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古诗词曲鉴赏·课后特训(5)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第14首(2017真题)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首句写“塞下秋来风景异”,与词人家乡中原相比,“异”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说说你对“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的理解。

3.(2017河南)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请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呈现的画面。

5.上阕中作者既写秋天的凄冷,又写出边塞的雄浑险峻,创设出悲凉壮阔的意境。结合上阕语句,说说词人是如何创设的。

6.请品析“浊酒一杯家万里”一句中“一杯”和“万里”的妙处。

7.(2017河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9.本词抒情委婉曲折,请结合具体内容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10.(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并说说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11.(统编教材积累拓展)仿照示例,从词中另选几处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点评。

示例:“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边塞特有的种种声音,凄厉而容易引发人的怀乡之情。“边声”以“四面”来形容,更显得无所不在,充塞天地之间,虽不想听却做不到。下面再接上“连角起”,进一步写出这些声音是伴随着军营的号角声发出的,在凄凉之外更添一层悲壮。

鉴赏提升设问

12.古人喜欢饮酒,高兴时饮酒,落寞时也饮酒。酒就像是诗人的道具,可清可浊。请分析“浊酒一杯家万里”“金樽清酒斗十千”中酒的意味。

13.《渔家傲·秋思》和《天净沙·秋思》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第15首2019全国视野:广西贺州,湖北黄石、鄂州,湖南益阳。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2019开封二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选取了典型的意象,请赏析这两句诗的意象之美。

2.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统编教材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 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 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5.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6.诗人是怎样借边关景色抒发内心情感的?

7.有人认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写的景色传递出的是孤独和悲伤,而不是雄浑和刚毅。你认同这种理解吗?为什么?

8.(2019省实验四模)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鉴赏提升设问

9.本诗中的“归雁入胡天”与王湾的“归雁洛阳边”的“归雁”有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第16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统编教参设问)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2.(统编教参设问)说说下面这几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3.(统编教参设问)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4.(统编教参设问)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鉴赏提升设问

5.这首诗和《渔家傲·秋思》中都写到了征夫的泪。请分析两首诗的“泪”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第17首(2015、2007 真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2019全国视野:辽宁抚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朗读此诗,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4.(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请你描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

6.请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

7.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鉴赏提升设问

8.试比较这首诗与下面《早寒江上有怀》一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第18首2019全国视野:辽宁本溪。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内涵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温馨恬静的画面,联系全曲主旨,谈谈这句在全曲中起什么作用。

3.这首散曲前三句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请选择其中任意一句,用生动的文字把该句表现的画面内容描述出来。

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5.这首散曲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6.作者是怎样借助景物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鉴赏提升设问

7.(统编教材思考探究)《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第19首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中连用两个“期”字有什么作用?

2.你认为“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变式设问)请从炼字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3.这首诗中出现了两次“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鉴赏提升设问

5.本诗具有回环往复之妙,请结合诗句赏析这一写作特色。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第20首(2013备用题)2019全国视野:河北,湖南郴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起舞弄清影”一句。

3.阅读画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词句呈现的画面。

4.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5.简析“朱阁,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请任选角度赏析“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如何表现哲理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8.(统编教材思考探究)《水调歌头》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有感情地朗读,结合具体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鉴赏提升设问

9.请根据小序中“兼怀子由”四个字,对作者写这首词的目的进行推测。

(链接材料)

①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②此词作于丙辰年,当时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10.有人主张将“低绮户”改为“窥绮户”,认为这样更灵活生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