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____   陋室____

____   不màn不枝____

xiè____   清涟____

____    有闻____

 

二、其他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解释下面字词中加点字的含义。

是陋室____  鸿____

无案牍之劳____  可爱者甚____

出淤泥而不____  清涟____

____  有闻____

亭亭净____  ____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文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白居易称之为“_______”。著有《_______》《竹枝词》《_______》等。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白居易合称“________”。

(2)周敦颐,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家。字________,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________”。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________》《________》《通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1)惟吾德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3)无案牍之劳

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

(1)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______

(3)无案牍之劳形______ 

(4)无丝竹之乱耳______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

(6)莲之爱,同予者何人______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两篇短文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表明中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句诗说:“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与它相近。

(4)《爱莲说》中体现莲的高洁品质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世人盛爱牡丹,表明世人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_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陋室铭》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爱莲说》中的莲花、菊花、牡丹分别喻指什么人?把三者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

 

三、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孟母三迁”,以求不受不良环境影响,孟子也曾提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观点,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而周敦颐却提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四、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课内选段精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甲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乙文中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说说乙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上”“入”的妙处。

5.白居易《买花》诗中“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可见唐人对牡丹的追慕之深。而乙文作者独爱莲,文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有何言外之意?

 

五、课外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本(牢固) B.始于长安假居处(探求)

C.不终日而(完成) D.其后之居斯者(留给)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2)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