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结构完整的一项是( ) A.经过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使我们的班级获得年终最佳班级荣誉称号。 B.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5个专业公司、4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 C.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出身的阶级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D.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①琴瑟友之(亲近)《关睢》②蒹葭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蒹葭》 B.①式微式微,胡不归(昏暗)《式微》②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昏暗)《式微》 C.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向)《桃花源记》 ②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核舟记》 D.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小石潭记》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穿透)《小石潭记》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这是戴望舒《寂寞》里的诗句,把它用在考古工作者身上很合适。 B.“这可怎么行?”他叫起来,看见我平心静气,觉得奇怪:“您在说什么呀?” C.散文家这位“魔术师”,凭靠的并不是什么“点金术”,而是“有伶俐的耳目,有沉着的心思”(《小品文作法论》),这使他独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其中的真谛和生命。 D.据说明代士大夫案上总摆两部书:一部《庄子》,一部《水浒传》,士大夫们认为《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回延安》的作者是诗人贺敬之。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 B.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陶渊明,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共305篇,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D.傅雷在《傅雷家书》中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钢琴家,再为音乐家,终为艺术家。
|
5. 难度:中等 | |
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说:他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对文学的忠诚。(A)第一,(B)第一,(C)第一,(D)第二。 A.文学 艺术 真理 爱情 B.文学 爱情 艺术 真理 C.文学 爱情 真理 艺术 D.爱情 文学 艺术 真理
|
6. 难度:中等 | |
对下面句子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傅雷通过书信训练傅聪的,不但是文笔,尤其是( )。 A.情怀 B.思想 C.情商 D.修养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安塞腰鼓》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①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②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③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 ④好一个安塞腰鼓! 1.对这群后生特点的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元气淋漓 B.自然纯真 C.肆意放纵 D.热情奔放 2.对画线句子表达方式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①句是描写 B.②句是叙述 C.③句是议论 D.④句是抒情 3.对选文语言风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实质朴,灵动活泼。 B.内涵丰富,华美浓丽。 C.韵律优美,铿锵有力。 D.风趣幽默,感染力强。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下列说明方法选文中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 A.下定义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不因季节的差别而有差别 B.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盛开比大连早一个星期。 C.秋冬季节,山越高,气温越低。 D.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寒冷,春天温和。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是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B.介绍每一个因素都举实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中,前三个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是时间因素。 D.选文突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子衿》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下列修辞手法诗歌没有使用到的一项是( ) A.借代 B.比喻 C.反问 D.夸张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由连用两句“纵我不往”可以看出诗人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C.诗歌主要笔墨用在刻划女子的动作上,如“挑”“达”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焦灼等待的心情。 D.“纵我”与“子宁”对用,急盼之情不无矜持之态,内心复杂可见一斑。 3.下列诗句与诗人心态一致的一项是( ) A.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B.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对作者情感起伏变化历程判断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心情欢乐→沉浸忘我→悄怆落寞 B.心情平静→心情欢乐→忧伤寂寞 C.心情欢乐→沉浸忘我→心情平静 D.欢乐欣愉→怡然自乐→寂寥冷漠 2.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精练优美,寥寥几个字就写出景物的特点,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八个字状写青树翠蔓。 B.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富有画面感和动态感,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 C.句式灵活,以四字句为主,兼用三五七字句,语言极富整齐美。 D.善用比喻,如潭上溪流“斗折蛇行”的比喻,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采用由点到面、动静结合的方法勾画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B.“竹树环合”与“伐竹取道”呼应,侧面表现了作者对凄清冷峻意境的追求与向往。 C.与同游五人的志不同、道不合让作者虽有同游人,但仍感受到“寂寥无人”。 D.情由景生,景中传情,作者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曲折含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11. 难度:中等 | |
根据拼音正确书写汉字或为加点汉字规范加注拼音。 (1)jié(________)难 wò(________)旋 追sù(________) xiāo(_______)声匿迹 (2)迁徙(_________) 缄(________)默 屹(_________)立 戛(__________)然而止
|
12. 难度:中等 |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解释词语 ①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灯笼》)人情世故: 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大自然的语言》) 翩然: (2) ①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 ②矫首昂视。(《核舟记》) 矫:
|
13. 难度:中等 | |
以“音乐”为话题,仿照画线句子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例句:音乐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难度:中等 | |
填空。 (1)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___________________ ……(《回延安》) (2)黄发垂髫,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 (3)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 (4)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经》)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诗经》) (6)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②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①抄:掠夺。②宗:宗族,宗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客谢之 谢: (2)窃为郡内忧之 窃: (3)或为寇抄 或: (4)民人死者且半 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2)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3)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3.请概括出选文中能体现司马朗有远见的一个事例。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茱萸之谜》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茱萸之谜 余光中 ①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ā)又欲充夫佩帷。①”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 ②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③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 ④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ì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ì)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 ⑤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 ⑥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 ⑦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 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注)①大夫子椒专横谄媚而傲慢无礼,榝这种恶草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 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2.请举例说明文章第④段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其作用。 3.文段⑥中加点的“大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文章第⑦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
17. 难度:中等 | |
请以“新冠肺炎,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请用“xx”代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