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爱秋天,因为秋天没有zhòu雨,没有zào热;没有半遮半掩的朦胧,没有不切实际的梦幻;没有毫无节制的狂热,没有城府颇深的世俗。他是那么豪爽飘yì,悠闲xiāo洒。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泰州市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南宋时期古人纳凉“利器”——绿釉如意形蕉叶纹枕。 B. 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 C. 新时代新召唤,中国教育应该肩负怎样的时代使命? D. 学生代表以《言语传祝福》《歌声颂真情》《童心送贺卡》三个活动板块讲述师生间最真挚的情意。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他年近30岁,留着“西洋装”的头,头发梳得油光可鉴。 B.这位所谓的专家在台上絮絮叨叨,声音沉闷,抑扬顿挫地宣扬他的学说。 C.师父可能感受到我正襟危坐,过于严肃,就聊些普通话题,如你的衣服好好看好保暖,你的气色真好很红润,还有茶够不够糕点够不够…… D.橱窗里陈列的水晶玻璃工艺品,件件都玲珑剔透,充分展现了师傅们的聪明与智慧。
|
4. 难度:简单 | |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_____________,猛浪若奔。 ②夕日欲颓,_________。 ③_______,良多趣味。 ④________,志在千里。 ⑤大自然的美景能传达诗人的情绪。如《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崔颢用明丽的景色反衬思乡之情;《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李白化静为动,表达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
|
5. 难度:中等 | |
名著阅读。 ⑴____________国籍)记者___________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___________。 ⑵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_________) (_________) A.“他是个大个子,像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这个人物是林彪 。 B.“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在长征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这个人物是彭德怀。 C.作者第二次见毛泽东的时候,他正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路旁的行人一起走。 D.“人生五十岁始”的是徐海东 ,他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时的老师。 E.“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周恩来。
|
6. 难度:中等 | |
综合性学习。 近日,我校开展了“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你也参与其中,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引经据典话诚信)下列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诚信”的句子,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 ①人背信则名不达。 ②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 ③以实待人,非惟益人,益已尤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⑤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⑥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2)(环顾身边思诚信)王老师是诚实守信模范,下面是“湖源”广播台的小记者对她的采访,请你结合语境,帮忙完成。 小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比如平时对同学许下的诺言一定要履行,考试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将诚信落实在点滴行动中。 小记者:谢谢您! (3)(撰写报道传诚信)小华同学针对这次活动写了一篇广播稿投给学校“湖源”广播台。稿件有一些问题,请帮他完善。 _______________,创诚信校园 a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近日,我校开展了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中,我们召开了诚信教育主题班会,分享了诚信小故事,诵读了诚信名言,设计了诚信主题板报。老师积极鼓励我们发现身边的诚信事迹,记录诚信案例。在多种活动中,b我们全部能明白诚信的意义,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的美德,这次活动是对每位学生人格的提升。 学校为此还开展了诚信学生、诚信班级的评比活动,强化学生的诚信行为,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 ①请为广播稿补写标题上半句(要求上下句对称)______________。 ②文中b处有一个词语不符合广播稿用语,听了音容易误解,请指出来改正:___________。 ③广播稿中a处有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指出来改正:_____________。
|
7. 难度:困难 | |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王孙,指贵族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1.请简要分析“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的作用。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或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句把送别时间、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B. 诗的三四句是对朋友的询问和期待,是诗中人“相送罢”后内心情感的流露。 C. 诗的三四句以实写把别后离情未去、盼归之情已上心头的心理表达出来了。 D.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诗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平淡中蕴涵着深意。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①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②。