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有人说,语文是永远读不完的一本百科全书。 ②语文能够带我们走进不同的天地。在朱自清的《春》中,我们陶醉于春花笑靥,争妍斗艳的美丽;在郦道元的《三峡》中,我们震hàn于夏水襄陵,一日千里的磅礴;在罗兰的《秋颂》中,我们体悟到秋日萧疏爽朗,纯净明澈的闲逸;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我们惊喜于冬雪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气象。在语文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语文能让我们领略山川河岳的广博。我们从大山里学习它伟岸正直的坚实,从大海里学习它深suì包容的深刻,从大漠里学习它无边苍凉的广博,从森林里学习它孕育生机的力量。虽然我们无法走遍每个角落,但是文字用它独特的魅力带领我们去丈量世界。 ④通过语文,让我们有了志向。这样,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就算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⑤愿给予我们丰富世界的语文能长留你我心中。 (1)请用正楷将文中划线的内容工整的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线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笑靥( )②孕育( ) ③震hàn( )④深suì( ) (3)第①④两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剽悍(biāo) 恣睢(suì) 吞噬(shì) 相形见绌(chù) B.污秽(huì) 干涸(hé) 恻隐(cè) 万恶不赦(shè) C.睿智(ruì) 诓骗(kuàng) 默契(qiè) 心无旁骛(wù) D.嗔视(chēn) 亘古(gèng) 讪笑(shàn) 叱咤风云(chà)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不计其数 山清水秀 莫衷一是 美伦美奂 B. 孺子可教 根深蒂固 委屈求全 恪尽职守 C. 相形见拙 郑重其事 周道如砥 销声匿迹 D. 获益匪浅 大相径庭 不屑置辩 海市蜃楼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 B.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字不虚设但言简义丰,意境深美。 C.“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中国北方,很多农村居民可能不知道一些现代节日,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却耳熟能详。 D.2017年度淄博市青少年“国学达人”挑战赛决赛在张店区举行,比赛内容涵盖中华传统哲学、史学、文学、服饰、饮食、建筑等多个方面,可谓琳琅满目。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说起中国古代神话,你能想到的是开天辟地的创业大神盘古?还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大神女娲? B.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有了压力,水滴之所以穿石,是因为有了目标,没有压力的目标生活,不可能精彩。 C.近来,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芳华》引发观众热议,谈起原著,严歌苓称《芳华》是她“最诚实的一本书。”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平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最美!
|
6.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书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萧子云书如荆轲负剑,壮士弯弓,雄人措虎,心胸猛烈,锋刃难当。”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他们书法艺术的特征。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清朝留学生可笑的打扮和丑态。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土地无比深沉的热爱之情。
|
7. 难度:中等 | |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口文化,将下列诗向按传统节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 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 (甲)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地方时,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乙)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要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1)(甲)段文字选自名著《① ______ 》,作者是② ______ ,他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小生灵们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 (2)(乙)段出自名著《③ ______ 》,作者是④ ______ ,这里所写的是⑤ ______ (写出人名)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细腻逼真,令人感同身受。
|
9. 难度:中等 | |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人生自古谁无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5)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6)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9)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的“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_____”,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1.请给上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第③段中划线部分除了运用作诠释、举例子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段中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晒书》,回答问题。 晒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 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 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 的扫盲识字班,认识 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 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 年 4 月 16 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 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 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 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6月2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yīn)氲(yūn)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 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回乡看到母亲晒书 ______ 我与母亲读“小记”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 (2)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 3.选文第②段中 “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请简要赏析第⑤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5.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
12. 难度:中等 | |
诗歌鉴赏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2.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品味这个字的妙处。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下列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 注释: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_______) (3)今谓人曰(________) (3)何故(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3.(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_的中心论点。 4.(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 ②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直接交流的真情。常常可见: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那份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③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朱铁志《比邻若天涯》 [材料二] 儿童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强,却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现在的电子媒体、网络信息给孩子提供了很大的信息平台,他们多数通过影视作品和网络游戏,模仿其中的成人语言、穿着、甚至是行为,久而久之,在生活中表现出来,形成“成人化”现象。 专家看法: 陈智雄(心理咨询师):儿童成人化倾向同时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影响。人的健康心理成长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如果直接跳开某个成长阶段的活动和经历,很可能给孩子的心智带来不可逆转的空缺与伤害。 姚倩(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络中大量的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使儿童仅仅坐在电脑前便打开了进入成人世界的大门,在情感经历上便越来越早熟,缩短了由儿童走向成人化的时间。 张雪梅(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在成人化的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里,孩子们互相打杀,可能会把虚拟世界里的一些仇恨带到生活中来,实施一些报复行为或者说伤害行为,最终导致违法犯罪这种现象的发生。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作者):正是现代传媒影响才使童年过早“消逝”。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伪成人”,实在令人痛心和尴尬。 [材料三] 据权威调查,2018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2017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其中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MP4/MP5/ PDA阅读等)的接触率等数据引发人们的关注。 表一: 2016、2017年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表二: 2017年18~70周岁国民手机阅读人群的手机阅读内容统计
专家看法: 原长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金丽红:多样化的阅读方式增加了阅读的便捷,但随之而来的娱乐化容易让读者忽略阅读的本质,趋于浅薄,而深阅读、重阅读必定是归于纸质传媒的。中国是出版大国,但不是阅读大国。纸媒出版人多出些好书,对阅读内容就有主流的引导。 作家周国平:青少年是培养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可能终生也难成为一个真正爱好读书的人。网络虽好,但是游戏、聊天、看八卦,信息太多,不及纸质图书让人精神愉悦。 作家王蒙: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碎片化阅读更多的是一种浏览,在速度和精力集中的程度上,与读纸质书是不一样的。这种网络的浏览,有助于信息的民主化、文化的普及和各种信息的传播,但同时会使人对信息的摄取变得肤浅、平面、简单的量化,并缺少深度,缺少思考。所以我尤其希望我们的青年人,坚持认真阅读,坚持经典阅读,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更有系统和深度。 (1)请概括写出[材料一]中加横线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 (2)仔细阅读[材料一]第②段,说说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意为证明什么论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论点: 论证方法及 (3)仔细阅读以上材料,请你简要写出儿童过早“成人化”可能出现的危害有哪些。 (4)根据(权威调查)所提供的信息,概括出我国18~70周岁国民数字化阅读的基本情况。
|
15. 难度:中等 | |
完成作文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忘最初的理想,执着追求,人生才得善始善终。初心,就是自己最初的本性,是仁心、爱心、孝心、忠心;是信心、雄心、痴心;是悲悯之心、感恩之心;也是人生中始终如一的信念、梦想、目标等。漫漫人生路,坎坷泥泞多,纷繁诱惑多,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应当不忘初心,不因为别人的风向而改变自己。你的初心是什么?是否动摇或改变自己的初心?是否还在守望自己的初心? 请以“守望初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⑵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⑶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
16. 难度:中等 | |
作文 一弯月,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阕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离乱的国度呼唤和平,崭新的时代呼唤奋斗,共同的梦想呼唤担当…… 请以“________________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可用化名代替);④文章不得少于7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