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根据课文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诗人虽年老体衰,仍愿守卫边疆、保家卫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请默写谭嗣同的《潼关》一诗。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中等 | |
赏析古诗文 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
3. 难度:中等 | |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 yín。(______) (2)冬天的早晨,门口quán fú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______) (3)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dà xiāng jìng tíng。(______) (4)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hài rén tīng wén了。(______)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罗马音乐会现场,骨笛、古琴、古筝、琵琶等中国传统乐器合奏,将中国音乐的优美与大气演绎得淋漓尽致。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D.董事长德高望重,公司上下同仁都对他恭敬有加。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澳门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对“一国两制”坚信而笃行,“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就会充分显现出来。(将“只有”改为“只要”)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语序调整为“观察、分析、解决”) C.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高。(删去“随着”) D.中国虽然已成为世界轮胎制造基地、全球第一耗胶大国,但生产的天然胶却不能自给。(“虽然”调到“中国”前)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写作最单纯的目的就是记录。每一天都会发生很多新鲜事,人的记忆不是永恒的,快乐的记忆稍纵即逝。写作是最好的自我学习方法,它是锻炼学习能力、锻炼思考能力、锻炼分析能力、锻炼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写作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这种情感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悲观的。写作还可以修身养性,变急性子为稳性子,写的同时,也在思考,犹如在咀嚼东西,写得越多,嚼得越仔细。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请根据对联的上联内容,用下面的词语或短语把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百味人生 写 酸甜苦辣 写尽 上联:读诗书礼易,读出书香境界 下联: ,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一狼仍从(__________) (2)意暇甚(__________)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简单的几笔,写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为后文与狼的斗争做铺垫。 B.文章主要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屠户,展示了完整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精彩。 C.“顾”“奔倚”“弛”“持”等词语,表现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 D.文章叙述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狼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赞扬屠户的机智和勇敢。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吾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吾上?”眉曰:“吾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吾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②厮:互相。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故吾位居汝上/温故而知新 C.若然/其人舍然大喜 D.吾若居眼鼻之下/求闻之若此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吾 能 观 美 恶 望 东 西 其 功 不 小 宜 居 汝 上 也。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山间布谷鸣 杨泽文 ①在我的乡下老家,人们并不大知晓布谷鸟还有“杜鹃”“杜宇”和“子规”等别称。可见,“布谷”的叫法多出于农人之口。如果从“布谷”一词的发音以及语意来理解的话,分明就与二十四节气有关,以致多少洋溢着土地的芬芳和古老的气息。 ②记得早年在乡间生活时,出于好奇,我曾多次向老人们打听过布谷鸟的情况,但在他们的闪烁其辞中收获甚微。因为绝大多数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近距离地见过布谷鸟,更谈不上仔细观察了。再说,布谷鸟鸣叫时正是农耕大忙的季节,有多少人有闲功夫跑到山林间去侦察布谷鸟? ③“布谷是来催人干活的,而不是让人来观看的。”这是乡村老者常对我说的一句话,以致常让我再难开口继续询问布谷鸟的事。我只好在每年布谷鸟鸣叫的日子里,不断争取上山放牧的机会,以便亲自观察。可我的愿望总是一次次落空。在山林间独自鸣叫的布谷鸟,似乎只可闻其声而不能见其形,每当你悄然地寻声而去时,它早已察觉了你的意图,鸣叫声便立即停止了。 ④父亲知道了我的努力后,随即表示出很不理解的样子。他对我说:“该让人看的鸟,它会主动近距离地接近你并让你开眼的,比如燕子啊,麻雀啊,喜鹊啊,乌鸦啊,等等。而布谷鸟本来就是不愿让人来观看的,它只希望你聆听到它的声音,然后记起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 ⑤父亲的话虽然打击了我,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观察的机会。最终,一个难得机会到来了。当我在林间一棵大树下观看鸟巢中的鸟蛋时,忽然觉得惊奇不已:巢中原有的四个小鸟蛋中,这天增加了一个大鸟蛋。正让人暗自纳闷,突然有布谷的鸣叫声从高空飘落。惊喜中我抬头仰望,很快就在绿叶簇拥的一根细枝上,看见一只比野鸽小一点的褐色鸟儿,正在独自发出“布谷布谷”的鸣叫。发声时头向前伸和向上昂,两翼低垂,尾羽上翘且散开,显得羞怯而庄重,孤寂而自信,失落而脱俗…… ⑥为避免遭人指责,我没有向别人泄露自己侦查布谷鸟的事。我只是把鸟巢中看到的鸟蛋异常的情况告诉了乡村小学的一位老师。那位老师说:“鸟巢中最大的那枚鸟蛋,是布谷鸟寄放的。它是一种寄生性的鸟,自己不会做巢,也不会哺育幼雏。从孵卵到育雏的工作都要由别的鸟儿来替它完成。