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狗尾巴草 光其军 ①狗尾巴草是很平凡的一种草,遍地都是,有十足的野性和倔强的性格,给一点阳光和土壤,一定就会蓬勃一片。 ②只要我走出家门,楼前长不过三米,宽只有一米的空地上,那些蓬勃的狗尾巴草,就会摇曳着欢迎我。它们一蓬一蓬地紧挨着,高矮的不同,让扬起的穗子也错落。而夹在当中的丫头草,同样是参差不齐,这样的组合,无疑凌乱。有人见了皱眉,但我却喜欢,以为狗尾巴草是将军,丫头草是手持长矛的护卫,它们展示的雄姿咄咄逼人,似是要进行一场战斗呢。这样的态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抚慰,这毕竟比裸露着的荒凉要好了百倍。它让我也看到高楼林立之中,还有那么一抹绿色。又会让我消弭掉尘世中的某些迷茫和某些困惑。有与没有狗尾巴草,心境大有不同。 ③记得这块空地原先是楼前的绿化地,曾有过几棵松柏,不知何时也不知何因就被人为地砍了。如今,拨开狗尾巴草,还会看到早就枯了的树桩。有段时间,有人在那上面种过菜,也曾获得收成。后来在某一个秋天,小区的环境整治中,菜地被毁了,这块地立马显得整洁,但仍没有绿化。我走来走去,看着它光洁的样子,仍觉得它缺了一种生命的律动。但那风一吹,地块上尘土飞扬,呼啸着乱窜,看着就有了一种心痛和失落。 ④好在时间不长,在第二年春天来临的时候,本不指望长出任何植物的它,又突然地冒出了绿茵茵的一片狗尾巴草和丫头草。我很惊奇它们在上年的秋天被斩草除根过后,依然还有种子被深藏,这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还是一种对生命的尊崇抑或是对生命的锲而不舍? ⑤很多时候,我都仔细地观察狗尾巴草。知道了它的顶部像狗的尾巴,长长的一截中有棉毛状的纤毛密布,小穗则密密地排在主轴上,看起来就有一种毛茸茸的质感,摸起来则有些轻微的扎人。风一吹,就会摇曳生姿,顾盼多情,别有一番韵味。有时,看久了,我也禁不住会从它青翠的且细长的茎上掐断两根,把玩在手掌,并且试着按照小时候的样式,将狗尾巴草打个结,然后串起来,打造成一把儿时经常做的二胡,再拉上几回。再或者用它编成一个儿时经常做的潜伏的战士用的圆环,戴到头上……如此种种已经回不去的童年,便又重现在了眼前,这似乎比回忆来得猛烈和深刻。 ⑥去年大水时,这块地被水浸泡了几天,那几天我经过,看到它们只在水中露出狗尾巴,心就一紧,担心它是否能挺住。没想几天后,阳光一出来,它们抖了抖身子,竟然又挺过来了。再后来连着四十多天的高温,一滴雨没下,每天看着它们受着炎热的折磨,心想没救了,可第二天的早晨,它们又是精神抖擞的了。欣喜之余,就在周边寻找让它们成活的理由,然而周边是没有水源的,那么是为什么呢?试着拽起一根,却无功而返,原来它的根扎入太深。我只能找来一把锄头,将它挖出,就看到它的根系很密且长,这应该就是它维持向上力量的基础,也是它维系生命的根本。根据生命的规律,它只有不到一年的生命,可它不埋怨,不计较,一心只为这生命的存在打牢着根基。这也昭示着它所做的,就是为着生命的存在和为着生命的辉煌。而岁月的长河里,无一物不是啊! (选自《人民周刊》,有改动) 1.狗尾巴草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阅读原文,根据下面的提示,填写下表。
2.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有人说文章第⑤段内容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4.文中的狗尾巴草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
2.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个微小的善意都值得感激 张君燕 ①那次乘公交车时,隔着背包刷了几次乘车卡,却都没有提示音响起。我从包里取出卡来,这才发现自己匆忙中错把借书卡当成了乘车卡。“快点投币,车要开了。”公交车司机不耐烦地甩出一句话来。投完币后,我尴尬地坐了下来,却发现周围的乘客全都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甚至听到了他们压低的充满了不屑的议论声。 ②众人的议论让我如芒在背、坐立不安,甚而有些委屈和愤怒。就在我准备站起身大声质问那些议论我的人时,突然看到了一缕温和的目光,这道眼神柔柔的,却很坚定。看到我注意到了她,她点点头,轻轻地对着我笑了。那笑里分明有信任和理解,而那眼神则让我感受到了莫名的信任和鼓舞。一瞬间,我释然了,何必去和别人做无谓的争辩,理解你的人自然会理解,不理解你的人说了也没用,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下车时,我之前的郁闷和沮丧已经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好心情。那天晚上,那道目光仍柔柔地在我的梦里萦绕。虽然我不知道她的名字,甚至会忘记她的容颜,但那道目光却一直印在我的心里,每每想起,便感动不已。 ③初中毕业后,我来到离乡下几十里的城里高中读书。初到陌生的环境,加上自卑的心理,我从不敢和同学们多说一句话。我怕自己难听的乡音被同学们嘲笑,也怕同学们注意到我格格不入的穿着,我习惯了同学们把我视作空气,也习惯了独自躲在角落里看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讨论。 ④一天下午放学,我留在教室里做作业,教室里只剩下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同学。我听到了一个兴奋的声音:“今天是我的生日,大家都到我家里去玩吧。”不用抬头,我就知道这是“小公主”刘丽的声音。“王苗,昕莉,李超,玉杰……”刘丽一一邀请班里仅有的几名同学。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就在我尴尬懊恼之时,突然听到了刘丽甜美的声音:“燕子,你也要去哦。”听到刘丽叫我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不可置信地抬起头,迎上了刘丽热情的笑容。“嗯嗯,我一定去。”我拼命地点着头,语无伦次地答道。那次聚会之后,我逐渐融入了班集体的生活,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事隔多年,我脑子里依然清晰地记得刘丽甜美的声音和笑容,也许刘丽只是随口一说,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⑤有段时间,我的工作烦琐而劳累,连日的加班让我疲惫不堪。缺乏经验又手忙脚乱的我不出意料地犯了个错,不幸的是,由于我的这个错误而导致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面对老板的责骂,自知理亏的我唯唯诺诺,不发一言地默默承受着。 ⑥之后近一个月,我都在拼命工作希冀能够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然而,身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我分明捕捉到了同事的幸灾乐祸和冷嘲热讽。其实,身体的劳累和付出并不算什么,心灵的孤独和委屈却足以打消我所有的热血和劲头。那天下班,同事们带着得意的笑陆续走掉,坐在原位的我突然感觉心灰意冷,甚至失去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同事李姐路过我身边时停了下来,她默默地看着我,然后伸出双手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很久很久才松开。在这几分钟里,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我似乎感觉有无尽的力量和温暖从李姐的双手源源不断地传输过来,让我失去的信念一点一点地复原。后来,我终是走出了困境,面对我的感激,李姐却微微一笑:我并没有做什么呀。是的,李姐的善意很微小,却值得我一辈子铭记。 ⑦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很多诸如此类微小的善意,它们平平淡淡、不事张扬,或是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如吹过耳边的一阵风,如掉落在脚下的一滴雨。很不起眼,甚至被人忽视,但却能给予我们实实在在的温暖和感动,更值得我们永远感激和铭记。 1.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前文,试揣摩此刻“我”内心的复杂情感。 我把头埋得很低,脸也涨得通红,我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怎么不早点走,如果此刻有个地缝,我一定毫不犹豫地钻进去。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但那句话却如冬夜里的炉火,温暖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 难度:困难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篱笆也有温暖的回应 汤永海 ①表哥开了一家电瓶车店,隔壁是一家卖钢筋的,都是沿街的店铺,店铺面前都有五六米宽的水泥空地,刚好可以摆放各自的货物。每天开张,表哥会把一辆辆崭新的电瓶车,整齐地停放在门口。还别说,挺有广告效应,不时有人来问问、试试,然后中意的就买走了。 ②隔壁卖钢筋的更省事,每天只需把店门一提,就算开张了,因为钢筋就堆在门口。遇上要买钢筋的,就按尺寸直接用切割机割好长度,用车拉走。 ③一开始,大家也是相安无事,可后来就发现问题了。好几次,有客人买走电瓶车之后,很快就回来退货。一个说,车上有刮擦过的细微痕迹,好几处油漆花了,要求调换,表哥只好答应了;还有几个甚至说电瓶车是二手货,因为打开盖板里面有很多灰尘,碎屑,好说歹说,总算不退货了,又给换了车。