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北京市密云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居家学习期间,班级开展“中医与抗疫”线上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1.阅读班级网站上的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中医药学起源并发展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受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人与自然也是一个统一体,特别强调和谐与平衡的整体性。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提诊疗依据,综合分析、归纳症型。在具体治疗时,灵活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手段,最终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病的道理似乎很难说清,却也可一言以之:中医所治的是“人”,而不是我们认识中根深蒂固的“病”。

中医药在历代疫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众多中医名家建言献策,确定诊疗方案,多批中医专家团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中医通过中药方剂、针灸、穴位贴敷等方法,因人 ②  宜,除湿邪,护正气,在改善轻症患者症状、阻止重症患者转危等方面效果显著。在此次抗疫过程中,中医药参面之广、参与度之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⑴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gōng)     与(              B. (gōng)  与(

C. (gòng)     与(              D. (gòng)  与(

⑵横线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弊    ②治                 B.①弊    ②制

C.①蔽    ②制                 D.①蔽    ②治

⑶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调节阴阳,强身健体 ② 

丹心妙手,阻击疠疫,  ③   护生灵

A.①望闻问切     ②保平安     ③扶正祛邪

B.①望闻问切     ②除病痛     ③中西结合

C.①草药银针     ②除病痛     ③扶正祛邪

D.①草药银针     ②保平安     ③中西结合

2.“古代中医名家”小组在搜集资料时发现,我国古代的一些文学家在医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比如《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____,《游山西村》的作者______

3.“中医与中华传统文化”小组为大家推荐了两幅书法作品。下面介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1           作品2

A.作品1属于行书,横平竖直,牵丝萦带,刚劲雄健。

B.作品1属于草书,笔画简省,连绵起伏,顾盼照应。

C.作品2属于楷书,方正严谨,结体宽博,协调平稳。

D.作品2属于隶书,形体扁宽,笔画丰腴,端庄古雅。

4.下面是一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以自然之物(甲)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中医提倡“治未病”(乙)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这正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中医理论和手段在我国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做出了独特贡献。更令人骄傲的是,随着中国的医疗专家团队奔赴全球各地,抗疫的中西医结合方案也得到了各国的认可。用于治疗流感症状、增强免疫力的中草药处方订单在纽约等西方城市几乎翻了一倍,国外很多地方都出现中药被抢购一空的现象。曾经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和丰富经验的中医药,将走向世界。

(1)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顿号   (乙)逗号            B.(甲)顿号       (乙)冒号

C.(甲)逗号   (乙)冒号            D.(甲)逗号       (乙)逗号

(2)画线句有两处表达欠妥,请加以修改。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由狂风破屋写起,继而写看到群童抱茅的__________ 之情。接着,作者由秋雨中自家生活的____________转而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2.这首诗第一节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请结合诗句做简要赏析。

3.“风”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含有“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各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九十   得过过   穷益坚   战且退

B.帝感其   精所至   惶诚恐   开布公

C.匮也   途末路   一二白   凶极恶

D.惧其不   壮心不   死而后   有增无

2.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凭你的力气,曾经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析】
其妻对移山存有疑虑,轻视愚公,既担心愚公的力量,也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B.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翻译: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析】
这句话表明智叟对愚公的轻视和嘲讽,与上文的遗男跳往助之形成对比,更显示出智叟的目光短浅,态度冷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析】
这句话表现了愚公的信心。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挖下去,就有完成的希望。

3.(链接材料)与上文前两段均叙述愚公移山之事,但有些内容比上文详细。请你概括其中一处并简要分析这样详写对塑造愚公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链接材料)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乃言: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

于是协室而一乃心力,荷担而三夫杰起。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火石迸而星落。尔其洞突堙塞,阴阳交错。飞禽走兽,魄褫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王乔偓佺,低徊频蹙,而无所骖鸾驾鹤。

(节选自《愚公移山赋》)

(注)①作固:坚固。②纠纷:交错杂乱。③回互:回环交错。④爰:yuán于是。⑤孑遗:遗留,残存。⑥诒厥孙谋:为子孙的将来善做安排。⑦偃:倒下。⑧褫:chǐ夺去。⑨王乔偓佺:传说中的仙人。⑩骖鸾:cān luán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五、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目标越远大,越能激发奋斗的力量与潜能。”请从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字左右)。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智慧博物馆是在数字博物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管理、控制、推荐等服务的博物馆。观众走进博物馆,       ①        。在这里,有制作精美的三维展厅,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内容、沉浸式的声光效果和多种参观服务举措;有3D打印复制艺术品供参观者近距离观看。参观者可以亲手按动电钮,看机器运转;妙趣横生的视频动画、互动游戏等会大大增加普通民众与文化的融合度。

除了线下的实体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还有线上网站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有复制线下展览的数字展厅,点击关键词,就跳转至每件展品,通过图片、释文,引导观众思考与理解。有利用VR技术的虚拟现实展览,给观众提供移动看景、自主选择、视角切换等沉浸式体验。有趣味游戏,满足观众娱乐并益智的需求。还有短视频、音频讲解等多种形式。

