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观察者常常会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zūn严,所以,实在不能怪有些外行人的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dàn不经。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诗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刘禹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3)终古高云簇此城,_____________________。(《潼关》谭嗣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诸葛亮)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6)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7)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老祖,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这个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

B.《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记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宣扬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四、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完成关于《朝花夕拾》的有关题目。

(1)在《狗猫鼠》中,“我”最初仇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所说的“三哼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题目。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

(1)行者说“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这里”是指哪里?

(2)唐僧为何赶退了行者?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野 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

1.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植物______的景象。

2.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蜻蜓上下鱼东西”所表现的画面,并说说其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注释]①庞葱:人名,战国时魏国的大臣。②质:做人质。③邯郸:地名,赵国的首都。④大梁:地名,魏国的首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家穿井

(2)人道之

(3)而议臣者于三人矣

(4)王察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3.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小题。

质朴的棉

绸缎是柔滑的,曼妙的,带着凉意的,也曾喜欢过,可它的美经不起短短一夏的光阴,如一朵萎去的花,不复华美,不再飘逸,那么短促,一下子就变得面目沧桑,老祖母总说,陈丝如烂草。于是,更倾心于纯棉,是能穿着忙碌于烟火生活的,那么家常,日日贴着我们的肌肤,舒适的,平和的,不离不弃的,夜间,也在棉温软的怀抱里。

秋日,我曾多次从棉朵裂开的棉花地边走过,村子里接二连三地浮起一片片云朵,那是采回的棉从绽开的壳中剥出,被晒在暖意充足的秋阳下,有的盛在竹匾里,有的铺在道场上,黄昏时,带着阳光的热度被收回,一袋袋运到收购处。还要留下一些,给将要到来的严冬多絮一床棉被,送到城里住校的孩子那里,或者给新添的孙儿做套棉袄棉裤还有小棉背心,把小孙子穿得着实像个小棉球。 

住在城里的我将轻软的新棉和花棉布,早早地送到一家老裁缝铺里,这老裁缝已年近花甲,铺子里挂的都是做好的孩童的棉衣,还有叠放好的棉布,镇子上的裁缝铺就只有这一家专做棉衣了,会做的,大都改成做羽绒衣或者丝绵的袄子了,做这棉衣大概太费时了吧。裁好了布,铺上了棉,多了太厚,就笨重,少了太薄,不暖和,身上铺的棉和袖子又不一样,还要用手工缝线固定。可离了三街七巷的人家也会打听了寻了去,排着队等候老裁缝做。送得早,到了冬至前后总是能取到的,老裁缝的灯总关得迟,总笑呵呵地说,怎么能冷着孩子呢。那笑容,日日和棉在一起,也棉一样朴素。

一场大雪从天而降,棉一样覆住大地,晚间多加一层棉被,尤其是晒过的棉被,留存着阳光的气息,是醉人的,棉是一种安抚,以温厚的情怀来慰藉我们,鲍尔吉·原野是喜欢棉的,他说棉花是“花”中最仁慈的花,给人温暖。他把棉花比作一个羞怯的没上过学的小女孩,悄悄地躲在乡村。棉,的确担当起这样的喜爱,棉是一个安静的字眼,它的内蕴始终是朴素的。岁月深处,各种花事均如过眼烟云,大抵赏心悦目,惟有棉花,制成棉线、棉被、棉布、棉鞋,甚至一块小小的手帕,友伴一样,即使不着色彩,也温馨无比。

懂得棉的好,也喜欢读那些棉一般朴素的文字,鲍尔吉·原野的那些写草木的,写胡四台的文字是棉质的。还有另一位出生在草原的叫席慕容的女子,少年时代,厚厚的笔记本里抄过无数首她写的诗。那些属于青春岁月的诗句,曾棉一样抚慰过年少的心,那是一段段开满碎花的棉布,隔着流逝的匆匆时光,依旧那么淳朴。

于是,想做一棵棉,开出淡雅的花,结出柔软的棉,絮出温厚的被,在琴弦一样的棉花弓下,被弹出民间的质朴的无需修饰的曲子。

1.文章叙述和棉有关的哪些人和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写绸缎?

3.我为什么要早早地把新棉和棉布送到老裁缝那里?

4.从修辞的角度说说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5.结尾段“民间的质朴的无需修饰的曲子”指什么?作者想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胡记面馆

马苏玥

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②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③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更加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④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⑤胡良学着老爹做面。起一拳头大的面,成匀粗的长条,再平扁,用快力上几条长口,一手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着面条,快速去面头,左右一,把身子一,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⑥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            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⑦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⑧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⑨“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⑩“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⑪“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⑫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⑬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⑭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⑮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⑯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⑰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⑱胡良回了老街。

⑲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⑳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

2.结合加点的字,赏析第⑤段的划线句。

3.文章第⑥段中说“胡记面全在____________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请根据文中相关描写,分别用一个字概括胡记做面的精髓,将所概括的内容写在横线上。

4.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深刻含义。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以“感谢你给了我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字数不少于550字;(2)书写工整,语句通顺;(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