表哥想来想去不明白,后来发现这几辆车都停放在靠钢筋店那一边,就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 ④其实,两家店之间的场地,是有五十厘米左右的一条小沟的。大家为了充分利用场地,都将各自的货物紧挨在沟边,甚至还会有意往外延伸一点,这条小沟也就日渐狭窄了。后来,又习惯将清扫的垃圾倒进小沟里,小沟已快被填满了。虽然那边的人也是小心翼翼,但钢筋与电瓶车的亲密接触还是时有发生。 ⑤表哥觉得为了牢靠一点,还是自己主动来隔离一下。于是,请来水泥工,用砖块在小沟里砌了半人高的篱笆。心想,这总安全了吧。 ⑥没想到,第二天,钢筋店老板就不高兴了。叼着根烟,气鼓鼓地说:“咋啦,这地是你的,说隔就隔啦,也不打个招呼。”表哥被噎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本来两家在一起做生意还和和气气的,现在突然就形同陌路。真是鸡犬之声相闻,从此不相往来。 ⑦说来也怪,自从砌上篱笆后,生意也明显下降了。原来这道墙,把两家的路给隔断了,许多顾客到这里后都要从外面绕过去,有些不方便。那边钢筋店,有时钢筋太长放不下,索性就搁到篱笆墙上。这道墙就像鱼刺卡在两家的喉咙里,进退不得。 ⑧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篱笆莫名就被推倒了。大家谁也不去清理,就让一堆断砖填在小沟里。又过去了一段时间,砖堆里竟然钻出来一些藤蔓,长出片片绿叶。最后,覆盖砖堆的藤蔓竟然还开出了紫色的花朵。 ⑨早晨,当表哥将电瓶车推出来时,眼前的景象在他心里狠狠蜇了一下,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看。而对面钢筋店老板,也正笑眯眯朝这边张望。四目相对,都自然地点头打招呼。要知道,这是隔围墙之后,两人第一次打招呼。 ⑩中午,当表哥在清理砖堆时,钢筋店老板也凑过来帮忙。 ⑪“打算把砖块搬走啦?”钢筋店老板问道。 ⑫“没有。”表哥边说边干:“把这花清理出来,然后再砌墙。” ⑬“你——”钢筋店老板有些诧异。 ⑭“是砌几个花坛,中间有间隔,这样可好?” ⑮“喔——好,好。” ⑯几天后,两家店中间的小沟里,出现了三个砖砌的花坛,里面不仅有原来的藤蔓花草,还有新买的一些花草,都挤挤挨挨顶着脑袋,张着笑脸。 ⑰表哥将电瓶车安心靠在花坛边,钢筋店老板则将长的钢筋伸到花坛的间隔里,更是将切割机远离了花坛。用他的话说,溅出来的铁屑会把花草熏死的。 ⑱同样是用来隔离的篱笆,变个样用花儿装点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⑲隔离,并不是拒绝;篱笆,也需要温情。当我们用美丽提醒别人时,也终将得到别人温暖的回应。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在表格A、B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2.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选文第⑯段画线句进行赏析。 里面不仅有原来的藤蔓花草,还有新买的一些花草,都挤挤挨挨顶着脑袋,张着笑脸。 3.请发挥想象,在第③段的横线处补一段话,将表哥明白的内容写出来。 4.文章结尾说“当我们用美丽提醒别人时,也终将得到别人温暖的回应”,你在生活中一定也见到或者经历过这样的美丽提醒,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
4.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 “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有删改) 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4.作者在后文才巧妙地揭示女店主是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5. 难度:中等 | |
(模拟题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和生命拉钩 ①那时我在医院做阑尾炎手术,五岁的女儿像个小大人似的跑前跑后地照顾我,让疼痛不知不觉地渐渐远离了我。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哪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②女儿的乖巧使得病房里的每个人都很喜欢她,尤其是邻床的一个老太太,看来是个重病患者,行动很不方便,连说话都很吃力的样子,可是每当看到我的女儿的时候,她的一双眼睛便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也喜欢她,偷偷跟我说她像死去的奶奶。她常常爬到老人的床上去,缠着她讲故事。老人的故事很好听。