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②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岳阳楼记》中,作者描写月光下水波和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住宅角落处的竹枝在晚风轻微吹拂下缓缓____(yáo yè)。 ②心灵是一方____(guǎng mào)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③那时候日本人在台湾恣睢(______)暴戾,台湾人民畏之如虎。 ④让心灵时时充盈着爱意,这是我们应当牢牢记住的箴言(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一篇文章不能断章取义,要把全篇文章读完了才能去评判文章的好坏。 B.这些老科学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丰功伟绩,人们永世难忘。 C.登山队员前仆后继,跌倒了又爬起来,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峰。 D.人应该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②“水清鱼读月,山静乌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 ④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⑤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①④②⑤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⑤①④③
|
5. 难度:困难 | |
学校开展“诵读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涌)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创作) (2)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在诗的前两句使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 2.下面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里,诗人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表达了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几句节奏短促,音调高亢,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命运多舛、壮志难酬的心事。 C.诗歌表现了诗人鄙弃富贵利禄,济世不能、弃世不忍的矛盾心情。 D.全诗有两条线索,一是严酷的现实,一是远大的理想,两条线索交替、冲突,呈现出此起彼伏、飞腾跳跃的气势。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晦气撞出来的。”问:“晦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罪何至尔?”复对①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 (乙)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②拯③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④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注释)①对:回答。②舟楫:泛指船只。③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④角黍:即粽子。 1.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画出三处) 适 在 街 上 信 步 见 地 上 草 绳 一 条 以 为 有 用 遂 拾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然则罪何至尔 然则:____ ②谓之竞渡 谓: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以”字与例句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A.屈原以五日死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C.楚人以舟楫拯之 D.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晦气何能自来?” (2)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之。 5.读完(甲)文后,你有何感悟?(乙)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①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提高修养,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均无不可。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②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 ③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又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你我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经验,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 ④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所谓“气”者,分为两个层面,先天为禀赋(本气),后天为学养(养气)。自身气弱的人,器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故世上多有食书不化的“两脚书橱”。而自身气足的人,不仅读书可以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也。 ⑤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半个时辰,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简直像个垂死挣扎的瘪三。 ⑥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④段画线句子删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请指出第⑤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4.简述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李逵看那人时,戴一顶红绢抓儿头巾,穿一领粗布衲袄,手里拿着两把板斧,把黑墨搽在脸上。李逵见了,大喝一声:“你这厮是什么鸟人,敢在这里剪径!”那汉道:“若问我名字,吓碎你心胆!老爷叫做黑旋风!你留下买路钱并包裹,便饶了你性命,容你过去。”李逵大笑道:“没你娘鸟兴!你这厮是什么人?那里来的?也学老爷名目,在这里胡行!”李逵挺起手中朴刀来奔那汉。那汉那里抵挡得住,却待要走,早被李逵腿股上一朴刀,搠翻在地。一脚踏住胸脯,喝道:“认得老爷么?”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____(人名)写的《水浒传》。李逵遇到的“那汉”真名叫____(人名)。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李逵杀虎的故事情节。
|
1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在偷粉笔的日子里 ①我和老三对讲台上摆放的一盒粉笔情有独钟。 ②粉笔们排列整齐地“站”在一个明黄色的塑料盒子里,像是挤在一起午睡的婴儿,又像是紧挨着的、身躯挺拔的竹子,每一支都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我们看着老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江城子》,那字好像在泛着墨绿色的黑板上翩翩起舞。我和老三一致认为,老班写的字之所以这么好看,一定与这粉笔有关。 ③于是,我和老三开始了一场预谋。 ④课间休息时,老三敲敲我的桌角,丢给我一张纸条和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放学后陪我一起做值日。” ⑤放学后,老三在门口把风,我迅速抽了一根粉笔装进口袋,轻轻地捂住,生怕突然的惊吓会让它四分五裂。 ⑥我们逃也似的跑出校园,路旁是一大片广阔的麦田,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成熟麦子的香气,周遭的景物一闪而过。我们终于到了老三的家。老三翻出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在那块小小的黑板上画出了我们刚刚奔跑而过的那片麦田。 ⑦自从那天起,我们偷粉笔的行为变本加厉。原先挺直“站”在一起的粉笔,开始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地散落开来。而老三的画飞出了麦田,朝着更广阔的世界翱翔,雁群、火车、高楼、航天飞船,甚至是星光斑斓的宇宙,他说终有一天自己要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那些在电视上都不曾看到过的美丽风景。 ⑧然而老班最终还是发现了端倪,在一堂班会课上提到了粉笔的事。 ⑨我低下头,悄悄地用余光瞥了一眼老三,发现他也把头埋在书里。下课后,我拉着老三一起去办公室自首。 ⑩老三先开的口,他说:“粉笔是我拿的,从10月20日开始到昨天,一共拿了13根,都用完了!” ⑪老班盯着老三:“你拿粉笔去做什么了?不问自取谓之偷,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只是拿去玩……” ⑫“老师……”我接过话,“陈川拿粉笔去画画了,他自己有一块小黑板……” ⑬老班的视线又回到老三身上。老三低着头,鼻子发红,刘海挡住了他的眼睛,眼睛里滑下不断坠落到地面的水滴。滴答、滴答… ⑭老班递过去一张纸巾:“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责怪你们了,但惩罚还是要有的。学校举行主题板报比赛,这次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了,如果拿到名次,以后你们要用粉笔,我会向学校申请。” ⑮老三立马打了个激灵,用纸巾狠狠地往脸上抹了几把:“谢谢老师!” ⑯各种颜色的粉笔整齐地“站”在我们面前,神气的我们如同两个将军,正在检阅即将出征的士兵。老三在纸张上构思方案,俨然一个工程师在对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进行精密的筹划。最后我们班板报是一幅画:两个一模一样的少年相视而立,他们一个身后是城市、大海、宇宙,另一个身后是乡村、耕牛、山路,而将两个少年阻隔开的,是一片微风轻抚的麦田。 ⑰比赛的结果出来了,老三这幅画并没有进入前三名。说来也奇怪,一个评委打出了“0”分,剩下九个评委硬是将总分拉到了第四名。 ⑱后来,我们真的走出了小镇。老三绘画事业小有成就,现在,他在研究版刻,前途无量。 1.阅读选文,补写出“粉笔事件”的主要经过。 预谋偷粉笔得手→____→变本加厉偷粉笔败露→____→____ 2.选文中加线部分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放学后,老三在门口把风,我迅速抽了一根粉笔装进口袋,轻轻地捂住,生怕突然的惊吓会让它四分五裂。 4.关于选文的主题,有以下几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抒发少年成长的千滋百味。 第二种:体现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智慧。 第三种:表现兴趣助人成功的道理。
|
11. 难度:中等 | |
作文。 请以“痴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如果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