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zhònɡ)   (zháo)    屏息(liǎn)    锐不可(dānɡ)

B.diàn)    (zѐnɡ)    无消息(yǎo)     chà)风云

C.(qiǎo)     (fèn)      mò)然回首    曲高(hѐ)

D.(chì)      (yǒu)      (hàn)首低眉     痛疾(wù)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凛冽  泄气  眼花潦乱  抑扬顿挫

B.咆哮  荧光  振耳欲聋  粗制滥造

C.溃退  蒙昧  诚惶诚恐  迫不及待

D.浩瀚  躁热  殚精竭虑  摧枯拉朽

 

二、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

(1)《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答谢中书书》 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据彭德怀司令员说,这就是红军力量所系的主要原则,每次扩大红区都要运用这些原则。

他最后说:“因此你可以看到游击战要成功,需要这些基本条件:无畏、迅速、计划周密、机动、保密、行动神出鬼没和坚决果断。缺一项,游击队就不能取胜。如果在战斗开始时,他们没有决断,战斗就要拖延时日。他们必须迅速,否则敌人就能得到增援。他们必须机动灵活,否则就会失掉运动的有利条件。

“最后,游击队绝对必需得到农民群众的拥护和参加。如果没有武装农民运动,事实上就没有游击队根据地,军队就不可能存在。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只有实现群众的要求,只有巩固农村苏维埃中的根据地,只有掩护在群众之中,游击战才能带来革命的胜利。”彭德怀在阳台上踱来踱去,每次走到我伏案疾书的桌子边上时就提出一个论点。现在他突然停下来,沉思地回想。

“但没有任何东西,绝对没有任何东西,”他说,“比这一点更重要——那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它所以壮大是因为人民帮助我们。”

(1)此选段出自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                           的图书。

(2)游击战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四、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中学九(2)班暑假天一阁考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图写成一段话,告知同学们。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五、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边材料,按要求答题。

中国邮政2015年1月10日发行一枚以“拜年”为主题的特种邮票。仔细观察这枚邮票,完成下面的任务。

(1)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邮票画面的主要内容。

(2)介绍邮票中的画面。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各题。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垃圾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地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找。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肢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有人在煤坑里就曾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1.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心理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

                 —②              —宁静极了  —充满希望  —③

2.整体把握,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

3.简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4.仿照第7段划线句子进行仿写。

一会儿离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找。

一会儿                        ,如           ;一会儿又            ,像           ,让他                    

5.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1)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2)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3)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4)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5)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6)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7)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8)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9)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10)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她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请阅读选文段,完成下面表格

段落

③~④ 

⑤~⑥ 

⑦~⑨

⑩~12

  13~16 

内容

母亲带我到田野 

母亲怕我走失呼喊我,我用头巾回应

A

母亲呼喊、寻找我,我终于回应

B 

 

 

 

 

2.请选择角度说说下列句子表达的效果。

(1)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

(2)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3.选文中母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七、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 __________   (2)王命急宣_________

(3)素绿潭__________    (4)哀转久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然后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四时景色。

B. 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峻、遮天蔽日的特点。

C.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

D. 文章用“寒”“肃”“凄”“哀”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4.本文从四个季节描写了三峡水的特点,你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三峡?结合文章说说喜欢的原因。

 

八、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那一步,可能是决定,可能是行为……迈出那一步,也许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许是不断实践的必然……迈出那一步并不容易。请以《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