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古诗词曲鉴赏·课后特训(19)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第14首

赤壁

[唐]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突破训练

1.“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

B.诗的前两句记叙,写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感慨。

C.这首诗为咏史诗,客观地反映了赤壁之战的史实。

D.诗人借题发挥,反说其事,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第16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突破训练

1.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聚”“怒”二字分别从听觉、视觉描写了潼关之险,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B.“望西都,意踌躇”写出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没有直接提到战争,但改朝换代的战争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D.最后两句为全曲点睛之笔,是作者对历史的概括与批判,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第17首

使至塞上

[唐]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突破训练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历来为人所称道,其中“直”和“圆”两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第18首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突破训练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请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第19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突破训练

1.“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2.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中“空”字的表达效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诗用梨花满树的神奇想象,描绘奇异的雪景,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B.诗中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送友人归去时的依依不舍和思乡之情。

D.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描绘的是边塞雪景,抒发的是边塞苦寒与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显得不枝不蔓,章法严谨。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第20首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突破训练

1.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吴地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4.下面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围绕“异”字着笔,调动视觉和听觉,显示了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峻。

B.“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衡阳的大雁毫不留恋地纷纷飞离了。烘托出悲凉的气氛。

C.“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大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而返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功业未成的苦闷。

D.整首词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作结,爱国激情与思乡之苦交融,构成了整首词矛盾、复杂、厚重的情绪。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第21首

泊秦淮

[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突破训练

1.第一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

B.第一句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C.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D.“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犹唱”二字,寄托了诗人对统治者直接辛辣的讽刺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第22首

相见欢

[南唐]李 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番)滋味在心头。

突破训练

1.赏析“月如钩”中“钩”字的妙处。

2.“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

3.上片中的“锁”字用得好,说说它好在哪里。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欢”,词牌名,又作“乌夜啼”。词人是南唐后主李煜。

B.起句“无言独上西楼”,绘尽孤独之深。“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

C.古人说“亡国之音哀以思”,这哀之痛,思之切都深沉而直接地体现在这首词中。

D.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凄丽清婉,缠绵悱恻。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第23首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突破训练

1.下列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三段开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紧张有序地准备出征。

B.“旦辞”领起的一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行程的艰难。

C.第六段与第四段形成明显的详略对比,渲染了凯旋的快乐气氛,突出了木兰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D.诗歌的结尾也就是附文部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了巾帼英雄木兰的豪爽性格。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素养提升设问)

3.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详)”,有时“惜墨如金(略)”,请简要分析这一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第24首

春望

[唐]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突破训练

1.结合颔联的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望所见:虽然国都已经沦陷,城池残破,但是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草木繁密茂盛,诗人感慨万千,禁不住赞美眼前明媚的景象。

B.颔联通过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的“家书抵万金”一句,写出了消息隔绝,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们心中共有的想法,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第25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突破训练

1.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请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词末有“可怜白发生”一句。联系整首词,说说词人为什么感慨“可怜”。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第26首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突破训练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这首诗叙述了诗人的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3.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颔联先后从个人和国家两方面抒写遭遇,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真挚而热烈。

B.颈联巧用地名抒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显得生动、真切。

C.尾联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诗,表现出诗人的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使全诗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D.全诗将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起来,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