(材料二)

新冠疫情期间,各地博物馆纷纷闭馆,线上展览成了博物馆展示的唯一途径。

进入故宫博物院官网首页“数字文物库”,可以让你宅家也能看展览。这里汇集了故宫博物院线下展览的超过5万件文物珍品的图片。只需按照界面提示的分类逐次点开,不仅可以随意放大或缩小,还能让藏品实现360度旋转。通过“V故宫”,观众可在展厅中实现虚拟漫游,深度探访养心殿、灵沼轩等“神秘”宫殿,在  ②  的沉浸式体验中多层次解析皇家生活以及建筑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

故宫博物院青少网站有与故宫文博知识相配套的游戏区,你可以自己做主为“皇太子”设计课表,可以请清朝的“大臣”做讲解员,也可以动动鼠标把太和殿上排列混乱的神兽重新归位……除此以外,“视听馆”使观众可以聆听故宫博物院研究人员对古代名画的解析,聆听中国传统音乐以及现代年轻人用音乐诠释古代名画中的故事及意蕴。“文创”栏目下的“故宫壁纸”,将古代精品文物设计成可供下载的电脑和手机壁纸;“故宫回声”则以连载漫画的形式,呈现抗战时期故宫国宝南迁及西迁的故事……

(材料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闭馆以来,充分利用数字资源优势开展系列线上活动。“全景兵马俑”板块利用虚拟现实(VR)等技术手段,将兵马俑一号坑2000张图片拼接形成室内全景图,点击画面上的蓝色箭头,观众可以下到坑内游览参观,可以“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站在他们中间,似乎自己也成了兵马俑。伴着雄浑的音乐,有穿越般的震撼效果。观众还可以欣赏其他复制线下展览的展厅,比如“神秘王国——古中山国历史文化展”“平天下”等线下展览的各种图片。点击文物,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挨个儿细致观览。同时,该院还推出“秦俑百问微讲堂”线上学习内容,整理出公众感兴趣的180个问题,分秦始皇帝陵、秦陵兵马俑、秦陵铜车马三大部分,由专业讲解员以音频、图片等形式讲解,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秦文化知识。

1.依据内容,在(材料一)(材料二)横线处填入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可以体验到形式丰富的展览和深度的交互感       ②设身处地

B.①可以体验到深度的交互感和形式丰富的展览       ②设身处地

C.①可以体验到形式丰富的展览和深度的交互感       ②身临其境

D.①可以体验到深度的交互感和形式丰富的展览       ②身临其境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故宫博物院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符合智慧博物馆线上展览的形式。

3.密云科技馆准备在相关展厅开发线上展览。假如让你提建议,你会推荐智慧博物馆哪一种线上展览的形式?会有怎样的效果?请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具体说明。

(链接材料)展馆三层生命科学主题展厅设有“地球生命史”展区。展区结合相关图片介绍生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有对寒武纪、二叠纪、侏罗纪等不同地质时代生物的介绍。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敦煌守护人》,完成各题。

敦煌守护人

①敦煌,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孕育了莫高窟、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一批“敦煌人”用生命的坚守,沐月当歌、踏沙而行,守护着他们心中最为珍贵的敦煌。

洞窟终迎守护人

②1935年,法国巴黎,塞纳河畔。旧书摊上,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震惊了常书鸿。这位已在法国小有成就的中国画家,义无反顾地离开巴黎,奔向敦煌。大漠戈壁,不见人烟;沙丘接天处,骆驼草稀稀拉拉,枯黄,像是死掉了一般。藏经洞被洗劫一空,从鸣沙山吹来的流沙如瀑布一般从崖顶流下,将部分洞窟掩埋……

③常书鸿带领同事,喊着号子,一锹又一锹清理流沙,又起早贪黑筑起千米沙墙,又给数百个洞窟逐一编号、普查。他们发明了叫作“蜈蚣梯”的独木梯,爬上九层楼高的洞窟,脚下是数十米的山崖,险象环生。

④1944年,常书鸿就任研究所所长。然而,时局多艰,经费短缺,研究所深陷债务危机。为了借钱,常书鸿一次次只身穿荒漠,披星戴月,往返城乡。几经波折,四处化缘,总算筹到丁点物资,但只是杯水车薪。在自身经费无着落的逆境中,常书鸿靠为人画像、变卖自己的画作为莫高窟筹集资金。

⑤离开的人在增多。但常书鸿怎么也想不到,妻子竟会抛下一双儿女不辞而别。家都支离破碎了,“痴人”常书鸿还守在敦煌,呵护着沙海中小小的绿洲。

⑥1994年,常书鸿去世,一生情系敦煌。

痴情的传承

⑦“痴人”代代有。1944年,山城重庆。段文杰参观了张大千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驻足在那些震撼人心的画作前,时间似乎都已停滞。“到敦煌去!”他的命运就此改变。

