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守望相助,患难与共。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中国疫情严峻时刻,柬埔寨首相洪森临时增加行程访问北京,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在白月节假期后首日访华并赠送3万只羊,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专程来京表达支持并明确表示反对利用疫情污名化和孤立中国……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民族是懂得感恩、投桃报李的民族。他指示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表示中方愿为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 )màn延作出更多贡献…… 这样的团结合作,是不畏浮云,登高望远。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习近平主席强调,相信经过疫情考验,中俄战略合作将更加坚韧强大,两国人民友谊必将历久弥坚;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在致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中,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在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核心作用,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 )xié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坚定不移的中国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1.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漫 rèng 偕 qiāng B.蔓 rèn 协 qiāng C.漫 rèn 协 jiāng D.蔓 rèng 偕 jiāng 2.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团结”“全面”“认同”“中国”这几个词词性相同。 B.“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坚定不移的中国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是排比修辞。 C.“坚定信心”“团结应对”“广泛认同”与“历久弥坚”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D.文章②-④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列举的省略。 3.下列对语段中画线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比“关乎”更适合用在庄重的场合,此处应换成“关于”。 B.“不畏浮云,登高望远”在句子中的意思是高层互动,推动合作。 C.“致”是给予,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的意思。 D.“共同体”指人们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也指由若干国家在某一方面组成的集体组织。 4.请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
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同学以“古人的雅趣”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方格内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_(填人名),现在常用出自文中的成语_____来形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2.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渔人,乃大惊 才美不外见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C.村中闻有此人 百姓多闻其贤 D.寻向所志 寻病终 3.下面对本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示出武陵渔人一连串的心理活动,既写出其意外见到桃花林的惊异,又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B.第二段由远而近,由景及人,描述桃源人的生活环境、往来种作、衣着装束和生活状态,勾勒出了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C.第三段渔人“具言”和桃源人“叹惋”的内容在文中并没有具体体现,主要是避免篇幅过长。 D.文章结尾安排“不复得路”、“规往未果”等情节,虚虚实实,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美好社会。 4.阅读下面文字及文中画线句子,说说古人心中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共同点。 (1)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 (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也;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而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虞岸已将圮(__________) (2)则敢于蹈险故也(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B.