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絮叨(xù) 栖息(qī) 应和(hé) B.粗犷(kuàng) 贮蓄(zhù) 着落( zhuó) C.澄清(chéng) 吝啬(qiáng) 分歧(qí) D.发髻(jì) 一霎间(shà) 绽开(zhàn)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嘹亮 诀别 翻来复去 B.云宵 尴尬 油然而生 C.瘫痪 侍弄 咄咄逼人 D.匿笑 鉴赏 水波鳞鳞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两本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到室外,玩起了打雪仗和堆雪人的游戏。 C.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内地探亲,大家真是喜出望外。 D.生活习性截然不同的两种动物住在同一个笼子里,很难相容相安。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宁市地铁的建成和投运,极大地缓解当地交通拥堵状况。 B.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崇左市加大了整治力度。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我对小明说:“朋友,好久不见,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 B.我家的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人。 C.小明放学回到家后对妈妈说:“怎么还没把饭做好,我都饿坏了!” D.他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同学的脚,连忙说:“我的脚可没长眼,怪你倒霉。”
|
6.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①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②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④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集》,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B.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踏秋”,一般包括登高远眺、观赏菊花等习俗。 C.古代表示降职的词有“谪”、“左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降职称为“左迁”。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
8. 难度:困难 | |
《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的是哪篇文章?( ) A. 《琐记》 B. 《无常》 C. 《二十四孝图》 D. 《狗·猫·鼠》
|
9. 难度:困难 | |
加碘盐有必要吃吗 (阮光锋) ①有人说,碘盐吃多了会得甲亢,尤其是沿海地区的人经常吃海产品,所以不需要吃碘盐。这是真的吗?吃碘盐真的会导致碘超标吗? ②其实,就目前我们的膳食情况来看,不论是沿海居民还是内陆居民,都需要吃碘盐。 ③碘是身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我们脖子上有个腺体叫甲状腺,它需要碘来生成甲状腺素,甲状腺素具有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尤其是脑发育的作用。如果缺碘,将会影响大脑发育,容易引发克丁病和大脖子病。 ④碘的饮食来源主要包括食物、加碘食盐及饮用水。含碘丰富的食物主要有海带、紫菜和海鱼等。不过,国际上公认的防治碘缺乏病的主导措施就是食盐加碘。为什么呢?调查显示,无论是在低碘还是高碘地区,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对于碘的摄入量都贡献甚微。因为这些食物虽然含碘量较高,但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而且海盐本身其实也不含碘的。在沿海地区,碘盐仍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的话,碘摄入量就会不足。所以,即便生活在海边,仍然需要食用含碘盐。很多人担心碘吃多了会得甲状腺疾病,这是过于担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每日碘摄入量在1000微克以下一般是安全的。正常饮食的话,普通人的碘摄入基本不会超过这个量。 ⑤很多人认为碘盐是中国特色,其他国家都不这样做,其实,恰恰相反。食盐加碘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行的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食盐中的碘添加量为20-40毫克/千克,而我国食盐的碘添加量低于这一标准,目前为20-30毫克/千克。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对“沿海地区的居民仍有必要吃碘盐”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海水晒成或熬成的盐叫海盐,海盐本身其实并不含碘。 B.海带、紫菜、海鱼等传统观念中的补碘食物,占人类膳食的比例太小。 C.碘盐仍是沿海居民重要的碘来源,不通过食盐补充,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D.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普通人每日碘摄入量应在1000微克以上。 2.对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列数字、打比方 B.分类别、打比方 C.列数字、作比较 D.作比较、分类别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说明文以短小的篇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生活中的科学知识。 B.第①自然段针对某些人的错误认识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④自然段加点词“主要”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D.第④自然段加点词“这”指代的是前面提到的“碘摄入量就会不足”。
|
10. 难度:中等 | |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对偶点题,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诗人在他乡的漂泊羁旅之情。 B.颔联运用对偶,通过一幅幅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大景表现出来。 C.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揭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 D.尾联巧用反问,用“归雁传书”的故事抒发思念家乡的喜悦之情。
|
