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qióng)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B.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jì)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C.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株枯桕(jiù)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lài)子”。 D.“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nèi)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chàng),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寻找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为了方正的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糕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奋斗过来的,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D.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自叹不如了。 B.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C.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D.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一点儿微风就动摇不定。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B.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C.一个人是不是真正有教养,首先要看他在自己家里、在自己亲属之间的表现,看他和亲人们的关系究竟怎么样。 D.创造之神!你回来呀!你所栽培的树苗是有了幻想,樵夫拿着雪亮的镰刀天天来,甚至常常来到树苗的美梦里。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B.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了。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C.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D.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B.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记承天寺夜游》传达出的微妙而复杂的心境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C.《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杂文,选自《三闲集》。 D.顾拜旦,法国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
|
7. 难度:困难 | |
阅读《怀疑与学问》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 )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 )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 )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文中第⑤段括号处应依次填入关联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管 都 不然 和 B.不论 都 否则 或 C.尽管 而 否则 及 D.不论 总 否则 或 2.对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对于传说的话有“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 B.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推敲,不应当随便就信了。 C.对于任何学问,都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D.对于任何学说,都不能相信,必须要去亲自验证才能确认。 3.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自然段作者使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三皇五帝”的说法进行追问,又举出“腐草为萤”的说法进行质疑,然后得出结论。 B.本文立论有深意,论述有理有据。第⑤段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名言作为分论点,并结合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作具体阐释。 C.第⑥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先从正面说理,然后从反面说理。 D.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达流畅,清婉隽永,自然淡雅,富含哲理。结构完整严密,论证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和说服力。 4.如果在第⑥段画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牛顿看到苹果自由落地,创立“万有引力学说”。 B.瓦特看到水壶盖子被蒸汽冲飞后,改良了蒸汽机。 C.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挑战地心说,创立日心学说。 D.祖冲之潜心研究,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
|
8. 难度:困难 | |
阅读《〈礼记〉二则》,完成下列小题。 《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 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其善也。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故/外户而不闭。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从词类活用的方面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使老有所终。 A.选贤举能。 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弗食,不知其旨也。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危害百姓,家家户户晚上睡觉就不用关门了。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B.所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那些专门偷窃做乱的贼人就不敢出来兴风作浪,老百姓都能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就叫做社会“大同”。 C.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居乐业、睡觉安稳、夜不闭户的生活。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D.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是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虽有佳肴》一文的中心论点是“教学相长”,即“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B.《虽有佳肴》一文开头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后引用《尚书》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C.《大道之行也》一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儒家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 D.《大道之行也》一文用一种特殊的总括形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中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
|
9. 难度:困难 | |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颈联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直”与“圆”既在写景形态上形成了鲜明对照,又营造了阔大、雄浑的景象。 B.该联景物为下联人物的出场设定了背景,又暗示了作者感伤、茫然的悲观心态。 C.该联写景逼真,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诗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对四种景物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奇异的塞外风光。 2.对这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既表现了关塞迢迢,又烘托出孤寂的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颔联间接抒发内心感受,既写人又言事,更传达出飘泊无定的思想感情。 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这里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
