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sǒng)   退(kuì)     (qiān)    锐不可(dǎng)

B.(piē)     (hài)     (miào)    震耳发guì

C.(zǎo)     (jí)      (è)       诚恐(huāng

D.(shuò)    (diàn)    怀(miǎn)    无音讯(yǎo)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旨 帷幕 因地制宜 造形艺术

B.斟酌 制载 别出心裁 永垂不朽

C.驻足 湛蓝 张皇失措 精疲力竭

D.轩榭 伧俗 月明风轻 转弯抹角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文学名著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不少形象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由于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这个曾经风光秀丽、游人如织的著名风景区,近年来,已经无人问津了。

C.阳平镇有一处大型的露天蔬菜批发市场。这里每天门庭若市,来来往往的人们忙着购买各种新鲜蔬菜。

D.经北京市公安部门的全力侦破,轰动一时的故宫文物失窃案终于水落石出,出人意料的是,偷窃文物者竟然是一个普通游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桂林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成绩能否提高。

C.从叙利亚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中作者及相关内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弘景——思想家——《答谢中书书》

B.鲁迅——文学家——《藤野先生》

C.郦道元——地理学家——《三峡》

D.吴均——文学家——《记承天寺夜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飞向太空港》一书里描写的主要人物有(     )。

A.李鸣生 B.上官世杰 C.钱学森 D.宋健元

 

二、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红军长征的原因是(     )。

A.日本的入侵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北上抗日 D.伪满洲国的建立

 

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研读下列两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南国早报记者从广西戏剧院了解到,“地方戏剧进校园”演出活动为公益性演出,目的在于丰富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让学生深入了解广西本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目前,“地方戏剧进校园”展演活动已纷纷在各校开展起来。精彩剧目如《戏曲绝活》、彩调经典歌舞剧《刘三姐》片段、彩调传统小戏《探干妹》等陆续呈现,此次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

材料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戏曲艺术在传承文化、涵养道德方面的独特作用,广西戏剧学院到我市第十八中学开展“戏曲进校园”文艺演出活动,为学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受到广泛好评。本次演出活动以壮剧为主,惟妙惟肖的表演、悠扬高亢的歌声让在场的师生们都赞叹不已。活动中还让学生们上台现场体验壮剧教学,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爱上中华传统艺术,自觉加入到传承的队伍中来。

1.根据材料一写一则“一句话新闻”,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B.精彩戏剧在我市多所中小学演出五十余场。

C.“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在我市多所中小学开展。

D.“地方戏剧进校园”活动丰富了当代学生的文化生活。

2.班级拟开展“我为地方戏剧传承建言献策”活动,以下哪条建议与主题不符(      )

A.开展以“做好桂林人,创建文明城”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B.开设以“地方戏剧展演”为内容的第二课堂。

C.请戏剧演员进校园指导学生进行戏剧排练。

D.进剧院观看“地方剧”经典剧目。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

①面对缺陷,有人认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而我认为,坚守生命的本真,依靠实力,才能绽放生命光彩。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①”,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行节操寄予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本真,却凭本真在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何处都能发挥本领,造福苍生。不管是一贬再贬的苏轼,还是背井离乡的林则徐,他们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在水患肆虐的江南,还是在风沙肆虐的边疆,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总会有苏堤,总会有水利,总会有黎民百姓苍生的福祉,因此,金子般的人才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被百姓所尊重,都会被历史所记载。

④“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在人们心中视同真理的思想,于是便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诚然如此。“蓝领专家”孔祥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用技术创新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身下到稻田,研制出举世无双的超级水稻,为中国以及世界解决了难题;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是金子,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价值,他们没有因环境的艰难、工作的艰苦而放弃本真,他们是最璀璨夺目的明星。

⑤反之,一味地掩饰和造作,只能使自己堕入虚伪的深渊,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利。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都是盲目借鉴、不懂得珍惜自我价值的典型吗?

⑥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而是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住本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让自我的舞台上绽放出生命至纯至真的光彩!(文/明晓磊,选自《微素材革命·1000则》,有删改。)

(注释)①诗句出自唐朝虞世南的诗《蝉》,意思是: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 B.坚守生命的本真,才能绽放生命光彩。

C.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D.做人要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地耕耘。

2.下列论证方法文章第④段没有使用的一项是(    )

A.道理论证 B.举例论证 C.比喻论证 D.对比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②③段都是用名言佳句引出文章的分论点。

B.第⑤段从反面的角度分析盲目借鉴、不珍惜自我带来的后果,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

C.第⑥段得出结论,号召人们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让生命绽放光彩。

D.文章的结构样式是:“分——总”式。

 

五、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曩:以往,过去,从前。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处  (通“缺”,断缺) B.凄异(属于)

