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绽开(dìnɡ) 罕至(hǎn) 倜傥(tǎnɡ) 逾矩(yú) B.粼粼(lín) 诀别(jué) 姊妹(zí) 荫蔽(yīn) C.确凿(zuó) 油蛉(línɡ) 收敛(liǎn) 书塾(shū) D.酷热(kù) 殉职(xùn) 暮色(mù) 粗犷(ɡuǎnɡ)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魁梧 杜鹃 料俏 孤苦伶仃 B.热忱 派谴 奥密 精益求精 C.纯碎 极端 酬劳 沉默寡言 D.蓬松 羞怯 禁锢 神采奕奕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朋友家滞留了一夜。 B.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C.他对自己取得的那些成绩总是津津有味。 D.这里地势高,即使下大雨也不会淹水,别杞人忧天。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通过学习《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受到了消防教育。 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的儿子: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接受采访,我非常感谢。 B.喝了酒的爸爸坚持开车,女儿劝阻说:“爸爸,酒后驾车会车毁人亡,你不要命了吗?” C.父母不让小明带手机去学校,同学安慰他说:“你父母这是为你着想,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吧。” D.同学提醒我要坚持锻炼,我回应她:“放心吧,我没忘,你不必多此一举。”
|
6.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戏曲家马致远,他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B.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文体,多用于记事陈情或写景。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回目不属于《西游记》的一项是( ) A.涤垢洗心惟扫塔缚魔归主乃修身 B.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 C.心猿归正六贼无踪 D.病关索大闹翠屏山拼命三火烧祝家店
|
9. 难度:简单 | |
人为什么要睡觉 ①吃饭、睡觉,这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可有谁想过,人为什么要睡觉? ②在睡眠原因的推测中,比较著名的有能量保持理论,这种观点认为睡眠只是用来保存能量的方式。1975年,美国神经科学家伯格提出睡眠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基础代谢率,使获得的能量得以保存,并且恢复白天丢失的能量。动物是从慢波睡眠中开始进入冬眠状态的,其慢波睡眠的特点与人类睡眠高度相似,提示睡眠可能和冬眠现象有着共同的目的――保存能量。 ③但目前,反对这种观点的呼声非常高,一个相反的观点认为睡眠大约可以节省5%-10%的能量,最多不超过15%,节约的能量非常有限,恢复和保养可能过于粗糙和简单。甚至有人说睡一晚只能帮人类节省约110卡路里,仅相当于一个热狗面包的热量。这说明,除了帮助节约能量,睡眠对人类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意义。 ④与能量保持理论不同,还有人提出了睡眠的功能论。这一派学说认为,睡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比如“记忆巩固”,不少睡眠剥夺实验显示,睡眠会影响长期记忆的巩固。 ⑤睡眠对记忆具有保护和巩固的作用,良好的睡眠对于第二天的再学习也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神经成像等技术手段,人们发现了记忆在睡眠中得到保护的更多细节。在睡眠过程中,白天编码的记忆信息会进行重激活,重新播放一遍。这些记忆信息的重激活与睡眠过程中特有的脑电波密切相关,包括纺锤波、慢波等。 ⑥这几年来,“突触稳态说”异军突起。突触稳态说认为,突触作为神经元间信息的传递通道,在人清醒的时候,新信息不断输入大脑,为了适应信息传递的需求,突触活动不断增强。但是突触不能无限活跃,否则将再没有空间来形成新的记忆。而睡眠期间由于和外界刺激的相对隔绝,突触在这段时间得到充分休息,突触的相对回缩为新一天接受信息的输入、学习新事物做准备。为了解释睡眠和记忆巩固之间的关系,也有学者提出了系统巩固假说。该假说认为,记忆的巩固,主要依靠前额叶和海马区的配合来完成。海马区负责临时储存白天形成的新记忆,而睡眠过程中,前额叶则把临时储存的记忆分配到全脑去。 ⑦此外,关于人类为什么要睡觉,还有恢复与修整功能论、身体免疫论等推测。上述理论分别从代谢、免疫等角度来阐述睡眠的功能。恢复与修理功能论认为睡眠使得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和恢复;而身体免疫论发现,睡眠可以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水平,认为建康的睡眠可以帮助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和再生免疫功能等。 ⑧关于睡眠的原因,每个理论都有一些合理的地方,但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证明。 (选自《科技日报》2019/07/19,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为什么要睡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睡眠的能量保持理论认为睡眠和动物的冬眠现象一样,都是用来保存能量的方式。 B.睡眠的功能论认为睡眠不仅能保护和巩固记忆,良好的睡眠对第二天的再学习也有重要作用。 C.睡眠的“突触稳态说”认为睡眠能让神经元信息的传递通道“突触”休息,为新一天做准备。 D.睡眠的系统巩固假说认为睡眠时前额叶会把海马区白天临时储存的记忆分配到全脑。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题目既点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也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2段中加点词语“高度”是程度很高的意思,准确地说明睡眠和冬眠的相似程度。 C.第3段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睡眠节约的能量有限。 D.文章按照逻辑顺序通过不同的学说理论的验证过程和理由说明了“人为什么要睡觉”。 3.下列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美国神经科学家伯格认为睡眠能够降低基础代谢率,保存能量,恢复白天丢失的能量。 B.白天编码的记忆信息的重激活与人类大脑中特有的纺锤波、慢波等脑电波有密切关系。 C.恢复与修整功能论认为睡眠能让白天工作疲倦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修整,并恢复记忆。 D.睡眠能提高血液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水平,激活免疫系统,提高免疫功能。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一种飘零的哀伤愁恻的气氛。 B.“闻道”写出了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写出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C.最后两句,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托明月传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D.这首七绝诗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
