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说明文阅读·课后特训(4)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和大雾。相关媒体还报道受雾霾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截至11月5日19时,该机场计划执行航班1979架次,共取消510架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它的成因以及危害又是什么?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④关于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汽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氨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⑤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⑧因此,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1.选文④⑤⑥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2017凉山州改编)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雾霾之下人与动物同命运

简 岩

①2017年1月3日上午,河南开封杞县平城乡村民王新春在麦田干活时,发现地里有一只飞不动的大鵟,河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护科科长邓大军认为,由于持续雾霾,大鵟无法看清远处的猎物,不能正常采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最终掉落田间。

②但是,也有网友认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大鵟是因为雾霾遮天蔽日而找不到食物饿坏的。

③目前,雾霾损害人的健康并危及生命已经有大量的研究结果,但雾霾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有什么样的影响却鲜有研究。好在国内有一个相似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认知。

④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等人在2016年1月15日的《科学报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鸽子在污染空气中回家速度更快”的文章,阐述了在雾霾最严重的华北等地区鸽子在野外的行为方式。在重霾天气中,鸽子飞回家的速度更快,而且鸽子也如同其他动物一样会减少户外活动。

⑤主要原因是,雾霾污染天地,增加了鸽子的归巢动机。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呼吸不顺畅会让其意识到有损健康,且更重要的是增加觅食的困难和风险,因为觅食的时候看不清会撞到障碍物上,还有可能增加鸽子被其天敌捕食的风险。

⑥如果不是因为饥饿或为了喂食幼鸟,鸟类在雾霾天是不会外出活动觅食的。可以推论,这只大鵟因为饥肠辘辘才外出捕食。但由于天昏地暗,难以找到捕食目标,饿得晕倒在麦田。当然还有一些可能的解释原因,如生病或中毒,但需要调查和研究来说明。不过,在这些原因并不明确的情况下,根据李忠秋等人的研究和现实的重霾天气会影响动物的生存,以及邓大军等人的实物和实地观察认定,可以认为雾霾影响了大鵟的觅食,因而饿晕田间。

这再次说明,没有谁是一个孤岛。不只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指人与其它生物同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以为雾霾只对人造成伤害,而忽略了其他生物,是人类最大的短视;如果一部分人认为可以躲到人工营造的清洁空气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则是掩耳盗铃和鸵鸟之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⑧即便雾霾只是导致大鵟捕获不了田鼠等动物,也会造成后者的大量繁衍并啃食作物,从而导致粮食的歉收,最后受到伤害的也是人类。因此,从源头上治霾将不只是有利于人类,也有利于其它生物和改善生态。

(选自2017《百科知识》03A,有删改)

1.第⑤段中画线句子“雾霾会让鸽子增加不安全感”中的“不安全”具体指什么?

2.第⑦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穹顶之下,健康已成问题,然而坚持“生命在于运动”的锻炼一族却仍在雾霾天坚持锻炼。联系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8原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复兴号”启程

郝斐然 彭莹

①9月21日,“复兴号”来了,以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飞驰于京沪两地,全程只需花费将近4个半小时。

②中国高铁再次惊艳世界,“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登上了各国媒体的版面。英国《每日邮报》发表题为《中国推出了首个自主研发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北京着眼全球高铁市场》的文章,从设施设备,到高新技术,对中国的高铁进行了零距离、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有网友读完后由衷感叹:“是时候承认中国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了。”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网》发布了一组中国“复兴号”的图集,带领读者一览其内设外置,切身感受“复兴号”的核心技术和其在乘坐体验上所下的“苦功”。《印度教徒报》写道,北京到上海有1318公里的路程,上午9点出发的列车只用4小时28分便可抵达终点。这比原来的运行时间又缩减了近1个小时。报道还注意到“复兴号”的“纯正中国血统”,称列车的知识产权完全属于中国。泰国《曼谷邮报》记者写道,他乘坐的列车从北京出发后平稳加速,车内时速显示屏上的数字很快就升至350公里每小时。相比之下,日本最快的东北新干线时速为320公里每小时。报道还称,提速的列车安全系统也得到升级。

