大阪《朝日新闻》刊载的记者原田让二的《中国旅行见闻》中,有对晚年鲁迅形象的描写: 他面庞泛出青色,两颊皮肤松弛,一望就让人生出疑虑:这恐怕是个抱病之躯吧。但他以清亮的声音操着漂亮的日语轻松谈论各种话题,又令人难以相信眼前竟是一个身体极度疲惫的人。他目光炯炯,精神矍铄。瘦小的身材,穿着海蓝色中式服装,戴着半旧的中折帽。他不太喝酒,却烟不离手。常常低着头,偶尔笑一下时会露出白白的牙齿,令人感到他的落寞。 对于自己的形象,鲁迅于1932年在北平演讲后对于伶开玩笑说,自己“不很好看,30年前还可以”。30年前,鲁迅22岁。大约同时期的照片,有一张鲁迅穿留学生服的,平头,无须,眉毛浓黑,神态严肃而面貌清秀。一年后,1933年2月17日,鲁迅在上海会见萧伯纳。萧伯纳对鲁迅说:“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是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回答:“我更老时,还会更漂亮。”——画家陈丹青谈鲁迅之好看,就是指鲁迅先生容颜背后的气质。 萧红回忆鲁迅,起笔就写鲁迅的笑:“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但鲁迅留下的照片上,开怀大笑的不多。有一张和青年木刻家谈天的照片,他手持烟卷,笑得舒展自然。更早有他在香港作“无声的中国”演讲时的一张,立在听众之间,侧脸,面左,神态放松,并没微笑,却令人感觉到微笑的亲切。韩愈说:“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这两张照片的神韵,正是萧红通过文字传达给我们的。 遗憾的是,多年来无数画鲁迅、雕刻鲁迅的人,多把鲁迅的形象变得硬邦邦的,仿佛不如此则不足以显示其伟大。鲁迅固然是一个愤怒的抗争者和呐喊者,但我们不要忘了,他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一个亲切的朋友,一个书迷和影迷,一个收藏家,一个享受着生活方方面面的快乐的人。 在“读美文·学写作”读写活动中,老师推荐了《鲁迅的样子》一文,并布置了以下两个任务。 (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鲁迅的样子?说说作者眼中的“鲁迅的样子”。 (2)读完文章,结合下列材料,谈谈“我心目中的鲁迅”。(100字左右) 材料一 鲁迅先生关于自己的话 ①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 ②我是不写自传也不热心于别人给我作传的,因为一生太平凡。倘使这样的也可以作传,那么,中国一下子可以有四万万部传记,真将塞破图书馆。 材料二 关于鲁迅的几个生活细节 ①孙伏园回忆:我随鲁迅先生旅行,如到陕西,到厦门,到广州,我的铺盖常常是鲁迅先生替我打的。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②大冷天鲁迅先生还穿着单裤。他对朋友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你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厚被子。生活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杂志的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的父母对子女讲得最多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这三句话完全可以涵盖中国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内容。父母的这种期待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三句话不断重复达到的教育效果却是极其片面的,是停留在一个落后于时代精神的低层面上的。 材料二 幼儿园放假了,阳阳跟着爸爸到刘叔叔家去玩,他发现,刘叔叔书房里的凳子脚都套着套子,就兴奋她对爸爸说:“爸爸,叔叔家的凳子都穿了鞋子!”爸爸纠正说:“你胡说什么呀,这明明是椅套嘛。”阳阳不解地走开了。 材料三 某教师上课,问学生:“雪化后是什么呀?”一学生回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师说:“错了!雪化后是水。” 材料四 漫画。 七年级(3)班的同学准备邀请家长一起参加班级开展的以“重温童年,呵护童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认真观察材料四的两幅关于童年生活的漫画,并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读完上述材料,你想对材料中的家长、老师说些什么? 写作提示:①思路清晰,语言得体;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③不少于80字。
|
13. 难度:中等 | |
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时一个或平凡或伟大的人,一句或平常或深刻的话,一件或普通或重大的事往往能改变你的思想、你的性格,甚至你的命运。 请以“ 改变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