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貂裘(diāo) 衡阳(héng) 弦(xián) B.羌管(qiāng) 不寐(mèi) 鬓(bì) C.霹雳(pī) 千嶂(zhàng) 浊(zhú) D.雕弓(diāo) 擎苍(qín) 炙(zhì)
|
2. 难度:中等 | |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 (2)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 (3)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 (4)可怜白发生____ (5)千嶂里____ (6)八百里分麾下炙____ (7)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 (8)苦将侬强派作蛾眉____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面/边声/连角起 B.老夫/聊发/少年狂 C.马/作的/卢飞快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
4. 难度:简单 | |
关于词的理解,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古代的一种韵文形式,词都有词牌名。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格律和调子,可以唱;词的句式有长有短,因而又叫长短句,它是旧体诗的一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词的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词作风格委婉、绮丽。 C.词的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由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D.豪放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本课各首词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军营中的厌战情绪,与文章的主题一脉相承。 B.“西北望,射天狼”,作者借用典故,把打猎与当时的战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希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心愿。 C.“可怜白发生”揭露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写出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心情。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表达了她的抱负、志向。
|
6. 难度:中等 | |
理解默写。 (1)《渔家傲·秋思》中表达戍边将士浓重的乡愁和戍边难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具体描述军营生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满江红》中最能体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即可。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1)元宵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2)端午节 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________ (3)中秋节 上联:________ 下联:万家萧管乐中秋 (4)重阳节 上联:延年常饮菊花酒 下联: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的画线句。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飞快”“霹雳”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甲)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乙)夏日绝句①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靖康二年(1127年),腐败的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击下瓦解,徽、钦二帝及赵氏亲属和大批臣民被掳北去。宋高宗赵构不顾有识之士极力反对,带领群僚仓皇南逃,建都临安,本诗即作与南渡之际。 1.甲词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列关于乙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从内容看,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借项羽的宁死不屈辛辣地讽刺了赵构君臣的丧权辱国、怯懦畏惧、只顾逃命苟安的丑恶行径。 B.李清照是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或轻柔婉丽,或缠绵悱恻,本诗诗意明白爽朗,与其婉约词风一脉相承。 C.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不肯”一词,将那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