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巢(        zhí   不求解(shèn

B.蓄(chǔ  niàng  niǎn  人迹至(hǎn

C.斜(   tǎng   suí   为一谈(hùn

D.宿   huái   shǒu  人声沸(dǐ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B.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C.博学多识    一拍即和    尽态极妍 D.大彻大悟    参差不齐    闷闷不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从三亚海鲜餐馆高价宰客事件,反映出了广大游客希望政府职能部门能努力完善市场监管,真正尊重游客切身权益的愿望。

B.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论它们围绕哪个阶层的人为中心来展开,它们都深切地关注了人生。

C.为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必须进一步加快建设“优教南充”的步伐。

D.近年来,我省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全面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对《朝花夕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

B.《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C.《朝花夕拾》中的妇女形象不多,除了阿长,还有一个衍太太,她的形象出现在《五猖会》和《琐记》中。她和鲁迅是同一门的邻居,小时候,鲁迅认为她是一个和蔼的人,长大后却逐渐发现她是一个虚伪自私的人。

D.鲁迅在《狗·猫·鼠》中,借动物比喻人,借批判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来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恶之情。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的“左迁”,表示升职的意思。中国古代贵左贱右,将官职提升称为左迁。

B.《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耳顺”,七十岁称“花甲”。

D.对别人称呼比自己辈分小或年龄小的家里人,称呼前常加“舍”字,如舍弟、舍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爸爸为爷爷的七十大寿定制了生日蛋糕,上面写着“祝令尊大人健康长寿”。

解说:“令尊”是自己对父亲的尊称,用在这里恰当。

B.有首歌这样唱道:“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解说:句中第一次出现的“梦”和“悲伤”都是动词,第二次都是名词。

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解说:一句中朗读处理是:“牛背上”后面是停顿,“短笛”“嘹亮”加重音。这样读来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了一支充满着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D.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解说:这里的“雨点”用的是比喻义。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摘自“新浪网”)

(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2)武汉市某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不完满才是人生》,回答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的名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段意思的一项是(    )

A.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B.作者列举了从皇帝、大臣到平头百姓、知识分子这些人相同或不同的不如意的事情,意在表明世界上人生不如意没有例外。

C.汉武帝、唐太宗的人生不完满是指没有找到灵丹妙药让自己长生不老、长生不死,除此之外都是完满的。

D.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2.“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甚至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3.对文中加点词“这种说法”所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B.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观测,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1.下列对人们看日落时产生的幻觉及幻觉产生的原因,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颜色深黄、股红——光线散射和波光长短原理

B. 暗弧上的亮弧——高层大气密度大,光散射弱

C. 四方天空出现述人的紫光——人眼的叠合效应

D.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原理

2.下列选项中的说明方法在选文④⑤段中运用到的一项是(    )

①作比较  ②分类别  ③打比方  ④下定义  ⑤列数字  ⑥作诠释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⑤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②④段画波浪线句中“一般来讲”和“不只”的运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 选文重在介绍日落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文中提及的奇异现象大都是幻觉,而夕阳本身并没有任何变化。

C. 选文部分的说明顺序体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故说明时从颜色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和大小。

D. 那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可能蕴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选文部分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秋光的涨幅

张晓风

①竹笋,我觉得它是台湾最有特色的好吃的笋子,这话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根据。孟宗笋细腻芬芳,麻竹笋硕大耐嚼,桶笋幼脆别致……但夏天吃一道甘冽多汁的绿竹冰笋,真觉得人生到此,大可无求了。

②然而,好吃的绿竹笋只属于夏日,像蝉、像荷香、像艳丽的凤凰花……秋风一至,便枯索难寻。

③由于暑假人去了北美,等回到台北,便急着补上这夏天岛屿上的至美之味——那盛在白瓷碗中净如月色、如素纨、如清霜的绿竹笋。

④到菜市场上,绿竹笋六十元一斤,笋子重,又带壳,我觉得价钱太贵。

⑤“哎,就快没了,”卖菜妇说,“要吃就要快了。”

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仿佛我买的货物不是笋子,而是什么转眼就要消逝的东西,如长江鲥鱼,如七家湾的樱花吻鲑,如高山上的云豹……就要没了。啊,属于我的这一生,竟需要每天去和某种千百万年来一直活着的生物说“再见”啊,我们竟是来出席告别仪式的吗?

⑦绿竹笋很好吃,一如预期。

⑧第二个礼拜,我又去菜市场,绿竹笋仍在,这次却索价七十元一斤了。第三个礼拜是八十元,最近一次,再问价,竟是九十元。

⑨这让我想起二十年前,有一位美国博物学家艾文温第尔,他和妻子在二月末从佛罗里达出发,做了一个和中国词人说法相反的实验。宋词中说:“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他们夫妻二人却自己开着车往北走,竟然打起与春天同时北进的算盘,而且,连春天的步行速度也被他们窥探出来了。原来,春天是以每天十五英里的速度往北方挺进的。他们一路走,走到六月,到了加拿大边境才歇了下来,好一趟偕春北进的壮举!

⑩原来,“春天的脚步”这句话不是空话,它是真有其方向,真有行速,甚至真的可以尾随追踪。

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轻烟一缕。

也许极热极湿极气闷,也许还不时遭我骂一声“什么鬼天气”,但毕竟也是相遇一场,我会记得这阳光泼旺的长夏。

绿竹笋想来会在贵到极点的时候戛然消失。秋天会渐深渐老,以每周十元的涨幅来向我索价。

(选自《这杯咖啡的温度刚好》)

1.根据文意,好吃的绿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我听她的话,心中微痛”一句中,“我”心中微痛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句子:同样的,我的盛夏也是可以用价钱来估量的,在绿竹笋一路由三十而四十而九十的时候,我的盛夏便成青烟一缕。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⑨段中艾文温第尔夫妇与中国词人对待春天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作者插叙爱文温第尔夫妇的事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用了很多笔墨写绿竹笋价格的涨幅,却以“秋光的涨幅”为标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非学无以广

悲守穷

天子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 ;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_____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竹里馆

(作者)王维(朝代)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2.《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  )

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啸声“弹琴”还是“长啸”,都难以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但诗人却感到很孤独,“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都没有用。

 

六、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夜雨寄北》李商隐)

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

(2)请默写出李商隐的《贾生》全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作文。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马和驴》的故事。某人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在旅途中,驴对马说:“你如果肯救我一命,请分担一点我的负担。”马不听。驴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主人把所有的货物,连同那张驴皮,都放在马背上。马哭着说:“真倒霉!我怎么这样不幸?我不肯分担一点负担,却驮上了所有的货物,还加上这张皮!”是啊,帮助别人,是最好的美德,何况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请以“帮助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④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