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③,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④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⑤,鼓若山腾,浚波⑥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卷四 河水》) (注)①灭:淹没。②隥(dènɡ):登山的石级。③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④返:通“反”,反复,重叠。⑤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⑥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北登孟门:__________ ②河中漱广:__________ ③巨石临危:__________ ④素气云浮: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例句:谓之孟门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B.春冬之时(《三峡》) C.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D.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实 为 河 之 巨 阸 3.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4.下面链接材料和文中划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国外,中国士兵的名声很差。许多人认为他们的枪主要是装饰品,他们唯一打的仗是用鸦片烟枪打的;如果有步枪交火,都是事先商定,朝天开枪;战局用银洋决定胜负,士兵用鸦片发饷。对过去的大部分军队来说,这种说法有一部分确是如此,可是现在装备良好的第一流中国士兵(红军白军都是如此),不再是滑稽戏中的笑话了,这在不久就会让全世界看到。中国未能击退日本的进攻并不是判断的标准:除了上海曾经进行过后来受到破坏的抵抗以外,迄今没有进行认真的抵抗。 ②中国依然有着很多滑稽戏式的军队,但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型中国战士,他们不久就会取代那些旧式的战士。内战,特别是红军和白军之间的阶级战争,付出的代价一直很高,打得往往很猛烈凶狠,双方都没有宽恕或妥协的余地。中国这十年的内争,如果说别无成就,那至少已建立了对运用现代技术和战术有经验的一支战斗力量和军事头脑的核心,这不久就会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再能够被看作是银样蜡枪头了。 ③问题从来不在于人材本身。我在一九三二年的淞沪战役中就知道,中国人同任何别国的人一样能打仗。撇开技术上的局限性不谈,问题完全是统帅部自己没有能力训练麾下的这种人材,赋与军事纪律、政治信念和致胜意志。红军的优越性就在这里——它往往是战斗中相信自己是为一定目的而作战的唯一一方。红军在建军的教育工作方面的成功,使他们能够抵抗住敌人的在技术上和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④中国农民占红军的大部分,他们坚忍卓绝,任劳任怨,是无法打败的。这在长征中已经表现了出来,这也在红军日常生活的严格要求上表现出来。可能也有外国军队能够吃得消这种同样的风吹雨打、食物粗砺、住所简陋、长期艰苦的生活,但我没有见过。我对美、英、法、日、意、德的军队都比较熟悉,但是我相信只有最优秀的军队才能吃得消红军战士这样紧张艰苦的日常条件。 ⑤我在宁夏和甘肃所看到的红军部队,往在窑洞里,富有地主原来的马厩里,用泥土和木料草率建成的营房里,以前的官吏或驻军丢弃的场地和房子里。他们睡在硬炕上,甚至没有草垫,每人只有一条棉毯——然而这些房间却相当清洁整齐,虽则地板、墙壁和天花板都是刷了白粉的泥土。他们难得有桌子或书桌,把砖头或石头堆起来就当椅子用,因为大部分家具在敌人撤退以前就给毁坏或运走了。 ⑥每一个连都有自己的炊事员和后勤部门。红军的饮食极为简单。咖啡、茶、蛋糕、各种糖果或新鲜蔬菜,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东西,他们也不想。咖啡罐头比咖啡更有价值;没有谁喜欢咖啡,它的味道象药一样,但是一个好罐头却可以做成一个耐用的饭盒!热开水几乎是唯一的饮料,喝冷水受到特别禁止。 ⑦红色士兵不作战时,一天到晚都很忙,实际上,在西北,象在南方一样,经常长时期没有活动,因为占领一个新地方后,红军就要休整一两个月时间,成立苏维埃或者进行其他的“巩固”,只派少数人去前哨值勤。敌人除了定期发动大“围剿”以外,几乎总是处于守势。但是在红军和敌人各自的攻势之间往往有很长间隙的闲暇。 ⑧红军士兵不作战或不值勤时,每星期休息一天。他们五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吹“熄灯号”睡觉。每天的时间表包括:起床后即进行一小时的早操;早餐;两小时的军事训练;两小时的政治课和讨论;午餐;一小时的休息;两小时的识字课;两小时的运动;晚餐;唱歌和开小组会;“熄灯号”。 ⑨跳远、跳高、赛跑、爬墙、盘绳、跳绳、掷手榴弹和射击方面的激烈竞赛,受到鼓励。看了红军跳墙、跳杆和盘绳,就不难明白为什么中国报纸因为他们行动敏捷和爬山迅速而给他们起了“人猿”的绰号。由班到团,在运动、军事训练、政治常识、识字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集体竞赛中,都颁发奖旗。我在获得这类荣誉的部队的列宁室里,看见这些奖旗陈列在那里。 1.选文开头第①节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2.请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判定中国不久的将来会出现一种装备良好的新型中国战士的? 3.选文所介绍的红军日常生活的点滴,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担当的力量》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和父亲聊到他小时候干农活的经历:农忙时,需要帮父母挑担子,最开始20斤的担子都压得喘不过气来。后来慢慢适应了,30斤、40斤、50斤,只是肩上的茧越来越厚了。他说,自己多挑一点,爹娘少干一点。简短平实的话,却令人回味。当父辈们十几岁时,他们就有了用稚嫩的肩膀替父母扛起家庭重任的担当。那么,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更应该具有担当的力量。 ②而这种力量究竟源自何处呢? ③担当的力量源自于爱。A是什么给了花木兰放弃采桑织布的生活,选择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勇气?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的孝心。B是什么给了鲁迅不惧威胁利诱,像钢刀一样的笔锋刺向敌人心脏的骨气?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使命感。C是什么给了焦裕禄忍受病痛的折磨,为兰考艰苦奋战治理“三害”的坚守?是“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拳拳报国之志。他们对家庭、民族、国家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迎难而上、百折不屈、公而忘私、积极奉献,以担当的精神挺起整个民族的脊梁。他们这些人,一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④担当的力量源自于责任。