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吝啬/桅樯 累赘/果实累累 冠冕堂皇/沐猴而冠 B.憎恶/赠与 贪婪/焚书坑儒 好高骛远/趋之若鹜 C.奢靡/靡费 接济/人才济济 斗转星移/天旋地转 D.闸门/木匣 箴言/三缄其口 循规蹈矩/目光如炬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租赁(lìn) 档(dăng)案 褒(bāo)义词 曲高和(hè)寡 B.旖旎(nǐ) 沏(qī)茶 涮(shuàn)羊肉 怙(hù)恶不悛 C.笑靥(yè) 顷(qīng)刻 汗涔(cén)涔 叨(tāo)陪鲤对 D.迂讷(nè) 忖(cǔn)度 刽(guì)子手 酩酊(dīng)大醉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洁癖/媲美 款识/汪洋恣肆 复辟/刚愎自用 B.蹊跷/蹊径 吁求/阿谀奉承 咀嚼/踽踽独行 C.泥淖/兰棹 饮马/饮水思源 蚀本/箪食壶浆 D.笨拙/卓越 症结/对症下药 跻身/老骥伏枥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脊梁/狼藉 虔诚/潜台词 斗争漩涡/头晕目眩 B.红绡/料峭 糊涂/芝麻糊 偃旗息鼓/奄奄一息 C.捭阖/稗官 咆哮/酵母菌 肌肉痉挛/泾渭分明 D.猖獗/倔强 铁锹/跷跷板 窃国篡权/纂修史书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项是 A.场院/场馆 会计/心领神会 纤尘不染/说媒拉纤 B.镂空/蝼蚁 上尉/蔚为壮观 阴差阳错/封妻荫子 C.畜牧/牲畜 苏打/打抱不平 降龙伏虎/拱手而降 D.摆脱/蝉蜕 捶打/唾手可得 前仆后继/扑朔迷离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福祉 量角器 罄竹难书 乔装打扮 B.誊写 高万仞 器宇轩昂 扭怩作态 C.法郎 剑出鞘 无计于事 天崩地坼 D.鬈发 搪瓷碗 仗义直言 如雷贯耳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碜 绊脚石 毛骨耸然 吊以轻心 B.翱翔 拉拉队 歇斯底里 按奈不住 C.厮杀 高材生 指手画脚 一言蔽之 D.熟稔 明信片 以逸代劳 英雄辈出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静谧 浸润 泊来品 弊绝风清 B.揖让 雕琢 核辐射 德高望众 C.掂记 账单 挖墙脚 文过饰非 D.炫耀 演绎 原动力 筚路蓝缕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拥戴 博弈 管中窥豹 恰如其份 B.肇事 冒昧 久负胜名 脍炙人口 C.荣膺 永诀 老成持重 洁白无瑕 D.蛰伏 株连 一蹋糊涂 始做俑者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影碟 胁从 记传体 悬梁刺股 B.膏肓 宣泄 文绉绉 攻城掠地 C.打蜡 荣膺 水蒸气 惹是生非 D.剔除 湎怀 爆发力 骨鲠在喉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故:学过的知识。 B.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岁:岁月 C.以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清:凄清 D.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要:同“邀”,邀请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属引凄异 C.①苔痕上阶绿 ②影布石上 D.①是鸟也,海运则徙于南冥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13. 难度:简单 | |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B.尔辈不能究物理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哀转久绝 绝:消失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大概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斯是陋室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B.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C.①食不饱,力不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D.①执策而临之 ②策之不以其道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②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B.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C.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D.①行拂乱其所为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
16. 难度:简单 |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沉鳞竞跃 竞:争相,争着 B.回清倒影 清:清波 C.不知其旨也 旨:旨意 D.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中,行者武松先后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是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B.祥子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 C.《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C.《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美国18世纪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小说的第四卷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其中,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肮脏邪恶的畜生。 D.“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他所创作的《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D.《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曹氏三父子。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调查显示,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食盐过多、感冒等诱发的。
|
21. 难度:简单 | |
对下列病句的分析及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B.近年来,出国旅游的人数不断上升,但有关专家提醒:出境游务必要提升风险意识。 C.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发展迅速,成为公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D.领导干部一定要学会从网上知民忧、察民情,在网下解民愁、疏民怨,进而赢民心、顺民意。
|
