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盐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将下列语句认真誊写在方格内。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古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

(1)____________,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____________,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5)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6)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_______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白杨礼赞》)

(7)《得道多助 , 失道寡助》一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雨季则有青头、牛肝菌,味极鲜

(汪曾祺《昆明的雨》)

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看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

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茅盾《白杨礼赞》)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    青头________    鲜_______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 改为 ______       ______ 改为 ______

(3)将划横线的语句概括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科学家,使她始终关注着实验的进展。

B.居里夫人是一个对科学充满好奇的人,她对科学的热爱就像小孩对神话故事的迷醉。

C.难道我们能否认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不是中国人的骄傲吗?

D.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这句话句子的成分划分正确。

B.║[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好〉座位。”这句话句子的成分划分正确。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拣椅子。”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蝉和蚁

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的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蜕、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大来了,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本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__________(国家)的__________(人名)这本书被誉为“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段分析蝉的生活习性:___________________

(3)《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每个年龄段人的青睐——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据报道,2013年全国约1亿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学校拟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上网时间、年龄

上网目的

调查项目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10岁以前“触网”

聊天交友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玩网络游戏

学习、写日记博客

所占比例

82.9%

70.4%

61%

29.1%

49.8%

40%

58.3%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2)仔细观察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古诗阅读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

1.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

(乙)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③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④,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⑤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⑥,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厓山:地名。③扞(hàn):保卫。 ④固:坚持。⑤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⑥捄:同“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丈夫之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__________________

(3)与入厓山_____________     (4)乃《过零丁洋》诗与之__________

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4.你认为乙文中的文天祥符合甲文中“大丈夫”的标准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简要分析。

 

九、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课文《背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当父亲为“我”买回了橘子,他为什么会“心里很轻松似的”?

3.选段写“我”的两次流泪,这体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④小伟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他还知道,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习惯了,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⑦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笫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⑧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⑨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楞。

⑩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

⑪父亲说,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父亲愣怔了一下。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父亲说,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⑫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⑬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邢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⑭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选自《小说选刊》2019年第5期,有删节)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

小伟回乡看望父亲→__________________→小伟感到很踏实

2.小说第③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联系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儿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感悟。

 

十、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2、字数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