11. 难度:困难 |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期日中 寒雪日内集 B.太丘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则是无信 做人不可言而无信 D.对子骂父 孔子不能决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友期行 我寄愁心与明月 B.相委而去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则是无信 及日中则如盘盂 D.下车引之 日月之行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题目虽然是《陈太丘与友期行》,但是重点人物却是元方,开头交代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情况只是为故事的发展做铺垫。 B.《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元方懂得“信”和“礼”的重要,就是“方正”的体现。 C.在元方一番有理有据的反驳后,友人“惭”且“下车引之”,表现出了较为诚恳的态度,可见友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聪明而明智的孩童和一个失信失礼而惭愧的客人的形象。 4.请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2. 难度:困难 | |
管宁割席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①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注释]①席:坐具、坐垫。 ②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又尝同席:尝:________ ②宁读如故:故: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故事中管宁、华歆两个人物给我们很多启示,请任选一个角度讲讲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
13. 难度:中等 | |
①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③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白) ④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曹操) ⑤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⑦请完整地默写李白的《峨眉山月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困难 | |||||||||||
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班级拟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古代无数文人墨客为歌颂友谊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市“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活动”中有关“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请概括出表格所反映出的目前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趋势。不超过20个字。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讲述了一个反映古人深厚友情的故事,请你讲给大家听,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难度:困难 | |
晒 书 贺宽叶 ①那年回到乡下老家,院子里的情景让我很是吃惊:满地都是书,一本本,一排排,一列列,摆满整个院子,只留出了窄窄的过道。风吹过来,书页波浪般哗哗翻动,阳光打下来,“波浪”有点炫目。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母亲从书堆里站起来,挪开小马扎,摘下老花镜,慈爱地笑着说:“我给你晒晒书。” ②进城之后,两大橱子书我都搁在了老家,没往城里运。母亲主动担起了保管的重任。 兄弟姊妹来拿书看,母亲都牢牢记在心里,催促他们按时归还。母亲上过“文化大革命”前的扫盲识字班,认识1000 字左右,已经够用了。舅舅是文盲,出门举步维艰,由此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家里用度再紧巴,只要我说买书,母亲总是东挪西凑及时给我钱。打小,农活再忙,只要我在看书,母亲绝不会派活给我。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母亲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是村里屈指可数的考上大学跃过“龙门”的农家子弟。 ③午后,我和母亲把书一本一本翻过来,晒晒封底那一面。母亲笑道:“我看看我的宝贝儿子看什么宝贝书。”说着,她拿起一本荷尔德林的诗集,翻开扉页上我的淘书小记念起来:“在暮色苍茫里漫步辽宁师范大学校园,于樱花树影里邂逅小书摊,一腼腆女生处理旧书,遇此书,半价购之乃去。1994年4月16日晚于大连。”母亲翻了一下内文,说看不懂,就放下了。她又拿起一本薄薄的白色封皮的书《乡愁的理念》,是董桥的,照例还是先念扉页上的购书小记:“逛大学扎堆的济南文化东路,往来皆年轻面孔,间或遇到面熟之老学生,颔首微笑。路东段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购董桥《这一代的事》及《乡愁的理念》,久慕董桥文名,今足愿矣。1992年 6月 2 日。”母亲慨然叹道:“儿子啊,原来你跑了好些地方呀,我都不知道。” ④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多年前一帮书友聚饮后去庄君家小坐,趁庄君去沏茶的机会,我们几个书友纷纷去她的书橱前窃书。我一眼看见《酒徒》,抽出来藏到了包里。回家后打开,见扉页上有庄君龙飞凤舞之小记:“老贺赠王书一捆,王大醉,半夜醒来,探手入包,书尚在, 安心睡去。”一本我送出去的小书,在辗转了近十年后,居然以“窃”的方式重回我的手上,真是奇妙。几乎每一本书都有来历,都有故事。整个下午,母亲一直笑个不停。 ⑤那是在初夏,栀子花氤氲的香气里,我和母亲坐在书堆里,一本一本翻晒我喜欢的书。母亲用棉布仔细拂拭着,娘儿俩漫无目的地聊天,光阴在从书本上抬头、低头瞬间消失。栀子花开的时节,已经有点热,母亲用手背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冲我一笑,她的白发从发间探出来,让我心惊。 ⑥多年以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溘然长逝。那两大橱子书我经常抚摩、翻阅,心里时时升腾起无尽的思念。因为,每一本书上都留下了母亲的手印。 (选自《中学生阅读》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 _____→ 回忆母亲重视读书(母亲深知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母亲去世,我睹物思人 2.结合语境,分析加点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泡桐淡紫色的花悠然飘落,钻进翻动的书页里,成了书签。(赏析加点词) (2)母亲捧着书,小心地翻阅着,轻声读着书上的小记,嘴角上扬,咯咯笑着喊我过去看她手中拿着的一本《酒徒》。(赏析句子) 3.选文第②段中“母亲在和左邻右舍闲聊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说一句:‘我儿子在看书呢!’”这句话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4.文章题为“晒书”,却详写了我与母亲一起读“小记”的事,有什么作用?
|
16. 难度:困难 | |
从小学走上初中,你开始了另一段人生旅程,一切都是新的: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新生活、新感受,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请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讲述你初中生活的文章。 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再作文,可以填“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新生活”、“新感受”等。 (2)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3)不能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