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每个人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责任。教师的担当是坚守三尺讲台默默耕耘,春蚕到死丝方尽;军人的担当是手握钢枪保家卫国,一腔热血沃疆土;党员干部的担当是危难面前那一声“共产党员跟我往前冲”的呐喊,是“四有”书记谷文昌“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是时代楷模燕振昌“克勤克俭,忠诚敬业,勤勉热心,求真务实”的真心。作为一名年轻的学生,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神圣使命,笃行学习报国之志,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⑤担当的力量源自于传承。一代代的传承,一代代的弘扬。将会形成激励我们年青一代的不竭的动力源泉。担当,是融入中华民族文明血脉中共同的精神信仰,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 ”的 ,到“ ”的 。这些民族之魂把千钧重担扛在肩上,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有力支撑。 ⑥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来说,担当,就是要传承祖辈父辈坚定的政治信仰和不惧牺牲的精神与品格,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在刻苦学习和勇于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以渊博的学识、宽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积极作为,在新时代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 (选自2018年4月24日《人民日报》,作者孔子文涵,有改动)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中的A、B、C三个画线句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仿照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填空。 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孟子,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________ 。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侯发山的《灯》一文,完成小题。 ①周末,小伟回必下看望父亲。临近家乡,天色渐暗,看到远处江面上三三两两的桅灯,小伟心中顿觉温暖。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是个孝子,虽然在城里办厂,平时可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就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钓鱼。 ④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的事。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钓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想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鮟鱇(ān kāng)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长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根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江里,然后继续说,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因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想着父亲的种种举动,小伟恍然大悟。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⑱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有时做事啊,不能太招人眼了。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㉑小伟说,我那样做,并没什么别的想法,不是炫耀,也不是为赢得什么好名声,就是让大家监督自己,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㉒儿子,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 ㉓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语重心长地说,小伟,爹希望你能像你说的那样,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㉔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㉕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但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担心会迷路…… (选自2019年5月《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③到⑰节详细记叙了父子俩钓鱼的经过,写了“我”的内心变化过程,请根据提示填空。 父亲提出钓鱼,小伟充满疑惑→父亲准备不用鱼竿钓鱼,___________ →___________,小伟呵呵一笑→ ____________,小伟打了个愣→父亲时时关注自己,___________ 2.请按照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⑴从人物描写角度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他心中一热,双眼潮湿起来,不由地抬起手来挥了挥头上飞舞的蚊虫。 ⑵联系上下文,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小伟看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影像一座山,那样挺拔,那样沉稳。 3.小说标题为“灯”,“灯”在文中多次出现,含义丰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4.阅读链接材料,说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灯”吗?为什么? 链接材料: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鲁迅《藤野先生》)
|
12. 难度:困难 | |
请以《我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OO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