③在世界“圈粉”,“复兴号”也不是首例,中国高铁早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俨然成了“速度”的代表。英国《经济学人》今年1月刊文称,中国已建立起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十年前,中国的城市间还没有高铁相连。而现在,中国高铁里程已经达到2万公里,比世界其他地方的里程加起来都要长。

④不仅如此,中国高铁还走出国门,驶向国际。在东南亚地区,日本“新干线”一直想和中国高铁一较高下,争夺东南亚国家高铁建设的订单。

⑤目前来看,中国高铁在这一地区“大获全胜”——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首都万象的铁路线正在建设中。泰国也已经和中国公司签署协议,项目的第一阶段将于10月开始进行。新马高铁项目目前还在招标中,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对中国公司的方案也十分期待。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更是对中国高铁赞不绝口。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名为《中国游客将坐着高铁去老挝》的报道中称,越南和缅甸最终也会并入中国铁路网的范围中。在泛亚铁路的计划中,中国将和东南亚的每个地方连接起来。

⑥对中国飞速发展的高铁技术,外国网友更是停不下来地赞美,羡慕之情简直“溢出屏幕”。美版知乎Quora上有多个围绕中国高铁的提问,比如:在中国乘坐高铁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中国的高铁到底有多发达?网友回应热烈,其中更有多人现身说法。@网友Sthitapragnya:中国的高铁是非常先进的。几年前,我第一次乘坐高速列车从天津到北京。最近,我在广州、深圳和厦门之间坐了几次高铁,简直舒服到爆。我以后会尽可能多的乘坐高铁。@网友Adam:在中国坐高铁,可以节省时间,不用像坐飞机那样提前很久;踏脚处宽敞,腿脚随意动且不会打扰到你的邻座;看向窗外,田园风光让你感到时光飞逝,也可以随意使用4G网络或WIFI,绝不会让你在旅程中感到无聊;当你意识到北美基础设施落后于中国的时候,你会觉得羞愧。

⑦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我们期待高铁这张“中国名片”加快“走出去”步伐,也为外国小伙伴们的生活出行送去“福利”。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请分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2.第③段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结合文章第⑥段的内容,谈谈你第一次乘坐高铁的感受。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2018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家潜伏了多少“小间谍”

①家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人远程遥控,“看不见的客人”通过内置的感应摄像头看着你……近日,韩国某品牌的智能扫地机器人被曝存在安全漏洞,黑客可以远程操控其在用户家中自由行动,窥探个人隐私。

②智能家居设备在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生活体验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令人担忧。

③其实,家里的这些设备可能成为“间谍”:在实验室中,工程师们正在演示破解家用摄像头和智能门锁。经过在电脑上的一系列操作,摄像头被成功“黑入”,其所拍摄的画面实时传回工程师的电脑中。系统显示,视频存储量逐渐增大。在另一个实验中,工程师利用手机的NFC功能(无需接触即可实现互联互通的通信技术),拿预设好的手机轻刷一下门卡,匹配信息便存储到手机中,再用手机对着门锁一刷,锁就打开了。

④360信息安全部云安全团队负责人王阳东介绍说,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家用摄像头、智能网关、带摄像头的扫地机器人、智能电视等设备容易变成“耳目类间谍”,在被远程入侵后容易泄露用户家中的隐私画面。不仅如此,这种“间谍”还可能造成包括银行卡密码、社交软件账户等信息泄露;具有一定功能的智能电饭煲、微波炉等则有可能成为“攻击类间谍”,在被远程控制后可能造成火灾等破坏性事故。

⑤智能设备如何沦为犯罪助手?

