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狭ài(_______) ②抽yē(_______) ③沉默guǎ (______)言 ④殉职(_____)
|
2. 难度:中等 | |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作者。 ①夜发清溪下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②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⑤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 ②意暇甚 ___________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 ___________ ④弛担持刀 ___________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沙漠地区并不完全是不毛之地,其中也有一些草木葱茏的绿洲。 B.对这种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会同情你的。 C.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使得早读读书氛围不够浓厚。 D.面对未来,他踌躇满志,但他那见异思迁的本性必将使所有的梦想像幻影一样全部破灭。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散文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在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由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 C.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15岁被称为“志学之年”,4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
7.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题。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 …… 唐僧见他(行者)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 (1)唐僧因何事写下“贬书”? (2)从选文看,唐僧是个怎样的人?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注释)①宿雨:昨夜下的雨。②山客:隐居山中的人。 1.请说说诗中田园有哪些景物。 2.这首小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
9. 难度:中等 | |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①尚书:职官名称,相当于今之部长。②固:坚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 畜一红马 ② 公不许 ③ 之万怪之 ④连易数人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有军人见而爱之”的“之”不同的是( ) A.学而时习之 B.之万求之不得 C.日月之行 D.下车引之 3.翻译句子 (1)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 (2)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
10. 难度:中等 | |
①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 ③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
11.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儿子想哭,说:“爸,我害怕。”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累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父亲说:“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面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4.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