23.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三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世卫组织派13 个工作人员在灾区与国家卫生当局密切协调提供服务,还有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工作人员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时 灾区。 ②运动员参赛,在展示自身竞技水平之外,张扬、创意的个性表达 ,但亦要守住底线,对那些损毁国家形象之事、让国家蒙羞之举不可姑息。 ③黄果树瀑布 没有庐山瀑布那么长, 远比它宽的多, 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A.奔向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B.奔向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C.奔赴 无可非议 虽然……但是……而且…… D.奔赴 无可厚非 不仅……而且……所以……
|
24.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法之美重在内涵。 。有内涵凸显出的神采才是书法的真美,就犹如人的外表和内涵一样。 ①只有“深识书者”才能透过纸上的笔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 ②通过提按顿挫、轻重缓急、圆转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变化,表达自己的意旨。 ③书法是由点、线的运动变化构成的。 ④使书者的思想、情感、学识、经历、修养流淌于笔端。 ⑤点线的运动是书者用毛笔施加于纸上的运动。 ⑥也只有“冠绝古今”的伟大书法家,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贯注到腕底,流露于字间。 A.③④②①⑤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⑤②④①⑥ D.①②⑤③④⑥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画面着墨不多,却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②中国画在构图、画面、造型以及色彩技法方面吸收西方的绘画,但又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③中国画,简称国画,素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世界。 ④如:中国画的画面效果不像西洋画那样强调立体感,也不像西洋画那样讲究光照方向,而是强调“传 神”。 ⑤如《李白行吟图》,人物头部较具体,衣服则寥寥数笔,抓住了诗人在构思诗篇、斟字酌句中微末动 态的一刹那,把李白豪爽洒脱、浮想联翩的神态勾画出来,其他的细枝末节都极其省略。 A.③②⑤④① B.③②④⑤① C.②③⑤④① D.②①③④⑤
|
26.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对联,对仗不工整的一项是( ) A.(上联)风生碧涧鱼龙跃 (下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B.(上联)醉倚春风弄明月 (下联)斜撑老树护幽亭 C.(上联)千古迷人繁盛地 (下联)九州耀眼艳阳天 D.(上联)二三星斗胸前落 (下联)十万峰峦走足底
|
27. 难度:简单 | |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它实用性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早已融入了民间习俗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能构成对联的两句,并按上下联的顺序填空。(只填序号) A、飞流直下三千尺 B、出师未捷身先死 C、红日忽沉烟起处 D、疑是银河落九天 E、长使英雄泪满襟 F、争渡行人簇晚沙 G、山寒江冷丹枫落 H、白杨自递雨来声 答:上联_____ 下联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炼归纳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语堂曾以“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自许,他的文化思想信仰也以“博以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为旨归。这种文化观念之形成,当然有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原因,但我认为这与蔡元培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A.林语堂是一个颇为自负的文化人。 B.林语堂于东、西方文化皆有很深的造诣。 C.林语堂和蔡元培关系密切。 D.蔡元培是林语堂文化观念形成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人物。
|
29. 难度:中等 | |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2)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描写月光清澈透明和竹柏倒影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5)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6)《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 古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以颜色入诗,绘景描人更显细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杜甫《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 刻画了一位因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的诗人形象。 (8)“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文字是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女作家创作的世界名著中的主人公_________的精彩对白,这部作品塑造了一个_________的女性形象。 (9)A 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到寺前,看到崔道成,邱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 坐地。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的败将, 如何再来敢厮并?”A 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A 一者得了史 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水浒传》)这里的人物 A 是指________。 (10)“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是_____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30.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校长的雨靴 一个人的身份与穿着绝对有关系,比如我们校长曾经到村里的裁缝店做过一套西装。瘦瘦的校长穿起来就不伦不类,反倒是他穿上蓝卡其的中山装好看些。不过他到乡里开会到城里办事还是穿上了他的宝贝西装,又穿上了他的老皮鞋——怕有很多年了,有一只已经歪斜了。