⑥在智能家居设备频遭入侵的背后,是一个逐渐形成的盗卖个人隐私黑灰产业。因为智能家居设备破解难度低、用户使用率高、隐私信息集中,“黑入”智能家居设备盗卖个人隐私渐成“产业”。从已经侦破的相关案件来看,破解、搜集、兜售这一系列不法行为往往由一个人完成,在通过QQ群、百度贴吧等渠道将售卖信息发布后,来自各地的买家就会主动与之联系,所耗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极低。

⑦针对当前智能家居设备泄露用户个人隐私的情况,有关专家呼吁,智能家居设备制造业应尽快设立行业标准,有关部门的监管也亟待上线。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应注重研究在智能化道路上如何保护好用户的个人隐私,而不是一味强调甚至夸大功能性。应尽快出台智能家居产品的安全规范,进一步加强对市面上在售产品的安全性测试,探索建立企业隐私保护的信用机制。

⑧另外,当前智能家居设备频繁泄露用户隐私与执法缺失有一定关系。一来是网络犯罪取证难度大,二来此类犯罪人员位置分散,不仅对执法者的网络调查能力提出挑战,还对执法者的执行意识做出拷问。国家针对互联网的个人隐私已有相关立法,在涉及隐私权益上的“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仍需进一步强化。

(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事理是什么?

2.第①段写智能扫地机器人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第③段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8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快来关注我

①发完自拍会关注多少人点赞,发完语音会自己点开再听一遍,一旦自己制造了冷场就会很难过,怕没人回应不敢在群里说话……

②一直以来,上面这些现象被作为“社交形象焦虑症”的具体表现在网上广为流传。从专业角度看,所谓的“社交形象焦虑症”只不过是言过其实的调侃,而并非真正的心理疾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期待朋友回应并不羞耻,期待落空而产生的轻微焦虑情绪也并非“病发”。这些举动中所弥漫着的“快来关注我”的渴望,在心理学家眼中,不过是人类最中坚的基本需求。

③前面提及的种种“症状”,与其说是焦虑症的表现,不如说是低自尊引起的正常行为。在心理学上,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价值评判。高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评价更中肯;而低自尊人群对自己的认识不稳定且更消极,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更多问题。

④在社交中,给人留言透露心声,在公共平台上发自拍等都是自我表露的形式。适当的自我表露会加深了解,建立安全感,从而获得稳定和高质量的关系。

⑤在没有社交网站的年代,低自尊的人不喜欢自我表露,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从而受到他人轻视和诋毁。

⑥而网上社交降低了以上风险。网上社交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交谈,人们并不需要立刻做出回应,低自尊者可以深思熟虑找个最合适的答复。研究者找了一些网民,评估他们在网上和现实中表露自己的安全指数。结果显示,低自尊的人觉得在网上表露自己更安全。

⑦然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熟人社交圈,比如微信朋友圈的出现,匿名性慢慢在消解,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压力已侵袭网络交流。评论、转发、点赞以及阅读数量等的公开,也增加了低自尊人群在社交方面的焦虑情绪。

⑧他们往往会经常变换自己社交网站主页的内容,比如隔一段时间就换一下主页背景,删掉原先发的一些照片……其实就是想说“快来关注我”。但是研究人员做过统计,低自尊者发布的消极情绪关注量只有普通状态的62%左右。数据表明,表露焦虑情绪并没有获得更高的关注。

⑨发了自拍没人点赞,发了生病的状态没人留言安慰,低自尊者大多将此归于自己的卑微,而不去具体分析各种可能性,比如好友们在忙于其他等。这些都带来了社交焦虑情绪,比如过分关注他人的看法,不敢表达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摩擦等。

⑩如果自己存在社交焦虑情绪该怎么办?别担心,消除它并不困难,这也是心理学家不认为其是疾病的一个原因。负面情绪当然可以在网上发泄,没必要压抑自己。但是可以在发状态前简单想一下,自己发这条状态的动机是为了发泄情绪,还是为了得到关心?如果是后者,试着克制自己少发几次;其次,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内容”上来,就事论事,对错都具体分析,不要把别人的反应都认为是对自己人格和能力的评价,让自己在交流中更轻松。慢慢地,自尊自然就会爬上来,人际焦虑感就会下降,也会收获更优质的友谊。

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多听几遍微信语音、总是刷新看自拍照有多少人点赞……这些顶多有点浪费时间的小习惯,就随它们去吧。

(摘自“果壳网”,有改动)

1.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社交形象焦虑症”并非真正的心理疾病的原因。

2.请赏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