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根据课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4)__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 (7)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 (8)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
2.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写汉字。 蒙mèi(________) 藏污纳gòu(________) 油光可jiàn(________)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了为满洲贵族拍摄正襟危坐的传统肖像,汤姆森还在街上辛苦行走,为英国好奇的公众拍摄中国的异域风土人情。 B.中国科学家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中,殚精竭虑,最终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C.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D.《中国机长》电影的拍摄技术十分出色,比如特写镜头让人眼花缭乱,场景的线条和色调尤为清晰真切。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舍人。古代常用官名来称呼,如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一般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上下句对仗工整。 D.《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七言古诗。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
5. 难度:困难 | |
初二年级开展“人无信不立”主题演讲,结合语境,在下面开场白的空行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着许多关于“信”的名言和故事:“ ”。 ,臾骈守信……诚信,是有诺必践取信于民的为政之法;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人无信不立”主题演讲现在开始。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商鞅立木 B.轻诺必寡信 季札挂剑 C.人倍信则名不达 文侯期猎 D.言不信者,行不果 季布一诺
|
6. 难度:困难 | |
请从消息写作的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原因。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 ①2018年,瑞典文学院曾发生了一起丑闻,导致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发,并被顺延到了2019年。②诺贝尔文学奖在今年宣告“回归”。③瑞典文学院一起揭晓了2018年和2019年两届文学奖的得主。④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彼得·汉德克,以表彰他们在文学上的成就。
|
7. 难度:中等 | |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进行答题。 1.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的。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2.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相关语段,回答问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长征。 ②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董乐山译) (1)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隐含的立场或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第②段中加点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既醮④,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体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 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下列句中的“之”与“因呼而谕之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以我酌油知之 D.何陋之有 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俱言未可 (____________)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____________) ③数日,苦之 (____________) ④不敢遽入 (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白居易的《夜泊旅望》,完成小题。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
|
10. 难度:困难 | |
现代文阅读。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⑪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⑫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第8版,有删改)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1.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第②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3.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 4.文章的标题“一针一线皆关情”,如果换为“一位行走乡间的裁缝”是否可以?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
11. 难度:简单 | |
按要求作文 几只争落向阳暖枝的莺鸟,撩拨了白居易深爱早春的心弦;一片薄薄的、浅黄色的槐树叶,承载了挥之不去的乡愁;一只小小的、被踏扁的风筝,触发了鲁迅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一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寄托了朱自清与父亲催人泪下的深情……小小的莺鸟,不起眼的树叶,寻常的风筝,易被忽略的背影……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真情。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在作文纸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