C.二人对  (饮酒) D.越钱塘,长江 (横渡)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

A.王命急宣            异二者之为

B.渔者歌曰            温而知新

C.不能察,必以情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乙翁欲扶            送杜少府任蜀州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2.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七、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默写

(1)晓雾将歇,____________。夕阳欲颓,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院中月光澄澈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望》中抒发作者孤独抑郁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课外阅读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段选文出自____________(书名),该书又名__________,作者是美国的_______(人名),是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中国革命事件)的评价。

 

九、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请用正楷字书写下列文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炊烟远去是故乡

(作者:郭震海)

①炊烟是乡村大地上千年行走的诗行。A那袅袅上升的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是村庄的魂魄,是割不断的情愫,更是忘不掉的乡愁。

②“山村炊烟映朝阳,远陌青山绿意长”“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千百年来,炊烟就如虚掩的柴门、亘古的土地一样,被诗人信手拈来入诗,被画家抓几缕入画。赶路人的脚步匆匆,抬起头,远望的目光多会被大山遮挡,但闻烟可识村,炊烟成为乡村最为独特的“胎记”.

③我的家乡山西长治被太行、太岳两座大山紧紧地“搂”在怀中。一道皱褶就是一道沟,一个纹路就是一道岭,数不尽的村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在这沟沟岭岭中。村庄里的人,曾经三餐靠劈柴烧火,房屋多是随坡就势,高低不同,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有一个高高凸起的烟囱。

④宁静的清晨,在薄雾弥漫中,“吱吱呀呀”的柴门次第打开,炊烟就会从每一家的屋顶上袅袅升腾,此时,整个村庄就笼罩在一层淡淡的烟雾之中。若是远观,青山环绕中,烟雾笼罩的村庄,隐隐约约的树梢和高低错落的屋顶,就如一幅水墨画。可于我而言,一路闻着炊烟长大,既懂得这令人遐想的美,也最晓得生活在这美中的辛苦。

⑤在乡村,家家三餐烧火做饭,炊烟就从火塘里发芽,顺着高高挺起的烟囱生发,微风给它施肥,迎风便长成了行走的云。这些俯仰生姿、变幻莫测的“云”相互汇聚,所到之处是一股呛鼻的烟火味儿。日久天长的烟熏火燎,家家屋内四壁皆黑,只有在每年春节时,农人们才会找些旧报纸贴裱,焕发出时日不长的新。

⑥乡人四季劈柴,日久烧火。厚实的双手上,烟灰能和肌肤融为一体,就连帮忙的孩童们,小脸蛋上也时常挂着几道烟火的灰。冬天的村庄很冷,取暖靠火炉子或烧柴,整个冬天的村庄烟火味儿不绝。如果落一场雪,就会发现洁白的雪花里,总会夹杂着星星点点的柴灰和煤灰。

⑦冬日入山砍柴,对于村庄里的人来说,是必要的劳动。苍茫的山里没有太多枯死后的老树供作柴火,冬眠的小树或灌木就遭了殃。农人砍回这些活着的灌木后,不着急烧,就堆放在房前屋后等风干。所以,在冬日的太行山里,户户房前或屋后,都会有杂乱的柴堆。来年开春,山里被砍掉小树和灌木的地方抽不出新枝,原本美丽的青山就像是患了“白癜风”。

⑧这是我关于炊烟的记忆。炊烟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伴随着乡村的成长,炊烟越过了千年的历史,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也迎来了一代又一代人。山外,现代文明的风来势凶猛,势不可挡,炊烟就如那苦涩的井水、人畜共居一样,正逐渐远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农耕文化的消逝。相反,那些忠厚传家、耕读继世、宽厚仁爱、纯朴敦厚等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彰显,而告别了烧柴的村庄环境更加美丽,炊烟消逝的故乡则更显诱人。

⑨有人担心,炊烟消逝的村庄,乡愁何在?其实,远去了炊烟的村庄,也不会让远归的游子找不到故乡。你看,村中那古老的祠堂还在,那淳朴的村风家风还在,就如儿时母亲哼唱的歌谣一样,村边那条日夜不停歌唱的小河还在,水清得喜人,流淌得比过去更加欢快。

1.请说一说第②段引用古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⑴我的家乡山西长治被太行、太岳两座大山紧紧地“搂”在怀中。

⑵一道皱褶就是一道沟,一个纹路就是一道岭,数不尽的村庄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散落在这沟沟岭岭中。

3.“告别了烧柴的村庄环境更加美丽,炊烟消逝的故乡则更显诱人。”那么,炊烟给乡村带来了哪些环境上的污染?请分点作答。

4.生活中,像炊烟这种既是美好的记忆又将被现代文明取代的事物还有很多,比如石碾子磨面、用扁担挑水、看露天电影等。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十一、作文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关于习惯,你有怎么样的经历和体验?

请以“我的                    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先把文题补充完整,然后作文;不少于600字;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