11. 难度:简单 | |
古文段阅读理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以下加点词语的意思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 B.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 2.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B.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C.非淡泊无以明志 博学而笃志 D.非学无以广才 学而不思则罔 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漫”“险躁”。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4.把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12. 难度:简单 | |
无信不立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①,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②,于斯③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颜渊》) (注释)①兵:军队、战备、兵力。②去:去掉、去除。③斯: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足食 足: (2)民信之矣 信: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选文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
13. 难度:简单 | |
按要求填空。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2)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天净少·秋思》中点明主旨,表达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默写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简单 | |
“少年正是读书时”。目前,崇左市某中学正在推行“课外阅读”活动,积极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1)[观点论述]活动中,有家长提出质疑,认为进行课外阅读会挤占孩子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专心学习。请围绕话题,谈谈你的看法。要求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我国“囊萤映雪”读书小故事中的一个故事。请简要叙写这个故事。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围绕活动主题,将下联续写出来。 上联:书山觅宝勤为径 下联: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简单 | |
特别的家长会 ⑴马锦溪担任高中班主任20年了,他是受到省教育厅表彰的优秀德育工作者。 ⑵现在,他刚接手的高一(8)班已经召开两次家长会了,但学生吕娟的家长一次都没有来。她对班主任说,她父母都在几千里外的浙江打工,没办法赶回来。 ⑶后来有人悄悄告诉马锦溪说,吕娟的父亲在浙江打工,但她母亲在家里没有外出。因为吕娟的母亲特别矮,身高只有一米五,又特别胖,吕娟认为自己的母亲长得丑,不愿让老师和同学看见,所以每次开家长会时她都撒谎说母亲不在家。 ⑷马锦溪听了心里一阵疼痛,他决定立即召开一次家长会,主题就是感恩母亲。 ⑸开家长会这天,许多母亲都穿上了最时髦的服装,有的还特意到理发店做了发型。她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礼堂,谈笑风生。 ⑹家长会开始了,马锦溪首先做开场白:“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我们恩深似海,尤其是母亲,生育我们时冒着生命危险,养育我们时倾尽心血,然后容颜变丑了,身体变衰弱了,但她们丝毫没有怨言。今天,在这个家长会上,我特意把我的母亲请来了。现在请她老人家上场!” ⑺台下一片哗然,家长们、学生们都在猜想着班主任母亲长得什么样。一位女教师搀扶着一位干瘦、驼背、手里拄着拐杖的白发老奶奶走上台来,台下立即响起了一片掌声。 ⑻马锦溪把母亲扶在一把椅子上坐下,然后对着台下深情地说道:“我1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人把我和妹妹拉扯大。我读初二时看母亲太累,决定辍学回家帮助母亲种地,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后来我读了高中,考取了师范大学,母亲借高利贷让我读书。各位家长,各位同学,你们看,我母亲现在满头白发,满脸皱纹,干瘦驼背,形象丑陋吗?不,我认为母亲的形象高大无比,美丽无比!” ⑼说罢,马锦溪扑通一声跪在母亲脚下,口中大声说道:“妈妈,您辛苦了,儿子永远感激您!” ⑽台下立即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有许多家长与学生都流下了泪水。 ⑾这时,班长突然站起来高声喊道:“母亲万岁!”全体家长与学生不约而同地也跟着喊起来:“母亲万岁!” ⑿马锦溪满眼含泪地站起来,他缓缓走到台前,语气深沉地说:“我们班同学中也有一位母亲特别令人尊敬。她个子虽然只有一米五,却像泰山一样支撑着一个家,照顾庄稼,种植蔬菜,喂养牲口,让丈夫能放心地在外务工,让孩子能安心地在学校读书。她虽然身体胖一点,但干起家务来是那样灵活,家里家外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我们去请这位母亲时,没有让她孩子知道。现在有请这位母亲!” ⒀台下一阵骚动,大家都在猜测这位母亲是谁。 ⒁一位又矮又胖的妇女在一位女教师的陪同下走到台前。由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这位母亲显得很拘谨,很忸怩。 ⒂马锦溪还没有开口介绍,吕娟就飞快地跑到台上。她双手紧紧握着母亲的一只手,然后大声对着台下的同学和同学家长说:“这是我的母亲!以前我认为母亲其貌不扬,害怕在家长会上出现时会令我难堪,所以撒谎说母亲不在家。现在我知道错了。” ⒃说罢,吕娟扑通一声跪在母亲面前:“妈妈,我爱您!” ⒄台下再一次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同学们笑了,台上的马老师也笑了…… (作者:胡传虎,选自2019年第4期《小小说大世界》,有删减) 1.通读全文,在下列横线处补全小说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班主任马锦溪决定召开一次主题是“感恩母亲”的家长会---_______________ ---马锦溪把吕娟同学的母亲请上台---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个子虽然只有一米五,却像泰山一样支撑着一个家,照顾庄稼,种植蔬菜,喂养牲口,让丈夫能放心地在外务工,让孩子能安心地在学校读书。 3.选文第⑸段和第⒁段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小说以“特别的家长会”为标题,有何妙处?
|
16. 难度:简单 | |
作文 回味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踏入初中生活,你应该遇到了不同的人和事。有时候,一句话、一张笑脸、一个眼神乃至一片云、一个动作、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这件事令人回味”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