但是很显然,她很累,每讲完一个故事,额头上都会沁出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来。但每隔一会儿,她还会把女儿叫过去,接着给她讲故事,她知道这是她唯一可以让孩子坐到她床边的办法。在讲过第5个故事之后,她咯血了。护士一边批评她一边给她按摩,她憨憨地笑着说:“俺只想跟孩子多说会儿话。” ③医生说她的病情非常严重,现在就是靠药物来维持着。当初是一个好心人救了她,把她送到医院来的,她靠拾荒为生,一个亲人都没有,拿不出钱来治病。医院已经为她垫付了2000多元了,医院召开了紧急会议,就是否继续为老人提供无偿治疗展开讨论,最后大多数人都认为那是一个“无底洞”,而医院毕竟不是慈善机构,都同意给老人停药。停药就意味着宣判了她的死刑。在拔掉那些针管之前,几个善良的医生凑钱给她买了新衣服。在给她穿上新衣服的时候,护士们低声和我们说,或许那是她的最后一个夜晚了。她也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和护士说出了她的心愿。 ④谁都没有想到,她最后的心愿竟然是想搂搂我的女儿。连她自己都觉得这个要求是那样“过分”,谁会和一个将死的人躺在一个被窝啊!当医生向我们转达了她的愿望的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一口回绝了,女儿不明就里,大声嚷嚷着要去,原因是可以听奶奶讲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我完全可以理解一个没有亲人的老人将死的时候那种孤寂,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黑暗,可是我不能,也不敢让小小的女儿那么小就那么近距离地懂得死亡的含义。我叫家人把孩子领回家,孩子撅着嘴,很不情愿地跟着家人离开了。忽然,她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又跑了回来。她来到老人床边,在老人耳边小声嘀咕着什么,还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老人的被窝里。我们看到,老人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仿佛她们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一样。 ⑤小小的太阳走掉了,病房里顿时变成了萧瑟的秋天,处处弥散着衰败和哀伤的味道。那个夜里,我很难入睡。我朝老人她那里望过去,借着月光,我看到老人的身子不停地抖动着,但是没有一声痛苦的呻吟,我想她是在死亡的边缘挣扎着吧,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双手可以帮帮她。那个夜晚很平静,没有因为死亡临近一个生命而感到惊惧,窗外的月光反而有些美丽,我不停地在想一个问题:女儿和老人偷偷地说了什么呢? ⑥第二天早晨,护士来给老人把脉,发现老人的脉搏跳动正常,老人还活着,而且呼吸还比前些天顺畅了许多。第三天,老人说她有饿的感觉了。她喝了我的家人为她熬的鸡汤。接下来的几天里,老人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她能自己支撑着坐起来了。这在我们这个医学落后的城市,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⑦一周后,女儿来了,她给老人带来了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她说那个布娃娃就是她,让奶奶晚上搂着睡觉,就像搂着她一样。老人的眼睛又开始闪着光亮,跟着她的身影不停地转动。女儿忽然“严肃”了起来,她握住老人的手,当着所有人的面,对我说:“爸爸,我又有奶奶了,我想让奶奶回家去住。”我被这突如其来的“郑重决定”弄了个措手不及。女儿说她离开医院的那天,跟老人许下了一个诺言,她让老人等着她再来。她要给她一个大布娃娃,还要认她做奶奶。“说话就要算数,我们还拉钩了呢,”女儿怕我不同意,强调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我使劲地点了点头,眼里含满泪水。为老人,也为我的女儿。 ⑧院长听说了女儿和老人拉钩的故事之后,又一次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尽全力医治老人的病。“就算是为了一个孩子纯真的心愿。”那是院长在会议上说的最后一句话。 ⑨老人出院,住到了我们家。女儿终于如愿以偿地睡到了老人的身边,她又缠着老人讲故事了,老人有些累,说明天给你讲两个,把今天的补上。“好,拉钩。”我又听到女儿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⑩夜里的时候,我过来给她们盖被子,我看到那双嫩嫩的胖乎乎的小手和那双骨瘦如柴的苍老的手握在了一起,像一幅摄影作品,极尽和谐之美。