因此,你发现的装有五个鸟蛋的鸟巢,将来出巢的只会是一只鸟,这只鸟当然是布谷鸟。至于其他孵化出的小鸟很快就会被布谷幼雏挤出巢外。说起来这有些残酷,但这是自然现象啊……” ⑦记得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对布谷鸟的好感降低了许多。原来在乡间受人尊崇的布谷是一种连巢都不会做的鸟,而且每一只布谷鸟的出现是以另一种鸟的几只幼雏作牺牲为前提的。出于少年的义愤,我再次到林间,将鸟巢中的布谷鸟蛋捡了出去,直到后来我亲眼见到四个小肉团似的小鸟幼雏出壳时,内心才开始踏实起来。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时,心里似乎又有了一点内疚之感。因为我的无知行为,山林间缺少了一只布谷鸟的鸣叫。 ⑧“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这是唐代诗人杜牧在《布谷》诗中的句子。从清明之后起算,布谷鸟的鸣叫期也就一两个月,然后,它就在林中做默不作声的“隐士”了。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布谷鸟还有“杜鹃”“杜宇”和“子规”等别称。 B.在山林间独自鸣叫的布谷鸟,每当你悄然地寻声而去时,鸣叫声便立即停止了。 C.每一只布谷鸟的出现往往是以另一种鸟的几只幼雏作牺牲为前提的。 D.布谷是一种寄生性的鸟,自己不会做巢,但会哺育幼雏。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讲了“我”从布谷鸟的侦察探究中一步步了解布谷鸟的心路历程。 B.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运用细致的神态描写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布谷鸟羞怯、高贵的气质和孤寂、自信的性格。 C.文中“我”对布谷鸟的态度前后发生着变化,由开始时的好奇、感兴趣到好感降低、愤怒到最后的内疚。 D.文章第③④段反复强调“布谷是来催人干活的,而不是让人来观看的”,一方面为后文“我”的内疚埋下伏笔,一方面隐含着每种生物都有它存在价值的道理。 3.“多年后的今天,每当我回想起这件事时,心里似乎又有了一点内疚之感。”作者为什么内疚?
|
10.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半边钱 驮驮 大学的学费每年要5000元。 “我连假钱都没得一张。”爹说。 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妈心疼地说。 “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妈商量,但那语气又不像是在和谁商量。 说完,他扔下筷子,放下碗,径自出去。 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 爹的寿方因为木科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 当天下午,一位穷得叮当响的本房叔叔以1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 “不反悔?”叔叔又一次喜滋滋地问。 “不反悔。”爹咬着牙说。 当我离家上学时,加上叮当作响的十来个硬币和写给别人的两三张欠条,竟有“巨款”4500元!另外,三亲六戚这个给10元,那个给20元,学费算勉强凑齐了。 爹送我,一瘸一瘸的——在悬崖烧炭掉的。 四天过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南京,报了到。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326元零3分,他全给了我。我老蜷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大学还有四年,我没心思闲逛。 八月的南京,三四十摄氏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 中午爹才回来。尽管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 “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叠百元纸币。 我困惑地看着他。 “今早在街上遇到一个打工的老乡,问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块,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瘸地、笨拙地出去了。 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 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 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后面,送他上车。 买了车票,他身上仅剩下30块。 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10块钱,递给站在窗外边的我。 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 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着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儿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半截儿钱,只一句话:“粘后用。” 1.文章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写出父亲为儿子上学做出的努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赏析下面的句子。 (1)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 (2)于是,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摸出剩钱,挑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326元零3分,他全给了我。 3.文中花了不少笔墨写寿方的重要性,其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有些人或者物,让你动情,给你启迪,赐你力量……值得你为之歌唱。 请以“总想为你唱支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A)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B)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那妖精在门首,看得明白,他见行者走了,却才收了火具,帅群妖,转于洞内,闭了石门,以为得胜,着小的排宴奏乐、欢笑不题。 却说行者跳过枯松涧,按下云头,只听得八戒与沙僧朗朗的在松间讲话。行者上前喝八戒道:“你这呆子,全无人气!你就惧怕妖火,败走逃生,却把老孙丢下,早是我有些南北哩!”八戒笑道:“哥啊,你被那妖精说着了,果然不达时务。古人云:识得时务者,呼为俊杰。那妖精不与你亲,你强要认亲;既与你赌斗,放出那般无情的火来,又不走,还要与他恋战哩!”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行者道:“正是你不该来。我再与他斗几合,我取巧儿捞他一棒,却不是好?” 1.选文(A)(B)中的“妖精”分别是指______、______。 2.有人说,猪八戒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你赞同吗?请结合选文(A)谈谈你的理解。 3.选文(B)中的“妖精”最终被擒,这件事给师徒四人后来的取经路上惹下了怎样的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