⑧“一头饿牛闯进了菜园子”,段文杰这么形容自己和敦煌的相遇。他迫不及待地钻进每一个洞窟……隆冬,段文杰住在破庙里,连生火的炉子也没有,夜里屋内屋外零下20多摄氏度。早上起来,眉毛胡子全白了——都已结霜。一日三餐,粗粮就着风沙,再喝一壶发苦的宕泉河水,肠胃不适抛脑后……他摒弃娴熟的西方油画技巧,为临摹保存敦煌壁画,重锻自己的本领。

⑨段文杰立下新规:禁止把纸拓在壁画上临摹,禁止触摸壁画……临摹《都督夫人礼佛图》,因壁画损毁严重,他通读史书,摘录了几千张卡片,历时两年有余,终于临摹成功。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这一成绩在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创下了第一。

⑩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这是段文杰对敦煌人的评价。

2011年,段文杰去世,葬于三危山下。同眠于此的,还有常书鸿等27人。

观千剑而识器

冬日暖阳下,榆林窟静谧肃立。87岁高龄的李云鹤,23岁进入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已经64年,修复了4000多平方米壁画、500多身彩塑。

操千曲而晓声,观千剑而识器。他是国内运用金属骨架修复保护壁画第一人。李云鹤对修复工具、工艺进行改良:纱布纵横纹路多,容易按压出“印痕”,他改用吸水性良好又压不出褶纹的纺绸;修复穹顶时注入黏结剂,用粗针管不容易把握力道,他换成血压计气囊,大大提高了修复精准度。

莫高窟第220窟,李云鹤修复时发现,表层壁画是宋代绘制,而在里面还有唐朝壁画。他将表、里层壁画分离、拼接在一起,使两个朝代跨越千年之后,在同一平台上“握手重逢”。

寒来暑往,由他创造的多项修复技术,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成果奖和原文化部一等奖,他还入选全国总工会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为了永不磨灭的美

樊锦诗是1958级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她来到敦煌,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初见敦煌时,“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令人惊心动魄。”樊锦诗回忆。

带着对敦煌的爱,樊锦诗扎根大漠,在住土房、吃杂粮、卫生设备匮乏的条件下,潜心石窟考古研究。

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正值西部大开发,游客数量急剧增长。“我们不能因为旅游而牺牲文物,也不能因保护而将游客拒之门外。”她只想要守护敦煌,保护文物,把莫高窟完完整整地传下去。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让樊锦诗有了灵感。2003年开始,她提案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审核终于通过。当时已是年过半百的她,带领同事们为每个洞窟、每幅壁画和每尊塑像建立数字档案。要将壁画完整地搬到电脑里,首先要设计周密、完善的采集方案,然后是辛苦的拍摄、拼接……终于,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梦幻佛宫》超高清实景球幕电影,惊艳了来自各个国家的游客。既让游客领略了石窟风采,也缓解了保护的压力。

从九层楼往回走,月华如水。一株株、一簇簇的骆驼草,在月光下闪着亮色,装点着戈壁滩,给这寂静的夜晚增添着生气。如今的樊锦诗,已从红颜少女变成了华发老人。

敦煌藏经洞《二十五等人图并序》中这样描述敦煌的匠人们:“虽无仕人之业,常有济世之能。”想来,所有在敦煌默默奉献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济世”之人吧。

1.文章从不同侧面叙写了几位守护者为敦煌所做的贡献。请简要概括

常书鸿:筹集经费

段文杰:

李云鹤:

樊锦诗:筹建数字中心

 

2.文中两处画线语句都是对骆驼草的描写,但作用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3.下面语句是对敦煌人的评价。请你选择其中一句,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语句的理解。

①一画入眼中,万事离心头:

②济世之人: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完成下面小题。

弘扬民族精神 凝聚抗疫力量

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是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而取得这次大考的胜利不能脱离民族精神的强大助力。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战胜磨难、发展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②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质。这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内核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之中。

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外国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中国的主权。这不仅没能打垮中国人民,反而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热忱,呼唤人们挺身而出,进行救亡图存的抗争。正是民族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从历史的一次次磨难中拼搏奋起。

④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从耄耋古稀之年的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到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医护人员;从湖北、武汉当地医院的迎难而上到外省市医疗队的紧急驰援;从广大党员干部的守土尽责到联防联控的人民战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长城。民族精神是战胜风险挑战的硬核力量,还是中国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障。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上下以伟大梦想精神为航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创新工作方式,发扬奋斗精神。疫情期间,脱贫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的时代,中国人民正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⑤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名词,而是生长在中国人民内心、散发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有形力量。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制度的“护体神功”,有民族精神的内在劲力,就让新型冠状病毒来领略中国力量的雷霆之力吧!

1.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中所孕育而成的意识。

B.文章第②段论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C.第③段列举名言和事例,论证了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形成的过程。

2.阅读第④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民族精神也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的不竭动力”展开论证的。

3.请从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具有民族精神的人物,结合人物特点和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他具有怎样的民族精神。

 

七、作文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填入一个词语(如青春、奋斗、逆行者等),将“     之美”补充完整,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600—8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题目二:设想你是一位医护人员,或是一支温度计,或是小区中的一棵柳树,或是一只迁徙的大雁……请以“春天就要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600—8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