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bó)着一支白蓬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拨前蒿(gāo),阿发拨后蒿(gāo)。 B.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pàn),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徒(xǐ)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山麓、沟壑(hè)、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pō),垫高了河床。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他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C.抗击疫情期间,出现的那些肆意哄抬物价的行为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D.人们不爱惜和保护野生动物,它们迟早会销声匿迹的,最终可能会威胁整个生态的平衡。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穿透),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以其境过清(凄清)(《小石潭记》) B.珠可历历(分明的样子)数也(《核舟记》)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C.参差荇菜,左右流(求取)之(《关雎》) 钟鼓乐(使之快乐)之(《关雎》) D.未果,寻(最终)病终(《桃花源记》) 此人一一为具(详细)言所闻(《桃花源记》)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B.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C.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D.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政府严禁野生动物销售禁令,确保在市场上出售的食品安全可靠。 B.外交部发言人说,中方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维护各国人民健康福祉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C.疫情之下,涌现出了众多的志愿者,他们用爱奉献,微光成炬,汇聚成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通过他们的努力,使社会秩序更快地恢复。 D.人生为一个目标坚持奋斗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应珍惜自己为中考、高考、考研等而努力的时光,因为人这一生最美好的日子,不是挥霍享受的日子,更是奋斗的日子。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和《仿徨》。 B.阿西莫夫,俄罗斯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 D.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贬到永州,常探山访水,排解心中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社戏》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①开船,在桥石上一②,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③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④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文中①②③④处应填词与恰当的一项是( ) A.点 磕 夹 飞 B.点 敲 混 飞 C.磕 点 混 箭 D.点 敲 夹 箭 2.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冷峻犀利,富有人生哲理。 B.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C.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D.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下列小题。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下列对第①段文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 B.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作者在这段文字中运用优美词语,描绘了生动形象的画面,是一篇写景散文的开头。 D.这段文字运用了文学语言和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作用是:逼真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B.第②段以时间为序勾勒出一幅四季图,点明题旨,介绍了所要说明的内容—物候现象。 C.“各种花次第开放”,“次第”的意思是一个接一个,它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 D.选文第②段列举了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却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以文学语言,拟人的手法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 B.选文第①段“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中的“渐渐”准确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体现说明的准确性。 C.第②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D.第②段的说明对象是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决定农事的安排。
|
9. 难度:简单 | |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小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选出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潭以整块大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C.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寻找小石潭的过程,为下文写小石潭幽寂的环境,清澈的潭水等内容埋下伏笔。 B.本文观察入微,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设喻,如“犬牙差互”传神地描写了溪流形状。 C.第二段写潭中游鱼或动或静,精灵可爱,但其实通过写游鱼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D.文中正面侧面相结合的方法表现潭水的清澈,“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游鱼的动静情形是侧面描写。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写景方式。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到小石潭后又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由近及远写出小石潭及周围景物的特点。 B.全文不足二百字,但写景状物生动传神,描绘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 C.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愉悦心情。“心乐之”,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D.作者不仅善于捕捉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山水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怀,情感的微妙变化,或暂时的喜,或喜后的忧,都是与作者那排遣不开的苦闷心情联系在一起的。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蒹葭》,回答下列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文中词语解说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每章开头以景起兴,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心情。 B.本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大胆而热烈地传达出主人公执着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十分动人。 C.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D.这首诗虽然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但,从诗的内容看,它情感韵味更加浓重。
|
11. 难度:简单 | |
默写填空。 (1)不愤不启,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________,鲜矣仁。 (3)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________,其为人之本与。 (4)________,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大音希声,大象无形,________。 (6)如切如磋,________,其斯之谓与! (7)君子________,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复行数十步,________,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9)欲济无舟楫,________。 (10)求之不得,________。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 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_ (人名)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 2.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
13. 难度:中等 | |
根据提示,完成题目。 请从“春风 繁密 和煦 轻盈 眼花缭乱”这几个词语中任意选取词语(不少于三个)连缀成一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情景要合情合理。(不超50字)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①归,杀而鬻②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释)①第:只管。②鬻(yù):卖。③茔(yíng):墓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1)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____ (2)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____ (3)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____ (4)使得至前陈曲直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
15.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 ②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④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而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异”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机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⑤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们研究了解冠状病毒、科学防范之后,当人们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仔细阅读全文,归纳病毒的主要特征。 3.选文第②段划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④段“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
16. 难度:中等 | |
请你以“我心中的春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