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C.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D.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 4.丁一士敢于蹈险是凭借自身____________的特点,结果是____________,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口罩的前世今生 姜维群 有两个发明,与耳朵无关,却把耳朵牵扯了进来:一是眼镜,二是口罩。由此想起一个笑话,耳朵对眼睛说,耳朵不聋眼睛花,我们耳朵受“拎巴”。耳朵对嘴巴说了一个谜语:卫生了你,却牵扯上了我。说到这大家就明白了吧。 罩是什么?本义是捉动物的网罩,也是蒙上、扣上、遮蔽,动词。在20世纪初叶出现了一个舶来品──口罩。中国人一看就明白,口上即嘴上的“罩”。后来延伸出几样与此字有关的,如眼罩、灯罩、面罩等。 罩是使动用法,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一般需要手的参与。谈到口罩,最初是一种“掩口”的动作,《孟子》书中就有“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这个人很脏,恐怕有很难闻的气味,于是人们都堵着鼻子屏住呼吸而过。其实细想,口罩是先作用于呼吸,呼吸主要的器官是鼻子,但为什么叫口罩而不叫“鼻罩”呢?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口罩”记载不是“自防”(卫生自己保护自己),而是被防的。 元代的意大利旅游家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说:“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音闭,使的意思)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是“被防”的,怕捧着食物人的气息传播到食物上。所谓“蒙”,是将绢布缠在脑后和脖颈上,一直到19世纪末依然如此。 一开始是用手按住,后来是把口鼻与脖颈缠起来,再以后是系在脑后。1897年至1899年,在德国、法国医生的接力发明下,终于出现了现在的口罩,即把口罩这个装置挂在两边耳朵上。 口罩正式进入中国是1910年,东北鼠疫让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口罩。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人认识了口罩之必要。眼下的这个“新型肺炎”,让中国人领教了口罩之必须。 1910年东北鼠疫,我国公共卫生医学与卫生防疫的先驱伍连德先生亲赴鼠疫前线,并发明了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用两层纱布内置吸水药棉,简单易戴,价格低廉,在当时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此口罩被冠名为“伍氏口罩”。不过在那个时候,基本是西医医生、护士的专用。 后来很长时间口罩在民间有了流行,不过那时候不是像鼠疫时期是为了卫生,而是为了防寒。记得1970年冬天,津郊农村,知识青年和下放户有人戴口罩,立刻在村里成了新闻,许多人用诧异的眼光看着,很快有人编出顺口溜,小孩子们看见戴口罩的就唱:“戴口罩的讲卫生,堵着屁股不透风。”后来夏天“暴土扬场”,冬天北风呼啸,再没人戴口罩了,怕惹来“堵着屁股不透风”的调笑。但就在这几天大港的陈寨庄老乡发微信,说全村封村进行消毒呢,不仅都戴口罩,还穿防护服──时代进步了。 此次疫情改变了口罩的命运。口罩如此畅销脱销,无与伦比。更重要的是强制性戴上口罩,似乎不仅仅是卫生安全,更是一种社会文明。常常是,人类一个微不足道,却折射出一种进步,激发出一种文明。 1.下面对说明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延伸出几样与此字有关的,如眼罩、灯罩、面罩等。(举例子) B.所谓“蒙”,是将绢布缠在脑后和脖颈上,一直到19世纪末依然如此。(下定义) C.后来很长时间口罩在民间有了流行,不过那时候不是像鼠疫时期是为了卫生,而是为了防寒。(作比较) D.很快有人编出顺口溜,小孩子们看见戴口罩的就唱:“戴口罩的讲卫生,堵着屁股不透风。”(引用)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口罩,最初是防异味,鼻子是主要呼吸器官,但没被称为“鼻罩”,因为最早的口罩既是“自防”,也是被防。 B.东北鼠疫时,伍连德先生发明了简单易戴的口罩,当时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很快百姓都佩戴上了“伍氏口罩”。 C.1910年前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形式的口罩,只是东北鼠疫让中国人第一次见识了口罩。 D.陈寨庄全村都戴口罩,疫情改变了口罩的命运,虽佩戴有强制性因素,却也折射出时代的进步。 3.根据题后要求,回答问题。 (1)罩是使动用法,是一种动作,既然是动作,一般需要手的参与。(分析“一般”不可去掉的理由) (2)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人认识了口罩之必要。眼下的这个“新型肺炎”,让中国人领教了口罩之必须。(分析两个加点词语不能互换的理由) 4.说明文的语言既可以平实质朴,也可以生动形象,简析下面句子的语言风格。 (1)耳朵对嘴巴说了一个谜语:卫生了你,却牵扯上了我。 (2)一开始是用手按住,后来是把口鼻与脖颈缠起来,再以后是系在脑后。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鼓点 梅子涵 ①我们上中学时,烧饼是三分钱一个,油条四分钱一根,面包一毛钱一个。可是我和宁训一人买了一支最好的金笔。那是上海金笔店最贵的金笔。 ②宁训长得不高,但是他的哥哥很高,是打篮球的,所以他也喜欢打篮球。 ③他每天上学,拍着一个篮球走到学校,放学也拍着篮球回家,马路上是他的篮球声音,扑通、扑通、扑通、扑通,他拍了三年,从十三岁到十六岁。那是一个非常轻松和开心的“扑通”少年期。 ④他家住在一村,在绿色邮局的边上。