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提示默写。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海日生残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6)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因而苦学的同时,更要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B.古人的称谓有谦称和尊称,“舍弟”“令爱”是谦称,“贤侄”“尊君”是尊称。 C.《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和鲁迅。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事是( ) 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八个字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求真务实。 B.为了防止H7N9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能否根治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
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qí( )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在人迹罕至的百草园捕鸟让我们心神向往;呼朋引伴卖弄歌喉的鸟儿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zhù(________)蓄 ②分qí(________) ③花团锦簇 (________) ④呼朋引伴(________) (2)人迹罕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出悲凉伤感的意境。 D.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等手法,全诗感情奔放,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2.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选自《论语十二章》)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人不知∕而不愠 C.吾∕日∕三省吾身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温故而知新 (_______) (2)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 (3)曲肱而枕之(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选文中不少语句已演变为成语,请写出三个。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那么作者都怀念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3.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父亲,让我抱抱你 汤小小 ①家乡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每年元宵节,都要把龙灯舞起来,预祝一年的好收成。对于孩子来说,这真是个欢天喜地的节日,龙灯到哪里,孩子们就跟到哪里。但是,看龙灯的人那么多,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小孩子个子矮,想要看得清楚,只得坐在父亲的肩头。 ②每到舞龙灯的时候,总能看到孩子们像一面面骄傲的小旗帜,飘扬在父亲的肩头或怀抱。 ③父亲也会把年幼的我抱在怀里。我嫌他抱得太低,嚷嚷着再高点,他就把我举起来,举过头顶,我的视野一下子变得无比开阔。父亲举累了,想要放下来一会儿,我就会吵闹不休,父亲无奈,甩甩酸痛的胳膊,再次将我举起来。孩子玩兴浓,玩到半夜依然兴致不减,父亲只好抱着我继续跟着龙灯到处走。直到我在他怀里睡着了,他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把我抱回家。 ④我在父亲怀里慢慢长大。很快,就和父亲齐肩了。很快,就再也不需要父亲的怀抱了。 ⑤长大的鸟儿总要飞出去,我飞得很远,将父亲和家乡都远远地抛在身后。城市里的生活,精彩而繁忙,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回去,总发现父亲一年比一年苍老,一年比一年瘦弱,问他的身体状况,父亲总是笑着说:“硬朗得很,没事儿!” ⑥等到有事儿时,已经不可挽回。 ⑦父亲忽然中风,半身不遂,需要借助拐杖才能艰难地走几步。他每日躺在床上,精神一天天地萎靡,肌肉一天天地收缩,看上去,彻底像个七十岁的小老头儿。 ⑧那年元宵节,我特意在老家度过,想要多陪伴父亲一些日子,或许这样的日子已经不会太多了。夜幕降临时,外面已经锣鼓喧天,舞龙灯的汉子发出雄壮的吆喝声,烟花在天空绽放,将夜色染得五彩缤纷。已经好几年没有看龙灯了,我听着那熟悉的声音,默默出神。 ⑨父亲说:“去看看吧,可热闹了。一年就这么一回,不看多可惜。” ⑩他还记得,我最喜欢看龙灯。我起身,看着父亲孤独的身影,打消了一个人出门的念头,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说:“我们一起去。” ⑾大概,父亲等着这句话很久,他居然没有拒绝,真的在我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出了门,朝人群里走去。站在人群里,才猛然发现,父亲居然变得如此矮小,四周都是比他高大的人,他站在那里,根本看不到龙灯的影子。 ⑿“爸,我抱你看。”我本能地脱口而出。 ⒀这句话,把我自己吓了一跳,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父亲的位置已经互换了呢?而父亲听到这句话,愣怔几秒,然后拼命摇头。我却已经弯下腰,张开双臂,环住父亲的身体,一用力,将他抱了起来。父亲居然那么轻,轻得仿佛没有重量。被儿子这样抱着,父亲有些扭捏,但能看到那舞出各种花样的龙灯,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他在我怀里,一动不动,没多久,就要求不让我抱了,他说:“别累着你。” ⒁父亲那么瘦小,而他的儿子那么强壮,怎么会累着呢? ⒂想起小时候,在父亲怀里的各种耍赖撒泼,忽然觉得很难过,孩子向父母索取时,总是理直气壮,毫无顾忌。而当他们向父母还债时,父母总担心他们太辛苦,总是处处为他们着想,试图为他们减轻负担。 ⒃看着父亲枯瘦的身影,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我把它们强行吞咽,然后笑着对父亲说:“好,那我们回去。”既然他不希望累着自己的儿子,那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遂他的心意。这样,或许,他会更开心,更舒心。 (摘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用对比的手法,“我”幼年时父亲抱我看龙灯,如今“我”抱父亲看龙灯。 B.第④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对父亲现状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C.第⒂段表达了“我”不能常陪在父亲身边而难过。 D.第⒀段“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父亲身体瘦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的伤感。 2.文中第②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请你赏析第⒀段中“我却已经弯下腰,张开双臂,环住父亲的身体,一用力,将他抱了起来”的表达效果。 4.文章的结尾处写到作者“眼泪差点掉下来”,其原因是什么?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 朗读。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 (材料三)我们诵读经典,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詞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一段文,一首诗,一封信,一个故事……我们大声朗读,使我们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 (材料四)朗读能让我们加深记忆吗?记忆是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智慧之一,连接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一切经验都要经过编码储存和提取才能形成完整的记忆过程。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边看边读是一个双编码的过程,既区别了语音也区别了语义,对信息进行深加工,更有助于信息的巩固。读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过程中充当了刺激物的角色,在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记忆的信息上,也更能帮助我们记住它。 (材料五)下面是仙亭中学对三个年级的同学所进行的抽样调查,请你把表格中的信息转换为文字
1.下列选项与上述材料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 B.我们想锻炼口才就一定要多朗读。 C.朗读能让我们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D.朗读是加强记忆的唯一方法。 2.把材料四表格中的信息转换为文字。
|
10.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五猖会》主要描述了作者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台上所见到的“无常”形象。 B.《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所谓“名医”为父亲治病的情景,揭露了他们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行径。 C.《繁星》《春水》小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D.《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2.《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句子写出相应的人物。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是________(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他”是____________
|
11. 难度:中等 | |
请以“有一种美丽叫 ”(坚强、平淡、仁慈、永不言弃……)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600字;(3)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