像这个世界某个地方正在完成的某种仪式,向我暗示着一种生命的真谛: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 1.选文“和生命拉钩”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两次写到医院对老人的医治问题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不同的决定。请你概括出医院作出的决定及每次的原因。 (1)第一次: (2)第二次: 3.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就像一个小小的太阳,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点燃一个春天,哪里就会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4.文章的结尾说,“生命需要爱来传递。爱,会让生命生生不息”请联系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6.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心灵深处的老屋 梁惠娣 ①闲读诗书,竟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②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交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种稻田,过着自己无限向往的躬耕田园生活……对于古代文人来说,山水田园无疑是他们的心灵归宿地,我不由想到了我的故乡,想到故乡的老屋,那也是我的心灵归宿地。 ③老屋门前有一片竹林,那青皮竹像高挑的仙子,伸出无数绿手臂,长袖善舞,与清风共舞一段动人的舞蹈。竹林一年四季都是蓊郁翠绿的,像一幅永不褪色的画竹图。到了夏天,竹林间筛下一片响脆的蝉唱,堪比天籁。夏夜,打着手电筒到竹林里甚至可以很轻易地捉到竹竿上蜕壳的蝉儿。后来念书时知悉,大画家郑板桥爱竹成癖,无竹不居,留下大量竹画和咏竹诗。大诗人苏东坡则留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名言,才知道竹在中国文人心目中有着如此高尚的地位。于是跑回来审视了一番我那绿竹掩映下的老屋,才发现它是堪与古人媲美的“雅居”了。 ④老屋门前的东边,有一棵高大的菠萝树,菠萝树的叶子光滑明亮,母亲常摘来包花生糯米糍粑,那是童年的味道。到了夏季,树上结了菠萝蜜,我就天天盼它们成熟,憧憬着吃那甜美的黄色果肉。 ⑤老屋给我很多难忘的记忆。 ⑥犹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关了灯,屋内是密仄仄的黑暗,我经常害怕得睡不着,后来学会了在黑暗中望屋顶的“天窗”。那“天窗”是夜晚唯一的光亮。月光像一匹银色的柔纱,从天窗口垂落下来,给屋里盖上一层梦幻般的乳白色。每晚我望着“天窗”,遥想着天上宫阙,嫦娥玉兔,桂花树与桂花酒……我就这样慢慢沉入梦乡。 ⑦最喜欢下雨的日子。 ⑧下雨时,雨水顺着屋顶的瓦片流下来,形成珠帘。我常常站在屋檐下看雨帘,看得痴了。有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躲到屋檐下避雨,叽叽喳喳地窃窃私语。这幅老屋“雨中即景”水墨画让人感觉如此安乐祥和。更喜欢的是下雨的夜晚,躺在床上听雨。瓦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乐器,一旦雨滴接踵而来,瓦的声音就叮叮地奏响了。那声音酷似古筝,清脆且韵味十足,在黑夜里向四面八方弥漫。雨势急,琴声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缓,音乐也跟着弱下去,像怀春的少女在花前低语。雨夜瓦屋听雨,像一曲美妙的天籁,又像一首动听的摇篮曲,这样的夜晚,梦最香甜。 ⑨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经年行走,越走越远,老屋成了我心灵深处的故乡。在现代生活中沉浮的我们,在房子、车子、票子、孩子的“四子棋”中迷了局,疲于奔命,失眠症、偏头痛症就是这样缠上了我。在异乡,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做梦也想回到故乡的老屋里睡一觉,寻找雨敲屋顶下香甜的美梦。 (选自《思维与智慧》)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故乡的老屋的?请简要概括。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4.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离开家乡,分析其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