那其实是一种外形有一些洋气的房子,虽然住的都是普通身份的人家,房间也小,但是只要收拾干净,有点布置,是很容易安心、知足的。简单生活的人家,门前窗外还都种一点儿花,不艳丽,但会绽放。他的家就是特别安安稳稳的,父母都是有知识的人。 ⑤我常常去他家,他爸爸妈妈都认识我,对我亲切。夏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游泳,到我原来家的那个大院子,那儿有游泳池,因为我是在那儿长大的,所以我可以买到卡,我买一块钱,帮他买两块钱,一张卡,游一个夏天。我们都很珍惜每天下午的那一场泳,走不短的一段路,酷日当空,游完了回家,心情还在那池水里。那不是一个活水游泳池,漂白粉味道重,流连的心情里也有漂白粉。 ⑥回家的路上,我们会买一根上海麻花吃,五分钱,肚子饿了,很脆很香。肚子不饿,也很脆很香。“扑通”的少年,什么都味道好! ⑦初一暑假,教生物课的洪老师让我和他去参加上海市昆虫夏令营。十个区十个学校,每个学校两个学生,二十个学生组成一个中队,我担任鼓手。我小学时也是大队鼓手,我大概长得像鼓手! ⑧我们先在一个学校住了两天,看昆虫电影,然后去共青苗圃抓昆虫,做标本。抓来抓去几乎就是抓蝴蝶,各种蝴蝶,晚上住在帐篷里。这个上海最大的苗圃,靠着黄浦江,整个的夜晚都是蟋蟀叫声、萤火虫的亮、弥漫在热气中的江水味。我们装神弄鬼地在树丛里钻进钻出,躲来躲去,想象着自己是游击队、侦察兵,互相抓捕,最后一身汗地睡到天亮。科学院的一个昆虫学家领着我们走进昆虫世界,而我学会和记住的唯一知识几乎就是昆虫有六只脚。 ⑨做的标本个个都不“标”,小学时参加少年宫的航模组,做出的飞机翅膀缺掉一小块,指导老师指着模型说:“缺一块!”我知道缺一块,那是我锯的时候,斜了,不在规定的线上。两个翅膀不一样,你让它往哪儿飞,结果只好往地上栽,那就叫倒栽葱。我的动手能力的确很倒栽葱。更小的时候曾经想当木匠,因为我喜欢看木头的花纹,喜欢木头的味道,幸亏没有成为真实,要不然我的倒栽葱“造诣”,会是这一个行业的不幸。 ⑩不过我很喜欢钢笔! ⑪所以我认识南京东路上的金笔商店。 ⑫我们小时候最好的钢笔是英雄牌和永生牌。那时候买一支普通的英雄牌、永生牌钢笔只要七八毛钱,可是我小学的时候就买过一支一块三毛几的钢笔,它的吸水管是提拉式的,而普通的钢笔是捏式的。我趴在柜台上看,营业员说:“这是新式的!”我就买了,我买东西很迅速,不吞吞吐吐,“动手能力”很强。 ⑬我和宁训一起买金笔的事,是我的笔故事的高峰了,也是他的高峰。 ⑭个星期天,我对宁训说,福州路上有一个店可以买到称斤的草稿纸,我要去那儿买。宁训说,他也要去,结果我们就去了。 ⑮那我们没有坐车,步行了很远,沿着四川路走到南京路时,我说,这儿有一个很高级的金笔商店,他就跟着我走了进去。 ⑯他是第一次来,我很熟悉,结果我在这边看,他在那边看。我突然看见一支非常漂亮的金笔,从笔套到笔身,上面是一条雕刻出来的龙,我就喊他过来看,我说:“高级吧?”他说:“高级!高级!” ⑰营业员不嫌弃我们两个小孩的鬼样子,把笔拿出来给我们看,还让我们蘸了蓝黑墨水试写,那时都是用蓝黑墨水和纯蓝墨水,很少用黑墨水。我们就假装很会写字地在纸上试写,说高级高级! ⑱我说,我要买一支!他说,他也要买一支! ⑲我没有注意看营业员的神情。营业员是男的,应该是我们叫伯伯的年纪。 ⑳他是不是有一点吃惊?因为这是当时店里最贵的一支金笔!在那样的年代,一个有钱的成年人都不太会买这么贵的金笔,可是现在两个小孩,人还没有长成样,却连讨论一下也不进行,就你一支,我一支,买掉了两支!关于笔价,我现在的记忆是五块多,宁训的记忆是四块多,反正都是普通钢笔的六七倍、七八倍,我已经记不得当时从口袋里取出钱来的样子了,那一定是帅得很傻的! ㉑我们是来买称斤的草稿纸的,结果却各买了一支当时上海最大的金笔商店最贵的金笔。那支金笔的名字叫:大龙金笔! ㉒我们又去福州路买了纸,然后步行回家! ㉓那支笔我没有珍藏好,但是宁训一直留着,他拍了照片给我看,竟然依旧那么漂亮!那是五十多年前买的?是两个十三岁小孩买的? ㉔这两个初一学生,字都写得马马虎虎,很马马虎虎,却又是买草稿纸,又是买昂贵金笔,除了一定都是看重念书的小孩,他们之间感觉的一致却是更加稀奇!宁训说:“那时,我总是跟着你!”我说:“不是跟着,是我们总在一同的步子里!”去游泳,去夏令营,去买草稿纸却走进金笔店,我们的步子里是有共同鼓点的,真正的朋友,是有鼓点的!他拍篮球:扑通,扑通,我敲队鼓:咚咚吧,咚吧,声音也像。 ㉕买金笔的钱是我夏令营省下的,宁训也是省下的吗? 1.阅读文章第①-㉒段,判断作者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2.根据表格相关内容,完成填写。
3.从词语感情色彩变化角度,赏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我们装神弄鬼地在树丛里钻进钻出,躲来躲去,想象着自己是游击队、侦察兵,互相抓捕,最后一身汗地睡到天亮。 (2)我已经记不得当时从口袋里取出钱来的样子了,那一定是帅得很傻的! 4.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文章标题“鼓点”含义的理解。 5.阅读链接材料,从“拟声词、反复、比喻”中任选一个角度,找出《鼓点》一文中符合“梅氏幽默”特点的句子做评析。 (链接材料)作家梅子涵,强调孩子天真快乐的生活本身,不要附加成人的东西,他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作,语感独特,句式活泼,亲切有趣,形成了广受读者喜爱的梅派风格。尤其是梅氏幽默,更令人称道,这种幽默语言生成的语音、词汇、句式、修辞等均值得细致揣摩玩味。《鼓点》一文可称梅氏幽默的范本。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情节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施恩道:“只是小弟力薄艺疏,便敌他不过。”武松道:“我却不是说嘴,凭着我胸中本事,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唤作“玉环步,鸳鸯脚”…… ②武松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小人此一去,存亡未保,死活不知……” ③武松又见这两个公人与那两个提朴刀的挤眉弄眼,打些暗号……五个人行至浦边,一条阔板桥,一座牌楼,上有匾额,写着道“飞云浦”三字。 ④武松右手持刀,左手叉开五指,抢入楼中……蒋门神急待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去白粉壁上大写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⑤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那武松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 A.①⑤③②④ B.①⑤③④②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①③④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中除了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外,全书还贯穿着一个“我”。《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爱国的我。 B.《昆虫记》在作者笔下,小麻雀“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甲虫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C.奥斯特洛夫斯基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命名缘由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D.《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地评价。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杜少卿道:“你是我们公祠堂里看祠堂的黄大?你来做甚么?”黄大道:“小的住的祠堂旁边一所屋,原是太老爷买与我的。而今年代多,房子倒了。小的该死,把坟山的死树搬了几棵回来添补梁柱,不想被本家这几位老爷知道,就说小的偷了树,把小的打了一个臭死,叫十几个管家到小的家来搬树,连不倒的房子多拉倒了。小的没处存身,如今来求少爷向本家老爷说声,公中弄出些银子来,把这房子收拾收拾,赏小的住。”杜少卿道:“本家!向那个说?你这房子既是我家太老爷买与你的,自然该是我修理。如今一总倒了,要多少银子重盖?”黄大道:“要盖须得百两银子;如今只好修补,将就些住,也要四五十两银子。”杜少卿道:“也罢,我没银子,且拿五十两银子与你去。你用完了再来与我说。”拿出五十两银子递与黄大,黄大接着去了。 (1)结合选段说说杜少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除杜少卿外,作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还赞美了一些理想人物,请你再写出其中一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在小说中塑造这样的人物。
|
10. 难度:中等 | ||||||||||||||||||||||||||||||
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任务。 (花开疫散·全力以“复”) 随着疫情防控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复工复产也逐步提速。下面是截至2020年3月17日的数据。
(1)比较列表中的数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写出两点)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回校园·不负韶华) (2)经过超长假期的等待,校园终于迎来朗朗书声。“学子为疫发声·繁荣春暖花开”的开学第一课上,小飞朗诵了一段自己仿写的诗歌,请你补全横线上的内容(以“前”字为韵脚)。 我的国家,依然是五岳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滚滚向东,民族的意志永远向前。 我的校园,依然是________。所有老师仍然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少年,依然是________。全部为了梦想苦苦登攀,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情怀·大国担当)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中国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项是(_____) A.英国《柳叶刀》社论:中国迅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为其他国家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 B.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警告说,“各国领导人面临的历史性挑战是,在应对危机的同时建设未来。” C.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艾尔沃德赞叹:中国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个生命,展现惊人的集体行动力。 D.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评价:“中国的许多措施实际上正在成为疫情应对的新标杆。”
|
11. 难度:中等 | |
请以“那一次出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800字。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北京大学中文系2018 年毕业典礼,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的同学们: ①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②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 ③“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不少于8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