看得出他穿上西装的感覚并不好,可是他说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进城人家都以为他是个老古董,还是穿西装好些,穿西装人家的目光就少了,走路就轻松些,城里人就喜欢穿西装。 穿西装就穿西装吧,可是一到下雨天,穿上西装的他偏偏又避上了一双中帮雨靴,这就更加不伦不类了,怎么看怎么别扭。每当他穿上这件衣,学生们就在背后叫他“德国鬼子”。但乡下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一走路就是一脚的烂泥,想甩都甩不掉,真是固执的坏牌气。如果还想“甩”的话——用校长的话说就是想要派头的话——皮鞋一会儿就变成了小泥船,所以雨靴还是更适合于土路。看来校长穿雨靴还是穿得理直气壮的,既然穿着理直气壮,别人怎么看也就无所谓了。他心安理得地穿着后摆有点吊的西装和粘着烂泥的雨靴到乡里或进城办事。回来时他乐呵呵的,他似乎没少了什么,实际上雨靴上已少了许多烂泥,而原先黑色泥渍的变成了白色的泥斑,像踩了一脚的雪。 本来我早已不用雨靴了,过去在上师范前下雨赤脚;上师范时下雨也无所谓,到处都是水泥路。可是到我们学校就行不通了,烂泥似乎见皮鞋見得不多,反而亲昵得太过分了,开始我还“甩”,下雨穿皮鞋,后来再也不行了,我心疼。乡里经费紧,工资不仅发得迟还总打折,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所以我托穿雨靴的校长到乡供销社买回了一双雨靴。 新雨靴程亮亮的,亮得能照见人的脸,雨滴在上面一会儿就滚走了。我走路时觉得有人在看我的脚。不过雨靴老得很快,不出几个雨天,雨靴就老得和校长脚上的雨靴差不多。似乎只有老了的雨靴才更和泥土亲近些,老了的雨靴更协调些。每年开学前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要乗船到城里新华书店一趟。我们在城里往船上搬书;搬完书后一起去一家馄饨店吃馄饨——校长说这是城里最好吃的馄饨。吃馄饨时还可以在碗里多放一些辣子,那个香啊,那个辣啊,吃得鼻子上都冒汗。吃完了我们一身轻松,校长还脱掉了西装,露出两种不同颜色织的毛衣,然后我们再一起乗船回去。有一次开学前去城里,正好早晨下雨,我们都穿了雨靴,然后又一起穿着雨靴上了船。上了船校长还指挥我们在船帮上把雨靴上的泥洗掉,用校长的话说,要让城里人认为我们穿的是马靴,而不是雨靴。亏他想得出来!到了城里,太阳升上来了,城里的水泥路不像乡下的泥路,乡下泥路要晒两个睛天才能晒干,而城里的水泥路只要一个钟头就干了。穿着雨靴的我们几个好像是“德国鬼子进城”,雨靴底在水泥路上总是要沉闷地发牢骚,天不热,我身上全是虚汗,到了新华书店,上楼梯时营业员都哧哧地发笑。如果这还不算尴尬的话,我在回船的路上居然遇到了我城里的同学。同学笑眯眯的,目光却朝下,他看到了我的雨靴,我们的雨靴。后来好不容易同学走了,我觉得满街上的人都在看我。我躲到校长他们中间走,他们走路声居然那么响,都有点步调一致了,我都感到全城人的目光在口令了:“一二一、一二一……”可校长和其他同事并没意识到这些,他们旁若无人“一二一”地走着,他们要带我一起去吃馄饨。 回去的路上,校长首先把那双在水泥马路上叫了一天的雨靴脱下来,然后就躺到了我们刚从新华书店买回来的书捆上,我们也相继把雨靴脱下来。河上的风吹过来,吹得我们双脚那么舒坦,校长一会儿就在新书捆上睡着了。摇船的节奏好像在催眠,他还发出了呼噜声,而他的旧雨靴,一前一后地站着,像哨兵一样守卫着他的梦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校长特意做了西服且不伦不类地穿着,是为了开会、办事方便,并不是真为了“身份”。 B.“我”从不穿雨靴到穿上雨靴,既是现实环境需要,也因为“我”对雨靴情感的转变。 C.小说围绕着“雨靴”来展开情节,雨靴是乡村生活的象征,体现出与城市生活的不同。 D.“怎么看怎么别扭”“亏他想得出来”等叙述,似贬实褒,鲜明地表现了校长的性格特点。 2.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老校长这一形象跃然纸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叙述者,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 B.“我”是见证者,小说详写了“我”以同事的身份陪同老校长进城搬书的内容,亲眼见证了老校长对雨靴的依恋、依赖。 C.“我”是参与者,“我”亲身经历了老校长穿西装配雨靴的不伦不类等经历,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 D.“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3.作品语官富有特色极具表现力,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言风趣,看似一本正经的叙述,给人诙谐、滑稽的感受。 B.质朴自然,善于运用口语,富有乡土气息。 C.恰当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画面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D.结尾语言优美含蓄,精辟深刻,引人深思,营造出静谧、和谐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①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②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③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它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时。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④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整套宗族的模式来造作的。 ⑤这些建于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⑥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⑦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宗祠”的。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400平方米。三路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有宽阔广场,过去曾竖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上镌有中举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氏族人首先邀请了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倡建陈氏书院绅”,以正视听,大张旗鼓筹建陈氏书院。其次,精心选址,在当时广东最高学府“广雅书院”旁择地筑祠。《陈氏书院记》中说:“于城西之简塾购得余地,宜命之曰‘陈氏书院’,意盖别有取也。何取尔?取其与广雅咫尺也。”这一选址等于是向世人宣告,这是一处与“德”为邻,沐浴“广雅”人文之风的巍巍大厦,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聚会之所。最后,淡化宗祠的血缘关系和世系关系,如各支族牌位的摆放以提捐款箱的多寡作为前提。凡此种种,陈氏书院降低了“挟众抗官”的嫌疑,也找到了它得以创建和存在的依据。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2.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堂九路两厢抄”的格局。 B.当年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族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