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重庆市綦江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崖)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轰隆,轰隆,轰隆。

B.当它ji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

C.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默。

D.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shěng)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怠慢    皎洁     风云变换     天衣无缝

B.磅礴    虔诚     招摇撞骗     自圆其说

C.迁徙    狡辨     怒不可遏     人情世故

D.恐怖    彷徨     袖手旁观     消声匿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沉迷于电子游戏,老师曾多次批评教育他,但他仍然矢志不渝

B.这兄弟俩感情深厚,亲密无间,无论什么时候都形影相吊

C.我国的疫情已基本上得到控制,但大家仍不能掉以轻心,谨防新冠病毒死灰复燃。

D.美国的疫情失控,截至6月21日,死亡人数已过十二万,简直是前赴后继,情况危急。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幽静醉人的古朴村寨,就会发现深山里藏着一个又一个匠人。他们__________,他们从来不__________,即使__________,也__________,不让古老的技艺在自己的手中失传,这就是工匠的价值。

①不受市场青睐                 ②无怨无悔地坚守着  

③计较经济上的得失             ④掌握着先人传承下来的技艺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③④①②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任选两种颜色,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赤、橙、黄、绿、青、蓝、紫……各具特点。我喜欢白色,我愿我的心灵像白色的雪花一样纯洁

我喜欢                                 

我喜欢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保尔·柯察金像醉鬼一样东摇西晃,双腿打颤,走向车站。他发着高烧上工已经很久了,不过他觉得今天烧得比往常厉害。每走一步他都觉得有样东西在猛刺他的胸口,冻得上下牙直打架,两眼昏黑,周围的树木像旋转的木马一样打转。

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邮局,焦急等待的日子开始了。他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他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就是他的灭亡。

此时此刻,郊区海滨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这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

(1)保尔·柯察金是长篇小说《      》里的主要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      

(2)阅读上面材料,概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品质。(可以结合原著内容)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倡导低碳生活

近年来,“低碳生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低碳生活。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1)(写标语)某区正准备就“倡导低碳生活”开展宣传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提建议)人们在践行“低碳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时,小行为往往会带来大改变。请你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谈看法)倡导“低碳生活”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当前,还有一些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足。有的认为“低碳生活”是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与我们没有关系;有的认为个人的能力太渺小,对“低碳生活”的推进起不了什么作用。对此,你是否赞同他们的看法?请简述理由。

 

五、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默写填空。

(1)夜久语声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卖炭翁》)

(3)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卜算子》)

(4)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5)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6)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虽身居漏雨房屋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8)《题破山寺禅院》中诗人抓住寺院中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

(2)便还家。_____________  

(3)便扶向路,处处之。___________

(4)未果,病终。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的描写,含蓄表达了他有重返官场造福于民的愿望,以寻找桃花源未果,来表现了他复出之梦的破灭。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里的人害怕世人破坏他们这种与世隔绝、和谐安宁生活的心理。

C.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到“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D.作者描绘一个无剥削,无压迫,自给自足,和平宁静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4.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思考他们的用意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注释:伛偻:弯腰驼背,指老人。提携:牵扶,指小孩。滁:滁州,地区名。滁州当时的太守是欧阳修。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②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中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 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 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 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指的是(   )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2.第③--⑦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的?

3.第⑥段“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中的“一定”能否删掉?为什么?

4.第⑦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5.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有删改)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④它只有一米多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的生命。它当然希望有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亭亭玉立的小家碧玉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霜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也曾挽留过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匆匆而去;也曾挽留过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无影无踪了。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拼命把根往下扎,尽可能吸收营养,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形体佝偻,但从不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一步一步走下去。

⑥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为这棵榆树而感动。

⑦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⑧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地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化身。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⑨望着老人步履艰难地走了。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②段“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第④段画线句子:“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

3.第⑤段画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它也曾挽留过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匆匆而去;也曾挽留过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无影无踪了。”

4.第⑧段划线的句子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还有哪些隐形的相同之处?

5.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的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迹工整,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XX代替。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无数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勇赴险境,共同筑起一道守护生命安全的长城。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挂帅专家组组长,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咬牙坚守岗位。各地援鄂医疗队冒险逆行,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疫区,还有许多仁人志士慷慨解囊……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市民,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科学防治,忘我奋战,终于控制住了疫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