10. 难度:简单 | |
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古诗文的空缺部分。 (1)_____、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2)远远围墙,___________。飏青旗,流水桥旁。(秦观《行香子》)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_____,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欧阳修《采桑子》) (5)佁然不动,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6)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水浒传》节选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两个来到天王堂前,众囚徒见A和小管营同来,都躬身唱喏。A把石墩略摇一摇,大笑道:“小人真个娇惰了,那里拔得动!”B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A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我拿一拿。”A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A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中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B并众囚徒,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B近前抱住A便拜道:“兄长非凡人也!真天神!”众囚徒一齐都拜道:“真神人也。” 上文中的A和B分别是谁? A._____ B._____
|
12. 难度:困难 | |
请从“千帆 警语 哲理 乐观 梦想”中选取词语(不少于两个),连缀成一段话,并且运用引用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不超过50 个字)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 前不久网上一段评论很打动人:“80后如今已是社会的 。他们正年轻,也正老去,他们生时,祖国刚灿烂,他们长大了,祖国正辉煌。”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许只缘身在此山中,从百年前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屈辱,到后来陷入四分五裂内战不止的颠沛流离,再到建国后一穷二白勒紧裤腰带支援建设,无论是80后还是70后、90后、甚至00后,当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行进中的中国这个大背景下,就能体会到我们能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 百年前,无数前辈、先贤还在为中国未来的命运苦苦求索;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数百年的 ,也许青年一代从未经历,但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你我正有幸共享。 (1)在文中两处横线上分别填上一个恰当的四字短语(或成语)。 (2)上面的文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段话。(不超过 40 个字)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峰回路转 回: (2)行者休于树 于: (3)杂然而前陈者 陈: (4)佳木秀而繁阴 秀: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对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它是一种真正的快乐;②是一种隐藏在快 乐表象背后的悲哀;③是暂时的快乐,永久的悲凉。你同意哪种说法?为什么?写出你的理解。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致桂树 孙逸华 ①季节转角,我知道我期待的是什么——那一树并不耀眼却着实繁茂的花。夏季弥留的时间不会太长,秋老虎的余威也逐渐散尽。雨是凉秋的先头兵,一整天一整天的,才不管其它,苏醒着早已等待着的魂灵。“不出三天,桂花就要开了。”我对着姐姐说着,仿佛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个年复一年的规律。说此话的时候,我已经看到枝桠间已经藏不住的白色凸起。 ②这样的场景值得一写,写上十次都不为过,从初开到盛开,从盛开到桂落,有太多与人相熨帖的情绪,都可以从中得到慰藉。于是,我又坐在窗边,闻着初开时若有若无的香味,从细雨中游丝般蜿蜒而来。一切景语皆情语,我的欢喜默默收敛着。 ③忙碌的生活让人无法脱身,我又在黑夜里偷着时光,闲散在自我无边的海上。有时有月亮,今日有桂花。爷爷的馈赠太多,只有这一树花最为准时、也最为清雅地浓重登场。雨声打破黑夜的宁静,花香氤满黑夜的空洞,使这个夜不再成为梦的天堂。笔触所到,皆是心之所愿,此夜,当是此生的精华。 ④晨间的雨,夜间的雨,共同编织成一幕初秋的帷幔。被工作和欲望交织的人们,恨透了这连日的靡靡之景。然而,却给我带来了这一刻的温馨。烦恼被驱逐到了墙角,我在悠悠诉说对时光无与伦比的爱。 ⑤这大概是最早的一批桂花了吧,当家里的花已经开尽,落蕊成泥,才陆续看见或闻到别处的花香。人们喜谈争春,却少闻争秋,她大概和我一样性子急,但不乏热烈。满树的花,满小区的味道,足以见得她没有虚度今年的春与夏。她常常是我的偶像,我一直在向她看齐。大女儿的名字叫思齐,这寄予着我最真挚的祝福。 ⑥说她是大器晚成很是准确,她的来临只是山间被爷爷寻来的、并不耀眼的野生种。在树池里年复一年地生长,也经受着来往人群与顽皮孩子的观望与折腾。直到爷爷去世,她都还沉默着,像一棵不会开花的树。如今的她,似乎在昭告世人,永远不要小看一个默默无闻而又慢慢生长的树。她会如此功利吗?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是说是我想得太复杂,对自我的投射太明显,她仅仅是在完成自我的蜕变。做她自己该做的,这是所有人看到的。 ⑦我是否也在期许自己能成为大器,纵横捭阖,掀风弄雨?也许是有的,我并不像她那么纯洁,甚至带着自卑所赋予的自负。有太多的指向,有太多的理想,是否会直接毁了生活,毁了自己,我已经在暗暗提醒自己。是不是大器不是我说了算,但我不能沦为平庸,成为潮流的牺牲品。我可以做的有很多,并老实度过我的春与夏。 ⑧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攫取着昼与夜,我会不会过快地老去,妻子担忧着对我说。我从来没有时间去想这些,即便此刻,也从不吝惜于安乐,不惆怅于迷茫。生活在塑造着我,就像春夏在塑造着桂树一样。桂树给我更多的信心,也给我更加热忱的胸怀,即便平凡得逼近古稀之年,我的斗志与渴望都不该慢慢减退。 ⑨已经临近中秋,到那时,家里纯白的桂花应该已经完美谢幕。她从来不曾赶上这个季节,为传统意义上的团圆增加一抹味道。冥冥之中却总赶上我的生日,仿佛我和她之间有着特别的联系。我为她书写词句,她为我奉上洁白的生日礼。 ⑩树池里有两棵桂花树,已经伸到了二楼的窗台,一棵正对父母的卧室,一棵正对姐姐曾经的卧室。自姐姐出嫁后,小屋就少有人长期居住。将来会计划着作为两个女儿的卧室,不管屋内如何,一到秋天,那里自然少不了风景,也少不了趣味。银桂并不艳俗,也少有戾气,只有无限的热情和纯粹的性子。有她们的相伴,女儿们的生活、学习,包括休息,自然会从中接纳馈赠,感受美好。这一幕爷爷是否早已料到已经无从得知了,但桂树已经变成了我心上的一朵花,走到哪里终将散发出属于家风、也属于自我的独特味道。 雾落山前桂脚西,婆娑细雨正愁予。身强不堪昼夜作,归时总闻鸡声啼。 可喜中秋已临近,生辰总伴桂蕊雨。提灯已见雪银色,开窗又入沁脾馨。 常年默守一方土,不舍春夏总可期。长夜不长惹思绪,短萼虽短撩人心。 满树细米藏不住,一身清高又可亲。不期美名传万世,珠玉零落尘亦新。 (选自《散文网》2019年9月6日) 1.文章第②段中“这样的场景”指什么? 2.文章结尾处的诗歌,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结合全文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表达对桂花的喜爱的。 4.散文多次提到爷爷,请结合全文分析爷爷在文章中的作用。
|
16. 难度:简单 | |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古人曾说,君子当温润如玉,不露锋芒,不事张扬,不偏执也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君子当如空中的皎月,明亮却不耀眼,时刻照亮他人的路。
|
17. 难度:中等 | |
作文。 亲爱的同学,在你最朝气蓬勃的年龄,爱上读书,导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是你灵慧的母亲,或者是你智慧的老师,抑或是你聪慧的朋友,甚至是…… 请以“因为 ,我爱上读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梁思礼,梁启超之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 1941 年,17 岁的梁思礼到美国留学,由于战争爆发,他与家里断了联系。为了完成学业,他装过罐头,端过盘子,甚至在零下40摄氏度的冬夜蜷居在储藏室,但求学信念从未动摇。 1949 年,学有所成的梁思礼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在新中国航天事业一穷二白的局面中开始导弹研究。从第一次试射起,一个又一个的十年,他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但从未气馁。正因如此,才有了他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生活中的梁思礼,谨记父亲留给他的人生锦囊——“有趣”。在他的字典里,没有悲观和厌世。即便是被下放“五七”干校当“猪倌”时,他每天也干得高高兴兴,看着自己喂养的肥头大耳的“八戒”军团,满心自豪,还与它们合影留念。 在67年的航天生涯中,尽管他的名字始终被封印在打着“绝密”标签的文件袋里,却一笔一笔镌刻在历史的坐标轴上。
斯人已逝,精神长留! (摘编自《作家文摘》)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 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