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古诗文默写。 (1)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2)莲,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3)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5)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6)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7)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李商隐《贾生》) (8)《陋室铭》中表现环境清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9)杜甫在《望岳》一诗中,想象自己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jié)问 商酌(zhuó) 譬(bì)如 悲天悯(mǐn)人 B.修葺(qì) 猥琐(suǒ) 拖沓(tà) 怏怏(yàng)不乐 C.累赘(zhuì) 菌(jùn)子 凝(líng)望 心有灵犀(xī) D.俯瞰(kàn) 愧怍(zuò) 吞噬(shì) 气冲斗(dòu)牛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数字阅读”企业成功的关键,是能否使年轻人体会到经典文章的魅力。 B.在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生们一起唱了《明天我就成了你》这首歌。 C.许多城市开展了高考“爱心送考”,为考生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D.如今初中生近视问题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飞来峰》的作者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也是一首叙述了一个传奇故事的叙事诗。 C.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等,其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大。 D.往那边走、很漂亮,这两个加点词都是介词;安慰别人、履行职责都是动宾短语。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对这首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写诗人离京东行。 B.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C.后两句写诗人辞官归隐,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本诗构思新颖,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的情调,表达了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 2.请你谈谈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诗的理解。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①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②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③然众人矣。” (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注释)①邑人:同属一县的人。②谒(yè):拜访。③泯:灭,消失。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但当涉猎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 (3)未尝识书具____ (4)或以钱币乞之____ 2.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蒙辞以军中多务/非淡泊无以明志 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 3.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父 异 焉 借 旁 近 与 之 即 书 诗 四 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5.甲文的吕蒙让人“刮目相待”,乙文的仲永“泯然众人”,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老山界》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⑧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⑨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⑩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⑪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对战士们翻山时的喊声、笑声的理解,下边的说法哪一项符合文意( ) A.表明红军战士虽浑身紧张,但因后有敌人追兵,故呼喊着壮胆爬山。 B.表现了红军战士看到星光与火把相接的奇观后忘记害怕,激动不已。 C.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难面前不胆怯、不低头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D.表现了红军战士在困境中仍爱开玩笑、说笑话、互相打趣的良好心态。 2.阅读文中相关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奇观”指怎样的景象? (2)第①段和第⑦段写景的观察点分别是 、 ,暗示了老山界 、 的特点。 3.选文第⑪段作者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来写景,请仿照示例,再举一例。 示例:听觉描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写出老山界半夜的寂静。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温暖的依靠 顾晓蕊 ①记得那年黄昏,刚下过一场阵雨,院里落了一地桐花。五岁的我在趟水玩,裤腿上沾满斑驳的泥点。 ②随着“吱咛”一声,大门被轻轻推开,进来一位身穿军装的男人。妈妈恰好从灶间出来,抬头一看,两只脚像被施了魔法,定定地站在那里。 ③男人咧开嘴直笑。妈妈揉了揉眼,惊喜地喊:“你回来了,你可算回来了!” ④妈妈走到我面前,蹲下身子,把我拉进怀里,指着眼前的男人,说:“妞妞,快喊爸爸,他是你爸爸。”我挣脱妈妈的怀抱,飞速跑回屋…… ⑤父亲是一名军人,他所在的部队常年驻守边防,回家探亲的机会屈指可数。