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刺绣时光 宫 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案绣工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我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只记得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点缀着我们的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多次尝试不成功,硬是至今都没有学会。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我结婚生子,夫妻常年两地分居,这中间经历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每次回母亲家,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就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工,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刺绣是母亲的一个爱好,她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通过千变万化的刺绣表达出来,一针一线里,母亲绣出的是一寸一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白天,看人,体味世事变迁;晚上,看书,浸润油墨书香。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划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的精神的相融,勤劳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这足以磨炼我的意志,即便是身处困境中,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1.请从“我”的角度 ,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小时候,看母亲刺绣——大一点,①_____________ ——回娘家,恼火母亲刺绣——外出谋生,②_________________ ——远离家乡,看书“刺绣” 2.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阅读第⑧段,说说你对画线语句的理解。 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在勤劳里沉淀成沉稳。 4.请结合全文,体会文章为什么取题为 “刺绣时光”。
|
2.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岁那年的玉米地 田中美 ①确切地说,那年我还不满八岁。那一年,父亲在城里上成人中专,弟弟只有六岁,家里所有农活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而母亲偏偏又常年体弱多病。 ②那天夜里,我是在睡梦中被母亲从床上拎起来的,村里的大喇叭正扯着嗓门喊:“今晚有冰雹,乡亲们抓紧时间抢收玉米,最好在凌晨三点前干完。”大喇叭仿佛吃了兴奋剂,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叫着,宁静的夜一下子被它搅得沸腾起来。 ③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母亲已经将我扔上了地排车,我的两只眼皮还在不断打架,迷迷糊糊地看到狭窄而不平的小路上演电影般聚满了父老乡亲,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匆匆前进。 ④经过长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乡亲们疯了般穿梭在玉米地里,我只听到一个个玉米“咔嚓咔嚓”被掰下来。在母亲的催促下,我跟在她身后将掰下的玉米装进蛇皮袋,而且还要负责给母亲用手电筒照明。很快,我便累得蹲下来。可是,我必须跟上母亲的速度,否则只能一个人被远远地丢在无边的黑暗和恐惧中。 ⑤不知道究竟过了多久,母亲开始将我装好的玉米背到地头,然后放到车上,本来想着,我可以跟着母亲一起回家。可她却命令我守在玉米地里,理由是,等她回来后,只要喊我的名字,便能找到自家的玉米地。起初我死活不肯,可是母亲声嘶力竭说服我,我只好答应留在玉米地里等她。因为我知道即使在白天,自家的地都很难找,更何况是没有月亮的夜里,我的留守可以为母亲的抢收节省时间。 ⑥母亲走后,我才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那晚的夜色仿佛一个巫师穿上了浓黑的长袍,我努力寻找,也找不到那轮可爱的月亮。我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来,无论站着还是坐着,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玉米地里,都显得那么渺小。忽然,我感觉脚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它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穿过我的脚面,我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我一向讨厌和害怕小虫子,此时在我眼里,它却变得那样亲切和温暖,至少比黑夜真实得多。 ⑦夜色越来越浓,看起来要下雨了,我感觉母亲好像已经走了一个世纪。我多么希望能听到母亲的声音,我支起耳朵,听到风的声音由温柔变得强悍,到处是沙沙声。我吓得闭上眼睛,泥塑般蜷缩在地里一堆掰下的玉米前。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开始抱怨母亲,继而是父亲,我怨恨父亲不该去上学,抱怨母亲不该把我一个人留在玉米地里。我甚至想,等母亲回来喊我时,我假装睡熟了,让母亲也害怕一回。 ⑧在我的担忧和恐惧达到极点时,终于听到母亲唤我乳名的声音。我心里一阵窃喜,我躲到一个高大的玉米秸后,屏住呼吸,母亲的声音一阵高过一阵。我蹲在地上,不但不出声,还有一种获胜的报复感。 ⑨突然有什么东西击中了我的头,接着,又有一个凉丝丝的类似拳头的东西打在我的胳膊上,我害怕了,想哭,却努力让自己不要出声。我听到了噼噼啪啪的声音,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天要塌下来了。继而我听到玉米秸被扑倒的声音,看到一个黑影跌跌撞撞地朝我走来,边走边叫着我的名字,我终于看到了母亲。 ⑩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那些光虽然照在我脸上,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被汗水浇透的脸。看到母亲来了,我害怕她会教训我,就闭上眼睛假装睡着。母亲扔掉手电筒,紧紧抱住蹲在地上的我,一股温暖瞬间传遍全身。母亲的衣服被水浸透了,混着一股泥土与玉米叶的芳香。她的呼吸急促得让人听了害怕,嘴里只有两个字“孩子”。我偷偷吸了一口母亲身上的水,苦苦的,但我却感到了甜。 ⑪母亲用自己的衣服将我严严实实地包住,抱起我,飞快地穿过一个又一个玉米秸,我听到了冰雹打在她头上的钝响,听到玉米叶上的锯齿划破她皮肤的声音。在母亲怀里的我再也不想离开,我害怕母亲会再把我丢在玉米地里。突然她一个趔趄,被倒下的玉米秸绊倒在地。我毫发未伤,实在无法装下去,趴在她身旁嚎啕大哭起来。我害怕母亲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我使劲儿拉起地上的母亲。母亲抱着我,她连哭的力气都没了。我听不到母亲的哭声,却感觉到她的泪是那么温热,浇灭了一个孩子心里所有的抱怨和不满。 ⑫那天我忘记了自己是怎样回家的,只知道我家的玉米大部分被冰雹击到了土里。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时,我站在地头,看着母亲一点点抠出掉在土里的玉米粒时,哭得一塌糊涂。我跑过去,帮母亲捡拾玉米,却看到母亲低下去的眼里竟然又一次掉出眼泪。 ⑬二十多年过去了,曾经的许多记忆都淡为云烟,但母亲怀抱里裹挟着汗水和雨水的温暖依然在。 1.请根据下面的提示,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的故事脉络。 ①半夜被叫醒,迷迷糊糊—②陪母收玉米,十分劳累—③_______________—④母唤不答应,暗自窃喜—⑤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品析下面两个句子。 (1)那晚的夜色仿佛一个巫师穿上了浓黑的长袍,我努力寻找,也找不到那轮可爱的月亮。 (2)母亲扔掉手电筒,紧紧抱住蹲在地上的我,一股温暖瞬间传遍全身。 3.文章第⑪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试举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单说明。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3.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灯 侯发山 ①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②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③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④(A)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蠢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屎一嘴饭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父亲舍不得离开。 ⑤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波涛声。 ⑥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⑦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学会徒手逮鱼了?从未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啊。难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⑧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⑨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⑩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⑪说到这里,(B)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⑫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灯,看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宽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⑬小伟呵呵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叫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⑭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亲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⑮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⑯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些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圈嘛。 ⑰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子热乎起来。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真是没错说。 ⑱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⑲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⑳父亲愣怔了一下。 ㉑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让大家监督自己,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有什么好怕的呢? ㉒你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着,拿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㉓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㉔小伟依偎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㉕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心会迷路。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 (A)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还是父亲缺钱花啊?小伟心里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B)父亲挽起裤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3.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层层设置“疑问”,然后解开“疑问”,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试从文中找出一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4.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
4. 难度:中等 | |
(原创)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田螺奶奶 王生文 ①卫国是在做爸爸后,几次三番才将母亲田婶从乡下接进城里来的。田婶姓田,大半生与田地结下了亲密的缘分,确实不愿意进城去生活,更何况儿子当了科长,是有身份的人了,她不想让别人知道朱科长有她这样一位乡下母亲,要不是想到小孙子没人照顾,她是不会进城去和儿媳们生活在一起的。 ②儿子媳妇上班后,田婶就像侍弄她的庄稼一样呵护着小孙子浩浩,像经营她的田地一样经营着儿媳们的一日三餐。一转眼,小浩浩能够叫她田奶奶了,再一转眼,小浩浩上幼儿园了,一回家就缠着要她讲故事。田婶有自知之明,要是儿子媳妇不在家,她就应付着小浩浩,让小浩浩在她那些老掉牙的民间故事中,或好奇地瞪大眼睛,或渐渐闭上眼睛进入睡眠。 ③刚好这一天,儿子媳妇都在家,小浩浩又缠着要田婶讲故事,田婶连忙因势利导,哄着小浩浩说,奶奶不会讲故事,还是让你爸给你讲吧。 ④不想,卫国呵呵一笑,说,妈,您的故事可好听了,我小时就是听您的故事长大的。 ⑤田婶越发不好意思,说,那时就为了哄你,尽是些花仙狐妹的,哪里是什么故事。 ⑥妈,您那些都是有意义的故事,就讲给浩浩听吧。卫国说得很真诚,一点也不像是讨田婶开心。这让田婶有些意外,而小浩浩还在央求着要她讲故事,她想了想,望着卫国说,我可以跟浩浩讲个田螺姑娘的故事吗? ⑦卫国连连赞许这个故事好。 ⑧得到了儿子的肯定,田婶就开始给小浩浩讲田螺姑娘的故事:从前,有个勤劳的小伙子在地里捡到一只大田螺,他高兴地把它带回家养在水缸里,细心照顾它…… ⑨卫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母亲不止一次跟他讲过这个故事,然而今天再次听到这个故事,好多往事一下复苏了,只觉心头一酸,差点流出泪来,他怕母亲察觉到,悄悄将头调过去。 ⑩田婶还在讲她的故事,讲这个田螺原来是个田螺精,她看见小伙子无依无靠,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吃,就变成一个漂亮善良的姑娘,从水缸里现身出来给小伙子做美味芳香的饭菜,然后,趁小伙子还没有回家,又隐身到水缸里去…… ⑪小浩浩听完故事后,嚷嚷说,爸,这个田螺姑娘真好,你也捡个回来吧。 ⑫卫国还沉浸田螺姑娘的故事里,见小浩浩喊他,忙抹了一把眼睛。掉转头,对他说,浩浩,不用捡的,要不,爸爸再给你讲一个田螺奶奶的故事,好吗? ⑬好。小浩浩拍着小手,兴致很高,而一旁的田婶脸上则布满了疑惑。 ⑭那是十八年前的事了,有个娇惯的学生要去镇上读书,由于平时在家都是母亲照管,一换成离家住校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可是,这个学生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不会洗衣服,不会自己照顾自己,他的母亲忙完田里的农活后,就赶往学校给他洗衣服洗被子,可这个学生嫌他的母亲是乡下人土里土气,丢了他的人,不但不感谢,反而还对他的母亲说,你不要让我的同学看见你了。 ⑮田婶明白儿子在讲什么,她觉得很意外,儿子今天是怎么了?她刚想制止,儿子用手拦住了她。 ⑯从那以后,母亲总是要等到学校上课后再去给她的儿子洗衣服、缝被子,而放学铃声一响,母亲就急忙离开学校。同学们回到寝室,见那个同学的脏衣服洗了,被套换了,就问是不是你妈妈来了,那个同学说不知道,同学们听了,就笑着说那准是田螺姑娘来了…… ⑰爸,不是田螺姑娘,是田螺妈妈。小浩浩打断卫国的讲述。 ⑱也不是,儿子。卫国用手抚摸着小浩浩的头,眼里闪着泪花说,是田螺奶奶。 ⑲田螺奶奶?小浩浩不解地望着他的爸爸。 ⑳乖浩浩,别听你爸爸的,哪里有什么田螺奶奶。田婶忙接过话说。 ㉑卫国一把拉过小浩浩说,儿子,她就是你的田螺奶奶。卫国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田婶,田婶的脸红了,一时不知所措。 ㉒小浩浩一下挣脱出来,扑向田婶的怀抱,充满稚气地叫了一声:田螺奶奶…… (摘自《小小说大世界》,原文有改动) 1.仔细阅读选文,说说卫国为什么讲田螺奶奶的故事? 2.选文⑨段画线句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卫国怎样的情感? 3.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儿子媳妇上班后,田婶就像侍弄她的庄稼一样呵护着小孙子浩浩,像经营她的田地一样经营着儿媳们的一日三餐。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