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 阅:__________ (2)竟不可得 竟:__________ (3)是非木柿 是:__________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__________ 2.下列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老河兵闻之 何陋之有 B.乃石性坚重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C.盖以诱敌 盖石性坚重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愿为市鞍马 3.下列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二石兽并沉焉。 译文:两只石善并列着沉入了河中。 B.棹数小舟。 译文:划着几只小船。 C.凡河中失石。 译文:凡是沉在河中的石头。 D.求之下流,固颠。译文: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善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本文善于在叙述中制造节奏波澜,平而不板。作者先写打捞石善无果,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服为确论”,谁知作者又引出了老河兵的“又笑曰”,谜底这才揭晓。 C.文中,讲学家的“笑”,是笑寺僧不懂得推究“物理”;而老河兵的“笑”,则是笑讲学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却还是判断错误。 D.文中,讲学家认为石善应是“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而老河兵则认为由于河水的冲激,又硬又重的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应该到河的上游寻找。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丙)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河中石兽》) (丁)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甚:很) B.亭亭净植(植:直立) C.可以调素琴(调:调弄) D.如其言(如:如果)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D.沿河求之(《河中石兽》)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而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 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 D.是非木杮/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4.下列句子中,与“何陋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C.当求之于上流。(《河中石兽》) D.棹数小舟,曳铁钯(《河中石兽》)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徳馨。 ②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