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3课《马说》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辱于奴隶人之手(zhǐ B.死于槽枥之间(pián

C.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hí D.其真无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奴仆的手中。)

B.才美不外见。((它的)才能和美好品质不被外人看见。)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知道按照它能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D.食不饱,力不足。(吃得不饱,力气不充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食不能尽其材

A.祗辱于奴隶人 B.执策而临

C.虽有千里 D.骈死于槽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一食尽粟一石/王命急宣 D.袛辱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面句中“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真无马邪 B.安求其能千里也

C.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复前行,欲穷其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示强烈的愤慨。

B. 《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 《马说》第二段中的四个“不”有力地谴责了“食马者”的无知。

D.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学习了韩愈的《马说》一文后,班级举行了“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二者关系中,伯乐起决定作用;也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而不是驽马,无论是否有伯乐,它在任何地方都会显示出卓越的才能。你同意哪种观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21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马说》的作者韩愈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甲)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释)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招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之不以其道_______

(2)天下必以王为能_______

(3)买首五百金_______

(4)鸣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3.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义是什么。

4.(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______________”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的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颜渊论御马

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起,曰:“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注)①佚:通“逸”,逃跑。②厩人:马棚的差役。③躐: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寡人曰_____

(2)昔者舜于使人 _____

(3)然犹之不已 _____

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定公不悦,告左右|不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定公躐席起|由是则生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手指不可屈伸,弗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民|安陵君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颜渊退,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2)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

4.这篇文章说明了怎样的道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