因此,年幼的我对他印象模糊,只觉得父亲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我对他有一种莫名的排斥感。 ⑥父亲在家住了三天,就急匆匆地返回部队。八岁那年,妈妈带着我来到了爸爸的部队里。 ⑦又见到父亲,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⑧我和父亲,如在两岸,隔着清清浅浅的溪。倔强的我用沉默来对抗爸爸的自私和不负责任,不肯叫他一声“爸爸”。多少个静谧的夜晚,父亲走进我的卧室,借着微弱的月光,他坐到床边,为我掖好被子。我侧着身子,假装睡觉,心里却十分厌烦。 ⑨直到十岁的一天。学校召开运动会,要求我们自备运动鞋。父亲冒着大雨步行到市里,为我买回一双白球鞋。望着淋得透湿的父亲,我突然心里酸酸的,舌尖转了无数次的“爸爸”,终于脱口而出。 ⑩日后年龄渐长,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他的职责,既然选择了参军,就意味着奉献与付出。更何况,粗犷的他一旦柔情起来,竟让人心里溢满温暖。 ⑪记得那一年我12岁,我们起了个大早,翻过两座山头,来到了人烟稀少的后山。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⑫我松开父亲的手,如一只快乐的蝴蝶,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快乐地奔跑。父亲打开帆布袋,开始采摘黄花菜。半个小时后,父亲再抬起头时,不见我的身影,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⑬父亲在波浪般的花丛中横冲直撞,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父亲终于发现了我,我不慎从峭壁坠落,被一截树桩挡住,我吓得浑身发抖。父亲拼命把我拉了上去,我紧紧地,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大声哭泣。 ⑭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那个夏天,父亲背着“死而复生”的我,沿着弯弯的山路,唱着军歌回到了家。父亲用浑厚的歌声驱散了我内心的恐惧。那一刻,我冰冷的脸伏在他宽大而温暖的肩上,就像靠着一座坚实而温暖的大山。 ⑮父亲喜欢读书,喜欢一边翻书一边诵读。 ⑯上初中时,我不喜欢阅读,更不喜欢写作文。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仍坚持为我购买课外读物,《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等,塞满我的小书柜,父亲总是说:“书中有精神营养”。慢慢地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⑰现在,我偶有文章见报,父亲总是给予热情的鼓励,他笑着说:“书有尊严,读书人有尊严。”他用汩汩流淌的父爱,把情怯的我灌溉成一朵夏日玫瑰。不知从何时起,当年英姿飒爽的他腰杆已不再挺直,双鬓添了缕缕白发。父亲感慨地说:“你们长大了,我也老喽!”听了这话,我的心仿佛被狠命撞了一下。 ⑱窗外又下起了雨,往事随着雨滴溅出记忆的水花。我在心里默默地感念,父亲用他坚实的臂膀,为我撑起了一片晴空。他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依靠。 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揉了揉眼”这一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不敢相信父亲回来的事实。 B.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我与父亲间的隔膜,语言生动形象,内容具体可感。 C.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情感先后经历了:排斥、厌烦、感动、依恋、崇敬、感念。 D.本文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按时间顺序叙述往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 2.文章围绕父亲和“我”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请你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五岁时,父亲从部队回来探亲,我拒绝喊他。 八岁时,________ 十岁时,________ 十二岁时,________ 上初中时,父亲为我购买课外读物,我喜欢上了阅读和写作。 3.结合语境,品味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1)我拽着妈妈的衣襟,躲到她的背后。父亲握住我的手,紧紧地贴到胸前,眼里满是疼惜与自责。 (2)这里黄花菜长势茂盛,遮住了一个个峭壁,美丽的花朵染黄了整座山,格外富有诗意。 4.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发布)
材料二: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 (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数》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数要少得多。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暴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 (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1.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2.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
10. 难度:中等 |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是靠水力发动的。(______) (2)《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祥子拿着两包火柴,进了人和厂。天还没黑,刘家父女正在吃晚饭…… “你干什么去了?”刘四爷的大圆眼还盯着祥子。“车呢?” “车?”祥子啐了口吐沫。 “过来先吃碗饭!毒不死你!两碗老豆腐管什么事?!”虎妞一把将他扯过去,好像老嫂子疼爱小叔那样。 祥子没去端碗,先把钱掏了出来:“四爷,先给我拿着,三十块。”把点零钱又放在衣袋里。 刘四爷用眉毛梢儿问了句,“哪儿来的?” 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兵拉去的事说了一遍。 (1)说说祥子的车哪儿去了? (2)祥子拿给刘四爷的三十块钱是从哪来的?
|
12. 难度:困难 | |
请以“我有我的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不少于600字;(2)贴近生活,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